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高等教育的科技生产作用、科技消费作用以及科技传播作用和各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构成高等教育推动科技发展的内在机理,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将影响高等教育对科技发展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刘玉婷 《考试周刊》2012,(56):144-145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已经离不开高等教育的积极影响。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二是高等教育带给区域中家庭及个人的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分析,高等教育通过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动两个方面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据此构建高等教育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通过传统数据包络法(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方法相结合,分析测算20个省市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运用DEA-Tobit模型对高等教育投入影响其效率值进行测算,发现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比率、大专及以上学历就业人数比率、R&D经费内部支出比率、收录科技论文比率以及技术转让合同数比率都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最终得出高等教育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支撑作用,高等教育投入是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同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程花 《文教资料》2006,(32):10-11
创新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优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因此,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担负的任务繁重艰巨而又紧迫。本文从科技创新的作用谈起,通过阐述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对高等教育制约与促进的动态过程.高等教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科技是现代国际竞争的第一要素,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无疑高等教育在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高校本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科技资源相当丰富,高等教育在科研与发展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国家科研发展领域的贡献也非常突出.优化配置科技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并提高科技的产出效益,不仅是加拿大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源泉,还是直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直辖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教育市场竞争压力、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经济推动及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包括多种运作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关键要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与意识,集中在优势学科领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专业,大力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建立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并积极寻求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2 0世纪 80年代伴随着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 :1999年 ,全国高等教育共招生 2 75 45万人 ,其中成人本专科招生 115 77万人 ,占招生总数的42 % ;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 5 %。成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定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反过来必然制约成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步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地方高校的发展得益于高校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地方高校自然地以服务地方、促进区域发展为本职,在自我发展中为地域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科技统计的工作现状进行了归纳,关于如何提高普通高校科技统计质量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提出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统计的作用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维度与层面.人类把科技价值置于很高的位置,迷信、盲从与膜拜现代科技,使现代科技深陷迷误,通过对现代科技价值的论述,分析了科学价值的倾向性和技术价值的异化现象对现代科技的影响,从而对如何走出现代科技迷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科技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网络时代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实施途径,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站的建设,真正使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毛泽东对如何在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提出必须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的战略目标,重点倡导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并开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编辑部作为科技论文出版的主要关口,应在编辑出版环节做好学术失论文的防范工作。利用现代化手段做好科技论文查重,严格执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不断提高编辑自身素养,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学术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16.
We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asure of Affec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ST), and study its usefulness for measuring science affect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via both classical and Rasch measurement perspectives. We then proceed to utilize the measurement structure of the MAST to understand how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t varying levels of affect express their interest and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how students express their affect. We found that affec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rises a main dimension, science interest, and four peripheral dimensions: interest in care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and interest in attending science class. Of these, care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rry the highest affective demand. While males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personal and situational interest in science, a greater interest in care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s the biggest contributor to males’ higher affect towa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argue that whether the MAST is used as a measure of a single construct or multiple subconstructs depends upon specific research or evaluation goals; however, both uses of the MAST yield measures which produce valid inferences for student affect.  相似文献   

17.
分析马克思经典原著,探讨马克思科技观的发展轨迹,来揭示马克思科技观的和谐思想;进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科技异化的本质,并从生态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要走出科技异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每一次尤其是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都会引发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使思维方式呈现出新的内容和形式,而思维方式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候,又要自觉调整和改变自己,走在实践的前面,引导科学技术前进,从而实现两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Recent research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changed the way we understand science as it is practiced—that is, how scientific knowledge emerges from social, natural, social, political,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economic contingencies of scientific work. Many science educators agree that students should learn not only science but also about science. In this article, we (a) outline important findings, research methods, and ways of reporting research that emerged fr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and (b) show how familiarity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research can provide science educators with valuable insights about curriculum design and research on learning. We conclude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can serve as a resource to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at there is a potential for conducting collaborative work between science educ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uch collaboratio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yield better theories about how people become competent in science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Res Sci Teach 35: 213–235, 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