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地说,记者写完一个典型人物后,就和他分手了。可是,自从报道完步鑫生之后,我竟被一条复杂交织的线扭绊住了,难解难分。肯定、赞赏、质疑、非议、上告、官司……一个小人物激起了争议的旋涡。浪花扑向步鑫生,也扑向报道者。作为报道者之一的我,不得不横站着身子,以一半精力对付这场长达十  相似文献   

2.
一、这不是婆婆媽媽的事在我担任上海紡織工業报道的一个很長时期內,只注意对生產的报道,很少照顧到其他方面。而在生產方面报道得最多的又是关于節約和質量問題。因此,會經有讀者这样反映:“讀了你們的新聞,好像上海的紡織女工一天到晚就是節約几兩棉花,对生活上的要求一点都沒有似的”。的确,在那时我自己也感到很苦惱。上海是世界上有名的紡織工業中心之一,国內外的  相似文献   

3.
读新闻业务1957年第七期施诗同志写的“新闻有时也可以引人发笑”一文后,我感到在目前我们的新闻事业中,还不必把精力时间、浪费在为了引人发笑而云采访些像“巨人罗巴特的故事”那样的趣闻上面。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标新立异地报道人类生(?)上不正常的现象的新闻,是资产阶级的新闻学关于社会  相似文献   

4.
没有了随时可读的书,生活的幸福感似乎一下子大打折扣。我烦躁,我郁闷,于是我变成了一个数字青年。换句话说,我被逼无奈,扑向了电子书的怀抱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我就向陕西日报写稿了,六十至八十年代,陆续都写过,见报的也不少。1970年以后,由于调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我就以主要精力分管宣传工作了(包括通讯工作),稿是写得少了,但把不少精力用于组织、培养全地区通讯队伍了。通讯报道工作逼得我要学、要写、要想、要深入实际,要联系群众,因此也促进了我的进步。我常想,我的成长,是与搞通讯报道工作分不开的。回顾我所走过的道路,我感受最深的是:  相似文献   

6.
成长岁月我是1928年9月16日在新加坡出生的。我的母亲生我时才16岁,我的父亲20岁。我是跟3个弟弟、1个妹妹和7个侄儿侄女在一个大家庭里长大的。我的母亲把她一生的精力都放  相似文献   

7.
参加新闻摄影工作10多年来,我一直投入大量精力从事摄影专题报道,并努力探索如何将这种易流于表面化的新闻组照拍成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摄影深度报道,但往往难尽人意。直到近年我以“蹲点”调研的采访方式,完成了摄影专题——《古祠堂里的民主选举》时,才发现自己对摄影深度报道有了更新的认识。 对重大主题的深刻认识和提炼 1998年暮春时节,我前往浙西衢县采访村委会换届选举。此前我对农村选举一无所知,此行是想“拍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民主选举的全过程。” 农村选举要经过宣传发动、选民登记、推荐候选人、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培训新班子等环节,是一个程序性极强的过程。考虑到衢县的许多村子都已进入推荐候选人阶段,我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选择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子驻村采访。自1988年全国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我国农村村干部的产生已从传统的上级组织任命改为村民直接选举。对中国有史以  相似文献   

8.
四年前,我参加过雅典奥运会现场报道,主要精力放于赛事报道;北京奥运会报道中,则在做好赛事报道的同时,浓墨重彩抒写赛场内外的人文光辉,试图展现北京奥运会背后的一个"人文中国".  相似文献   

9.
兀立 《新闻三昧》2005,(6):56-56
重头新闻、重点报道,作一个好的标题,能起到“题好一半”的作用。但这次,汇报周玉明对张云泉的报道,写的长篇报告学(上下、4月7日8日分两天登完),为何起了《天生的信访局长》这样一个标题呢?遗憾,很遗憾。  相似文献   

10.
唐棣 《青年记者》2003,(7):14-15
2003年6月6日,CCTV新闻频道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哥德堡Ⅲ号下水典礼直播报道”,这是一场很平常的直播,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财力。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长度只有一个小时的节目,也反映了CCTV编导、主持人、嘉宾、前方记者在策划、内容  相似文献   

11.
当看到2007年9月17日郑州某都市报的一篇报道《"爬行女孩"小艳丽三上手术台》时,我感觉很不舒服,啃了一半的面包再也没胃口吃下去。这篇报道讲的是郑州某医院为一个  相似文献   

12.
四年前,我参加过雅典奥运会现场报道,主要精力放于赛事报道;北京奥运会报道中,则在做好赛事报道的同时,浓墨重彩抒写赛场内外的人文光辉,试图展现北京奥运会背后的一个人文中国。如何写好失败者?通过时间对比,写不同处境,折射中国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曰(散文)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相似文献   

14.
步鑫生再度成了一名新闻人物。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到全国各大新闻单位,争相报道。一时间,他那卧薪尝胆的传奇经历,闯关东的凌云壮志,以及最近的莫斯科之行,成了人们争相谈论的焦点。回想起在这场新闻大战中,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的我,居然也抢到了一条大“活鱼”,在新闻界掀起了层层波澜,内心颇多感慨。我与步鑫生认识,是在1991年的春节。那时,免职风波已经过去三年了,社会各界对他的议论也已渐趋平静。这三年中,有关他的报道寥寥无几,人们无从得知他的情况。但是,广大读者并没有因此而忘记他,三年来,步鑫生怎么样了?带着这个疑问,也带着几分敬慕,我给步鑫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这份关切之情,并且随信附上了一份采访提纲,列出了想要了解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你啊,越来越不象女人了。”这虽然是丈夫的一句玩笑话,可我清楚,这里面夹杂着他的抱怨。记者工作耗费了我的大量精力,很少有时间去想他的事情,对他的关心也比较少了,他只要在家,家务事的担子就很重。“苗好谷一半,妻好福一半”,妻子为了工作,不能说妻子不好。但,这句旧社会的老话,现在,在一些家庭中,在一些丈夫的眼里仍不失它的价值。想当初,由于工作需要,我由机械行业转到新  相似文献   

16.
读好书如遭遇一场恋爱。读苏格拉底,我感到了一种踉跄,一种窒息,一种焦灼,更加渴望,更加需要,便忘情地扑向对方的怀里。喃喃自语:我的身,我的心都需要你的拥抱。我也紧紧地拥抱你,没有羞涩,没有胆怯,没有邪恶。如果天性是一个东倒西歪,那就收获一个东倒西歪的快乐吧。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至10月,《北京青年》以每天一个整版的篇幅,连载新社军事记者采写的《我的长———寻访健在老红军》系列报道。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借助70位在者的红色记忆,将长征精神生展示出来,又一次感动了中国。业内人士在分析此次报道的功原因时认为,除了长征这样的色经典本身所蕴含的震撼力外,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次报道自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表面看起来,人文关怀似乎与闻报道相隔较远。我们通常更多认为,那是哲学家、文学家和艺家的事情,新闻记者的责任,只客观地报道事实而已,并不需要其中加注什么特别的思想。事实,对一名记者而言,报道事实…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基层报道人员。在汉中市褒河区从事报道工作。本来,作为一个基层新闻报道人员,由于平时活动的范围小,值得报道的事情少,写出的稿件,很难被大的新闻单位采用。可是,由于我注意平时收集社会新闻,不仅市级新闻单位采用了我写的不少稿件,而且有的也被地区以上乃至全国报刊和广播、电视台采用。今年一至三月以各单位用篇数统计,市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三十一篇,地区级新闻单位采用四十一篇,省以上新闻单位六篇。其中社会新闻约占总用稿量的三分之一。地区以上、尤其是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社会新闻几乎占用稿一半多。  相似文献   

19.
这件事情發生在自称“新聞自由”的美國。 8月6日,合众社东京电报道我政府批准美國記者來我國采訪的申請的同一天,又有一条从華盛頓發出的消息說:“国务院今天說,它將不准美國記者訪問共產党中国,即便有任何記者提出这样的請求。”第二天,法新社从華盛頓發出的一条消息,报道了美國國务院对“新聞自由”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李永亮很小的时候,我便与书结缘。当兵后,书更成了我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它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引我走向另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我始终与书为伴。寂寞的日子,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快乐的日子,书是我亲密的伙伴;夜深人静,手捧书卷,孤灯天明。与古人谈心,和时代对话,平淡的日子快乐而又充实,五彩缤纷。于是乎在“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的古训里,我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一样,扑向书 军事记者2001年第12期妻子圆我摄影梦○罗铮那天,当我委婉地向妻子提出购买一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