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故诗人海子和戈麦除了卷轶浩瀚的诗歌作品外,也创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诗论。比较而言,海子诗论主要表现为对理想的诗歌内容的执着追求;而戈麦则更倾心诗行自身语言的推进与其表达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海子之死"作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重要事件,就在于其意外死亡本身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海子神话"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一神话当中,海子被塑造成圣徒般的诗人,带有弥赛亚神性的先知,这是对海子的生平和作品采取了象征性叙述而获得的结果,背后则是关于对诗歌空间和诗歌认同标准的认知,以及进一步的重新构建和确立。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海子与他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学,反思两位有着巨大文化背景差异的浪漫主义诗人理解“自由”的差别。海子虽然将荷尔德林引为精神上的同道和知己,却没能注意到,在荷尔德林那里,诗歌精神除了象征自然神性的“元素”之外,还有为自然立法的“节奏”,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最高诗学法则。本文试图由此揭示浪漫主义先驱荷尔德林鲜为人知的一面,即:他对于诗人追求亲近神灵的愿望保持审慎,认为诗人应当学习与自身(的欲望)相区分。这正是海子的诗学精神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6.
刘艳梅 《现代语文》2007,(10):60-60
海子诗歌受荷尔德林的诗学"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和在"贫困年代里诗人何为"的影响,追求"纯诗"的写作。把创作点集中在大地、麦子、天空等自然事物上,在神性缺失的年代,呼唤神性的到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他的诗中所反映的与诗密切相关的感性宗教正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命题"自然的复魅问题",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人的回乡——对自然神性的回归,也是深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戈麦通过悬置“此刻”的方式,在语言的实验室里架构起瑰异的时空景观。若以戈麦对“此刻”的建构为切入点,通过奇迹缺位、青春状态和意义危机三个层面剖析“此刻”的生成状态与呈现形态,或得以窥得20世纪末社会转型期一代青年诗人的迷惘与求索。  相似文献   

8.
春天、阳光、大海、桃花——这是诗人海子送给我们的温暖的礼物。这些美好同各富隐喻的意象和景致在海子的淡淡叙写中匆匆到来却又匆匆作别。海子的著名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这样的冷静与决绝、温柔而残酷。  相似文献   

9.
现代知性德育及其形成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德育本质上逐渐走向了一种知识化、思维化的知性德育。这种知性德育肇始于西方教育的理性主义传统,借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强大推动而逐渐形成,并成为一种现代德育潮流。它是对古代神性德育的超越,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逐渐暴露了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大凡成熟的诗人,总是有相对稳定的意象符号,海子的"麦地"(麦子)、"村庄"等意象便属此类。在这些意象中我们不但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海子诗歌的丰富内涵,而且更有助于了解海子的人生轨迹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子在他的诗歌中大量借用如麦子、牧羊人、羊、耶稣等意象,这些意象与《圣经》有着特殊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基督教文化背景,这使得海子的诗歌既充满向善、纯正、神性的光泽,又具有感伤、脆弱、忧郁的艺术品质。海子诗歌情感丰富,富有张力,在新时期诗歌界显得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12.
戈麦如彗星般划过当代诗坛。他的诗歌以犀利的汉语之光照亮了自我的生存。诗人对彼岸的执著向往及其困惑与超越。是自我价值的终生追寻与确认。戈麦的诗歌与鲁迅及其《野草》有表象的一致又有深层意志的差异。本文以鲁迅及其《野草》为参照系,围绕诗歌意象、主体追求、彼岸认同、时代氛围等比较诗学的维度对戈麦的诗歌写作做出判断,进而探寻戈麦诗歌写作过程中所蕴舍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3.
正西渡是当代诗坛的著名诗人和批评家。如一些学人所言,研究批评家的诗歌,首先要研究其诗歌批评。西渡的诗歌批评是以研究海子和骆一禾知名的。也许以此之故,西渡的诗歌写作仿佛也受到这两位已故诗人的影响。西渡曾经指出,海子、骆一禾、戈麦的离世,使得中国诗歌的发展中断了"复活"或"新生"的重要方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诗歌写作"完全放弃了体现在上述诗人身上的宏大抱负——一种扩展性的诗歌时空和诗歌心  相似文献   

14.
王梦露 《考试周刊》2012,(76):13-14
海子作为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其人、其诗都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传记批评角度阐述海子诗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结合海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和求学经历,分析其性格特征对他的诗歌所造成的影响,即纯真的童话气息、对土地的深情回归、彰显自我的精神、面向未来的神性美等艺术特色的形成。海子以人生铸就的诗歌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无尽启迪。  相似文献   

15.
红柯小说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自身独特的审美风格,这种“浪漫的神性大美”从本质上源于红柯终极意义上的生命意识,在语言上体现为“陌生化”的语言追求,而在思维上则极力张扬想象。  相似文献   

16.
海子的诗歌可以鲜明地划分出两个时期麦地乌托邦时期和太阳史诗时期。麦地乌托邦中,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着力表现的人与土地的和谐。但是现实中家园的幻灭感受和超越性诉求带来的精神困境使诗人发生了巨变,土地在海子笔下由神性世界的载体变成了孳生死亡和暴力的温床。由此,海子转入了太阳史诗时期父性的暴烈与燃烧。  相似文献   

17.
实体是海子诗学观中的重要概念。海子早期的诗歌以实体的眼光看待一切,把土地、水和东方精神看作永恒不变的实体,麦地诗歌带来了诗人独一无二的神性抒情。实体的涵义是为信仰者许诺另一个世界,当海子在现实中伤痕累累,超越性的精神诉求又面临困境时,诗人对实体的拯救性质绝望了,主体开始觉醒。通过对原始生命力量的呼唤,诗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太阳史诗的幻象化生存之中。  相似文献   

18.
这就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早已被选人中学课本并成为海子诗歌的代名词.甚至可以说,它已成为年轻一代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9.
关注海子其人其诗,我们不难发现海子作为赤子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反抗绝望的勇气。通过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我们感受到赤子诗人海子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强烈追求和无限憧憬.也体会到理想破灭的海子内心痛苦的无声呼唤。  相似文献   

20.
诗人之死     
公元前278年,屈原自投汩罗江而死。2000多年里,自杀与死亡为诗人们开出了一串长长的黑名单:拉纪谢夫、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矢川澄子、普拉斯、查特顿、王国维、朱湘……1987年“朦胧派”女诗人蝌蚪割脉而死,仿佛推倒了中国当代诗人自杀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诗坛几位天才诗人———海子、戈麦、顾城相继自杀身亡。当死亡的气息终于渐渐淡去之时,1996年12月12日,诗人徐迟跳楼自杀又一次撕开了中国诗人的伤口,他似乎在给世人一种暗示:“诗人之死”绝非偶然……很难解释这些阳光下的谜,以生命追求着美和理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