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入手,解析了传统区域发展模式的弊端和对空间结构效益认识的偏差,讨论了能否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困惑,分析了四大板块(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战略的政策缺陷及原因,探究了以空间布局规划体系不完整为主要问题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作用。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总图,是政府实施空间管治的纲领性文件和整合相关空间规划资源的实用平台,是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调节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也是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合理建设我们生存空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鹰  李艳梅 《软科学》2010,24(1):80-84
根据湖南省区域发展状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出发,确定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对该区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市外,优化开发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则集中在西部地区。研究结论为:优化湖南省空间开发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4个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结构以及海洋科技竞争力,得到广东省和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领先于浙江省和福建省,但后者在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后,在提升海洋经济贡献度、发展海洋科技、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贺冬 《未来与发展》2016,(1):108-112
本文结合当前各项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破解经济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以推动藏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正平  安宇  顾晓波 《中国软科学》2003,(11):128-133,144
本文从都市圈与经济区相互作用原理出发,在分析徐州都市圈、淮海经济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徐州都市圈与淮海经济区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认为无论是徐州都市圈还是淮海经济区,其进一步建设均应当以特大城市——徐州为中心,实施整合及协调发展,以推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促进两者的联动与共进。最后,文章还就加强这一区域与长三角、特别是江苏沿江等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联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以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毕节市3个连片县域为实证区,旨在探讨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创新方法。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理论框架,从分别代表现有发展程度、未来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效益三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构建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训练样本。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特殊的地区。京津冀在地理位置上毗邻,然而经济发展差异却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采用2005年的统计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京、津及河北省各城市的经济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差异原因,提出了一些协调发展京津冀经济区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盖丽 《大众科技》2008,(3):175-177
为更好地了解安徽省各地市经济发展差异,形成合理的区域划分,文章结合2006年安徽统计年鉴,从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与效益、质量和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探讨了17个地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运用聚类分析法进一步将这些地市划分为发达型、成熟型和起飞型三大类,通过解释实证结论,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地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熵权正态云理论,建立了基于S-T-I模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安全预警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历史时序(2004~2014年)及规划年份(2017年)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估和预警。结果表明:2004~2014年区域生态环境从"较差状态"到"一般状态"再到"良好状态",总体呈逐渐好转的态势,但整体生态安全水平仍较低,均未达到"理想状态"。2017年区域生态安全为"良好状态",且具有向"一般状态"发展的趋势,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三废"等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短板因素。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开展,我国的碳交易处于启动阶段。目前我国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全球碳交易。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这种碳交易形式的不足和面临的约束条件,并结合当前的发展阶段,认为中国需要逐步推动碳交易,而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并提出在主体功能区框架下构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西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鉴于此,文章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具有西部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剖析了私营经济产生的宏观背景,从社会认识有待更新、企业资本和发展资金不足、企业人才匮乏,职工素质偏低、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角度探讨了武汉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武汉私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出1991-2011年间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经济重心及经济发展重心坐标,揭示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经济特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看,以区域几何中心为参照,经济重心大体呈南北狭长型分布,全部落于区域东北部位置,经济发展重心大体呈团聚状分布,有11个落入东北部,10个落入西北部;②在整体移动轨迹方面,经济重心比经济发展重心表现出更为简洁的特征,2000年后经济重心稳定向西南方向移动,经济发展重心在短时间内会呈现急剧的变化,这说明经济重心存在来自于区域特定方向上的力的强烈作用,而经济发展重心来自于经度和纬度方向上的力都较为均衡;③1999年以后,来自区域西部方向的力持续稳定地拉动经济重心的移动,区域南部的力对经济重心移动极为显著。同时,对经济发展重心而言,1999年后东西方向上的力对其移动作用不显著,在南北方向上有悄然北移的态势;④从区域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均衡性来看,经济重心在总体上趋于稳定态势,经济发展重心的不均衡性逐渐加强并稳定,且来自于南北方向上的力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促进四川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  雷叙川  张略  王永杰 《软科学》2003,17(5):71-75
在对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数据分析和区位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四川工业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归纳出科技创新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观念、体制、机制和运作等四个层面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流动在经济发展中的负效应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力资源流动的直接动因。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人力资源从落后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加速了移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对移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正确认识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从而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若干国家和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欧、日本、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前苏联与东欧国家、拉美国家等相继进行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陷入了困境.总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给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人均GDP和产业结构角度对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做了比较分析,并运用差异系数分析方法,对环新疆经济圈内区域经济差异的趋势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区域经济的差异一直存在;区域经济的差异仍在轻微扩大。建立环新疆经济圈地缘经济合作组织来协调各国间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19.
从多因素共生角度出发,将Solow模型中的资本进行分解,即交通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其他基础设施资本投入、非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利用1978—2009年的各种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情况的年度数据,构建反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把其他基础设施资本投入、非基础设施资本投入纳入研究框架与模型中,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变动趋势比经济增长更加敏感,并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远远大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其他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和非基础设施资本投入相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增加并持久。因此,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相对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整个经济系统来讲应视为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20.
赵志耘  吕冰洋 《中国软科学》2007,80(12):152-1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资本出现反向流动,针对这种事实,本文对各省资本相对供给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区域间资本生产率差异拉大,从而使得发达地区对资本的需求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在整体经济尚处于资本稀缺的时期,各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发达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这样,通过改善欠发达地区市场条件来缩小地区差距,可能比直接增加欠发达地区资金供给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