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在概述高校大类招生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理念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分流和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实施路径,并结合实际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大类招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调整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和加强人才培养成效的统计反馈。  相似文献   

2.
顺应高校"大类招生"形势,着眼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文章提出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操作办法,为实施大类招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多样化条件下,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职业取向、生涯规划、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出发,建立与高职专业群生源结构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专业群"大类招生、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专业群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现状,针对我国高校在实施该模式过程中出现的瓶颈,结合福建某重点建设高校的实施效果,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备的师资队伍、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构建基于社会需求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关键,该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利于高校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是目前先进国家通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的弹性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高职教育学制短、专业划分细、实践环节多等因素,以及受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的限制,按专业群大类招生还处于探索阶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对部分专业实施弹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证明,弹性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建筑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对高职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建筑设备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因各方面原因,实行大类招生的学院很少,但经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建筑设备专业已具备了大类招生的基本条件,值得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高职要想在招生和就业两个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必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专业柔性化建设,课程模块化设置"的专业建设理念,开展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以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介绍了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阐述了专业分流的实施,包括专业分流的原则和具体实施过程,分析了学院在专业分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简述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顺应高校"大类招生"形势,着眼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文章提出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操作办法,为实施大类招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高校按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改变了原有的招生模式和教学模式,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阐述了大类招生和培养的内涵,并结合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化学学科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讨论了大类招生对促进化学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校掀起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潮,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则因专业选择的灵活性而受到重视.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高校,其招生方案、分流方案、管理模式与培养方案,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考试季。随着2014年高考的日渐临近,各地高校新政迭出,其中,"大类招生"堪称亮点。东北财经大学继续实施分数优先,扩大大类招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部按大类招生;南开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增至12个。大类招生正成为我国重点高校招生的改革趋势。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按一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校后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之后,再根据兴趣爱好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建设,在招生环节采取大类招生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推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先基础、后专业"的学习模式,也对高校原有的分专业招生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大类招生在高校推行的现状和困局,提出在教学改革、专业分流、学生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14.
大类招生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下亟须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实施大类招生可以从制度层面打破专业壁垒,满足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对建筑类专业下的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1+1+2"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八大课程模块,强化线上教学等多种教学...  相似文献   

15.
实行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通过运用SW OT分析法,对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最后的建议是:在实施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必须考虑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资源、人才培养目标、相配套的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等谨慎地实施。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结合区域与高职学院的特点,从大类招生模式、推行学期项目制、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联通岗位构建项目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探讨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7.
国内许多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如何适应大类招生的新形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并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例,提出了适应大类招生的"1+2+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构建了适合大类培养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给出了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的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大学按大类招生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道  陈士夫 《文教资料》2009,(23):198-200
本文分析了大类招生的内涵,并根据地方性高校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大类招生对于促进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探讨了地方性大学按大类招生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本文从独立学院实施大类招生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大类招生后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独立学院实施大类招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人才素质;有利于体现"按需培养"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详细分析大类招生和地方性高校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实际发展,本文讨论了地方性普通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条件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