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王被相国崔杼谋害,崔杼为了掩盖罪行,逼迫史官记录国君是害病而死的,但是史官坚持秉笔直书,以事实记录历史.……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崔杼杀了齐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杼把这位秉笔直书的史官杀了。继任的两位太史也这样写,都被杀了。第四位太史还是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作罢。后来,《左传》上不仅写着“崔杼弑其君”,且记着崔杼杀史官的事。  相似文献   

3.
纵观历史,以现存文献来看,我国最早一次的文字狱发生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大夫崔杼设计杀死庄公,另立国君。齐太史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为此被崔杼所杀。太史的两个兄弟照写不误,也被杀掉了。直至最后一个弟弟继任太史,仍用“弑”字,崔杼方才不敢再挥屠刀。  相似文献   

4.
读了振甫同志的《春秋笔法》,我从“史笔”想到了与新闻写作有关的一些问题。我国史笔的好传统,其特色是忠实于客观事实,善于寓言于事中。因为这个缘故,就出现了像齐太史那样不畏权势,虽杀身而不悔的正直史官,终于把“崔杼弑其君”的史实记载下来。我国很早的一部编年史《鲁春秋》,就是本着这样的精神进行写作的。孔子想到自己大半生奔波说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前人关于上古史官身份和职责讨论的梳理,认为上古史官的传统并非如班固所说"实录".上古史官职能本与王室的祭祀活动相关,无论执简册或薄书或笔,均与这个活动有关.无论简册还是簿书都是用来记录活动的,担当这个工作当然应是史官.认为史官不记事,可能不一定正确.史官记事亦只是如实记录活动而已,这时还没有隐恶与否的问题.因此班固所说的史官"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原则,其实是要求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实录",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如实记录.上古史官没有隐恶与虚美的道德需求,所以也就无所谓不隐恶、不虚美.因此我们说上古史官的实录,与春秋以后的"实录"是有着本质的区分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求实,似易实难。远在孔子作《春秋》时,就开始提出了“三讳”之论,即“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凡是有损于尊者、亲者、贤者尊严和声望的言行,一律回避。在长期封建统治的社会里,只讲真话,不讲假话,实笔叙写,这是要冒犯统治者及其代表人物的利益,会招来杀身之祸的。《东周列国志》中,就记载有齐国宰相,崔杼连杀史官的故事。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许多革命者不顾个人的安危,不怕坐牢,不怕牺牲,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书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揭露反动者的罪恶事实,唤醒民众,鼓舞斗志,推动革命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情况大不同了,讲老实话,写实事求是的文章,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德,也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出版等部门的文  相似文献   

7.
出版鸣史话     
《现代出版》2011,(1):36-36
数典忘袒:中国古代掌管文字记录的专职人员通称为“史”。史官既要记录帝王言行和军国大事,又要负责管理政府的各种档案图籍,还要从事宗教事务、奉法决狱事务等,是当时最博学之人。史官的职位可以世袭。世守其职的家族,  相似文献   

8.
早期史官具有档案工作者的属性,后来,随着其职能的不断分化和演变,一部分人开始参与到国家行政事务的管理中,成为国家的行政人员。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管理政务需要从过往的文书档案中汲取施政的经验,史官们由于具有掌管文书档案的特点,才从记录的后台走到了管理的前台。  相似文献   

9.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就是说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记者有"史官"的历史性使命. 记录历史,就要对历史负责.对历史负责在时间上有三层含义:当时、当代、后代;即保持事件当时的原貌;事件原貌不为当代人染指美丑;为后代人留下原汁原味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鲁澧 《湖北档案》2012,(4):30-31
作为一种影视作品类型,纪录片与其他片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记录"的艺术。纪录片的责任也就来自这种"记录"。它就像一位法度严谨的史官记录着世界点滴的变化。作为一种影像形式的史料,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当然无可厚非,因为,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熔铸了时代的精神和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史官既是图书的编纂,也是保管。西周以后,图书渐多,掌管图书的职务不一,各有分工。《周礼·春官·宗伯下》有“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外令”,“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法令”等多种积掌,史官之下还有大夫、士、史、胥等属员。但这些职掌包括记录、起草和整理,不仅仅是保管。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多,集中贮藏、专人保管就成为必然趋势。至少到西周后期,专人保管国家藏书,已成定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时间的顺序列举了在不同时期的史官的不同角色和不同地位。从商殷时期,史官巫史合一,春秋时期开始,史官地位开始上升。秦汉以后,史官的地位有所下降,大部分具体掌管档案的官员渐渐成为不入流的胥吏;隋唐时期,出现甲库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档官吏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历史的长河中 ,古代文档官吏的名称及地位不断发生变化 ,但其撰写文书、保管档案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改变。随着历史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由巫官文化到史官文化、由史官文化而士林文化再到儒家文化的演进。毫无疑问 ,史官是古代文档官吏的源头 ,而由其所创造的史官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探讨中国古代文档官吏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文化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文档官吏与传统文化的起源 ,亦即史官与史官文化的起源。史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巫觋角色的出现 ,由巫觋而演变成史官 ,即记事和掌管档案…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天职     
记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同古代的"史官"十分相似.我们今天写的新闻可能只是一个事件,然而若干年后,它就是历史的片段.因此,千万不能以某些个人或团体的利益而扭曲事实,掩盖真相.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历代选拔秘书的经验尤为可贵,对今天培养和任用秘书人员有借鉴作用. 国家的产生和公共事务的发展促进了相应的秘书人员的出现.夏商周三代,秘书人员主要由史官担任,他们为国君记录言行,起草和保管文书,掌管典志;有的还了解民情,提出建议,协助国君制定法令.史官是文化知识的垄断者,世代相袭.在宗教活动中,他们还是鬼神的代言人,占卜祭祀,观察天象,预测未来,其地位非常显赫.  相似文献   

16.
中国档案工作者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华文明独特的历史进程同步的。文明萌芽期的巫觋乃是我国档案工作者的鼻祖;脱胎于巫觋的史官,作为历代父家长统治经验与教训的主要记录与传承者,则是我国档案工作者的祖先。  相似文献   

17.
韩英  于海 《山东档案》2008,(4):69-70
先秦时期是我国史官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刘知几在<史官建置>中说: “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名目既多,职务成异.“上古时期,巫史不分,史官是巫祝的一部分,主要从事祭祀活动.当时史官有很大的政治权力,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甚至左右王权.商时,史官从巫祝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事,主要职责是记言、记事.由于“殷入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巫官地位高于史官.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周公“制礼作乐“,周时史官制度日益完善.据<周礼>记载,西周史……  相似文献   

18.
韩英  于海 《山东档案》2008,(4):69-70
先秦时期是我国史官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刘知几在<史官建置>中说: "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名目既多,职务成异."上古时期,巫史不分,史官是巫祝的一部分,主要从事祭祀活动.当时史官有很大的政治权力,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甚至左右王权.商时,史官从巫祝中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事,主要职责是记言、记事.由于"殷入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巫官地位高于史官.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周公"制礼作乐",周时史官制度日益完善.据<周礼>记载,西周史……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与史官     
不少中外人士称记者为史官。如:一九三○年出版、黄天鹏编的《新闻学刊全集》中说:‘以现时言,新闻记者无位置,似乎颇小,但与昔之史官,不无相同之点’。一九八一年复旦大学新闻系主编的《新闻大学》中说,记者就是史官,史官就是记者,‘司  相似文献   

20.
出史版话     
《现代出版》2011,(2):8-8
史官制度:自先秦以来,大规模的编纂出版活动大多是由帝王授意、朝廷组织的,历代大中型图书绝大部分出于官修,这与中国历朝相沿不绝的编纂与刊行制度有关。中国具有悠久的史官制度,早在黄帝时就有史官仓颉、沮涌,虞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