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初姚枢家族在理学、政事、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姚氏原籍营州柳城这一北方各民族混居之地,对民族政权认同感强,容易接受蒙古政权。迁居洛阳后姚氏逐步转变为文化世家,姚枢与姚燧积极学习、传播理学,姚枢推行汉法,政绩卓著。姚氏还在诗文词及散曲等方面成就突出。姚氏的崛起与民族政权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清代麻溪姚氏家族是桐城著名的文化望族,从十五世姚范到二十世姚永概都有着优良的藏书传统,家族丰富的藏书不仅为家族自身的文化发展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也对家族学术传统的承继乃至桐城文献之邦的建设、桐城派的学术传承都有着重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3.
姚孙棐系出桐城麻溪姚氏,是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其诗歌创作能转益多师,每见性灵情致,颇显时代特色。姚孙棐一生教育子女多所成立,并积极参与各种诗文社交活动,交游非常广泛。姚孙棐对麻溪姚氏家族及家族文化的发展兴盛,颇见功勋。  相似文献   

4.
姚孙棐系出桐城麻溪姚氏,是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其诗歌创作能转益多师,每见性灵情致,颇显时代特色。姚孙棐一生教育子女多所成立,并积极参与各种诗文社交活动,交游非常广泛。姚孙棐对麻溪姚氏家族及家族文化的发展兴盛,颇见功勋。  相似文献   

5.
姚鼐不仅是桐城麻溪姚氏家族的标志性人物,也是桐城派的宗师。他身边,聚集着一群从其问学的家族成员。弟子依据辈行可分为四类:一是他的族叔,如姚兴泶、姚建等;二是他的族内兄弟,如姚羲轮、姚、姚斟元等;三是他的子、侄,如姚景衡、姚宪、姚原绂、姚通意等;四是他的孙子、侄孙及从侄孙,如姚莹、姚柬之、姚元之等。尤以后面两类人居多。姚氏一门群从的风雅景观,是桐城派演进史程中的重要现象,具有特殊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江东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之一。目前,学术界对其整体鲜有关注,更未见有关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统计成果。爬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相关墓志铭,可知唐代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为137人,表明吴兴姚氏是唐代的中等士族。  相似文献   

7.
从历代传世文献和石刻文献中辑出后秦姚氏羌人,并就其世系所涉史实略作考述,以期为后秦姚氏羌人及羌族历史文化等研究提供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6,(6):27-32
县居是姚合重要的政治生存和文学创作的空间,姚合在从政早期先后任武功、万年等地的县吏,创作了大量县居诗。我们通过对其县居诗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到姚合在县吏阶段面对仕途和隐逸的内心矛盾,从而产生政治行为和心理状态上的仕隐冲突。这种心灵冲突的生成不仅与吴兴姚氏家族、个体本性、时代精神有关,也与其内在的儒道矛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姚濬昌是清代桐城麻溪姚氏家族中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作数量甚多,青年时期的感时伤世之作与中晚年时期的致仕闲居之作,堪为代表。其诗师法众长,不拘一格,创意造言,蠲涤淟浊,风格多样,自成一体。姚濬昌以其高超的诗才,充当起同光年间桐城诗歌振起者的角色,成为桐城诗派中不容忽视的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10.
姚文燮的《昌谷诗注》是李贺诗歌注解中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姚氏认为李贺诗歌蕴含着"孤忠、哀激"之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形成了其注本"以史注诗"的特色。这又与姚文燮以"性情论"为核心,并强调有所寄托的诗学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昌谷诗注》中的"讥讽"和"自伤"说正是姚氏这种诗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姚文燮的诗学思想其实是受了家族学术、当时的"杜诗学"等影响而产生的,并且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姚文田的《古音谐》、《说文声系》是清代古音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姚氏科学独到的谐声观,考察了姚氏利用谐声系统拟定上古韵部的成果,并进一步研讨了对姚氏的谐声观。  相似文献   

12.
闽台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并对世代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主要讨论大陆内地的家族文化自福建传播到台湾后,台湾家族文化与福建家族文化所发生的互动与变异情况,试图阐释同一文化区的不同地域之间同一文化类型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村落家族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变革表明村落家族文化的变革是个系统工程;物质生产力是消解村落家族文化的根本力量;村落家族文化的消长与社会体制的强弱密切相关;村落家族文化的观念系统的改变需要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共同冲击;促进村落家族文化的消解应是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4.
于梅 《考试周刊》2010,(45):32-34
和の精神是日本文化独特的内容,并强烈地体现在日本家族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方面。本文考察了日本"和の精神"与家族文化发展之历史渊源,指出: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明确规定和の精神之内涵,对家族文化影响深远;维系和の精神的重要形式是祖先崇拜和祖先供养;日本传统的"家"建筑体现和の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以颜回、颜真卿等为代表的颜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在长期的发展中 ,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颜氏家族文化 ,这主要表现为以儒学传家 ,重视社会责任的实现 ;以耿介清廉传家 ,重视道德修养及以书艺传家 ,富有创新精神等。今天 ,我们研究与开发颜氏家族文化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族谱的修撰与传承,在家族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时期,我们对家族文化不予重视,只注意避免或防止以族谱为象征的家族文化的负面影响,而没有因势利导,致力于发扬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并发挥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种文化机构,集藏书、校书、读书、治学于一体,对传播思想、繁荣文化、培育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通过晋商家族书院在融入人文精神、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将教育思想与书院环境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晋商家族书院的环境营造;并对今后晋商家族书院文化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汉魏六朝时期的世代簪缨泰山高门羊氏 ,不仅在政治舞台上颇有作为 ,而且族人之中诗书薪传、家学相承 ,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孕育出羊弼、羊祜、羊欣、羊士谔等对当时之学术宗教与文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本文从经学、文学、书法及宗教四个方面 ,对羊氏家族文化作一撮述 ,并试图从中探绎其文化特色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家族文化是在传承中存在与发展的。兴义刘显世家族祖籍湖南邵阳,民国时期对贵州社会乃至全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重要历史人物,这与刘氏家族文化中保持着的心存忧患、强悍敢为,重教兴学、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烙印有着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龚晓林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2):118-121
家族文化是在传承中存在与发展的。兴义刘显世家族祖籍湖南邵阳,民国时期对贵州社会乃至全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重要历史人物,这与刘氏家族文化中保持着的心存忧患、强悍敢为,重教兴学、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烙印有着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