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刘阳 《兰台世界》2011,(2):66-67
"装潢"在古代图书档案使用中又称"装订"和"装帧"等。结合古代图书档案装潢的材质、形式和方法,总结其在装潢方面的主要特色和风格,揭示并论证古代图书档案装潢艺术的完整体系和丰富内容已经在实践中确立。  相似文献   

2.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7):F0002-F0002
贺钦(1437~151O),字克恭,别号医闾山人,人称之为医闾先生。祖籍浙江定海,其父从军戍守辽东,定居辽西义州卫。明成化二年(1466)登进士第,授户科给事中。病归后,在凌水河畔、闾山脚下讲学40年,"士之登科目、笃行谊者,多出其门"。主张"为学立志,学贵有恒,身体力行,追穷学理,怀疑善问,学以致用"。贺钦身后,其子士谘搜录其生平言行及诗文遗稿,以成《医闾先生集》9卷。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西周金文中的几个人名用字。义叔簋之,过去著录及文字编的释读皆欠妥当,其字可拆分为左右两部分,左旁从詹鄞鑫先生意见应是捪的表意初文,右旁为夕,整个字应该分析为从夕捪声,极有可能是为晨昏之昏所造的专字。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两西周铜盨的器主之字写作,各种著录及文字编多误析为两字,本文首先肯定了其为一字应释作敢的意见,进而分析其形体下部为"弁",是在甲骨文敢字基础上所作的变形音化。最后讨论了盖铭多出的■字,认为是器主伯敢之名,从名字相因角度怀疑可读作击杀的击。  相似文献   

4.
曹辛之是中国出版界最有影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之一,其人其事在出版界广为流传,对其装帧艺术成就的研究多有见诸学界。在他辞世整整十六周年之时,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收集其毕生主要成果的《曹辛之集》,为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参考,同时也是对这位值得尊敬的新中国第一代出版装帧艺术家的最好纪念。作为"新中国六十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新中国六十年有影响的六十编辑"、"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奖者,曹辛之堪称一名"多面手"。他在十九岁时就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宏海 《新闻世界》2010,(11):214-216
在中国画艺术表现领域中,古今关于"写意"的论述见仁见智,一般多强调其为以想象、夸张、简练、含蓄为特点的艺术行为,也可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理念。当然,在我国,"写意"也已被诗歌、戏曲、舞蹈等文学艺术手法所借用。自唐、宋以来,艺术家们在自己所及的艺术范畴之内,发挥着无限的想象能力,丰富和发展着"写意"手法之内涵,他们集诗意、书意、文意、笔意、画意、情意,共铸"写意"之大境。  相似文献   

6.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吉的诗集称《杜审言集》。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相似文献   

7.
"朋"和"友",最早不是一个意思。"朋",在"六书"中属象形字。早期的"朋"字,像人颈上戴一朋(串)贝之形,即为贝贝字。后来省去两个人字,保留两个月字,即今之朋字。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发生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社会民众反政府抗议运动,被称为"阿拉伯之春"。随后,2011年9月17日,美国上千名民众聚集在华尔街,指责政府对金融监管不力,号称要"占领华尔街",制造了一场波及全美各大城市的抗议资本政治联姻的民众运动——"美国之秋"。这些新社会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联的方式,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移动电视与互联网等新媒体在这两次社会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维(701~761年)在其生前及逝世后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杜甫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殷璠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世人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宋初典籍中常出现"帔子"、"领巾"、"披帛"三名,俗多混为一谈,以为是一物异名。通过对传世文献的爬梳整理,并结合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写本文献,发现"帔子"、"领巾"、"披帛"三物虽有相似之处,但实有本质差异,绝非一物异名。造成现今各大型辞书、专著解释模糊、混淆不分,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人强为分别,反与事实不合,今人干脆不加分辨;二是"披帛"之物出现较早,但其名晚唐五代始有,名实不能相应,唐人多以相似的"帔子"或"领巾"代称,以致今人不察。  相似文献   

11.
漆永祥整理的《江藩集》资料详备,校点审慎,是江藩乃至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就文本校勘方面的疑误提出商榷,计讹误29处,脱误33处,衍误10处,倒误2处,以期有利于《江藩集》的利用和修订.  相似文献   

12.
《澹游集》成书于元末,为著名诗僧来复所辑,国家图书馆藏有清抄本。该集有着较为独特的文献价值:其一.上编作者中,有94人之诗仅见于此,未见于任何元诗总集、别集,存佚诗数量在200首以上。其二,《澹游集》卷上诗序、书信,卷下文章,有25篇为《全元文》所遗。其三,《澹游集》所载诸人多附有小传,介绍其字号、籍贯、生平履历等,是元末东南诗坛研究的重要资料,可补史志之阙。  相似文献   

13.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采取依据目录采目的方法,不经眼原书,又工程浩大,难免有疏漏。本文经过考证,订正了其著录《北窗偶录》、《雪泥鸿爪录》、《海东撷古志》、《贞珉阐古录》、《佛幢证古录》、《疑年汇编》、《瀛山笔记》、《晚闻存稿》之误。  相似文献   

14.
耿文光的《万卷精华楼藏书记》成书于清末光绪年间,传统目录学在这一时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官修的《四库全书总目》《天禄琳琅书目》以及之后的私家藏书目录从编排上和著录上都为后来的目录编辑者提供了参考和启发。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记录读书心得和指导读书的札记类著作。耿文光积十多年之力,前后四次改变体例,终成《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与以往目录不同之处在于著录方式和指导读书方法两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朱文藻编著的《葆醇堂藏书录》采用"经、艺、史、志、子、集、类、说"八分法,试图打破四部分类框架。他整合小类设立艺部,把志部、类部、说部提升为一级类目,调整部分二、三级类目的划分、名称和顺序,对类书的性质和丛书的价值做出新认识,反映出以小学、金石学、舆地之学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术风貌。《葆醇堂藏书录》本着灵活变通的编目原则,力求突破四分法的桎梏,在图书分类上体现学术发展,是古籍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杜定友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的开创者,所著《校仇新义》是其代表作之一,书中对四库分类法的批判惹人瞩目。认为四库分类法过于囿于成见,以至于经无定义,子不成家,史不以时,集而无物,但他并未完全否定四库分类法。主张新的统一分类法必须考虑到中国古籍的特殊性,新旧合流,对四库分类法加以改造,使之更合乎图书分类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相似文献   

18.
《海源阁藏书研究》从海源阁形成及主人生平思想的研究入手,注重藏书版本的鉴定、编目刻书抄书实践,在充分调查基础上运用数据图表、比较等方法,对海源阁藏书的收集、保藏、抄刻、利用、亡佚情况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基本摸清了杨氏藏书的真实底蕴,是中国私家藏书研究的典范之作。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谢俊贵教授的专著<信息的富有与贫乏:当代中国信息分化问题研究>一书成书背景、理论及现实价值、信息分化规律、信息的富有与贫乏及其社会调控等进行了介绍,突出了该书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有不少研治《说文》的著作,笔者以〈唐写本玉篇残卷校说文记〉为评述中心,略论其文内容、价值与缺失,期有助于吾人今日之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