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各斯”一词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中,虽有多种不同用法,但主要的,他是把“逻各斯”看作本原的。“逻各斯”与火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赫拉克利特的本原学说,并且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一“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①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就是从追求“永恒的”本原,开始进行哲学思考的。何为本原呢?“本原指万物的根源或元素”②。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过解释。他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他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为它”③,那么,…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哲学史上,赫拉克利特第一次用“逻各斯”这一概念来表示规律。这一思想对于欧洲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弄清赫拉克利特关于“逻各斯”的学说,不仅对于理解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而且对于理解整个古希腊哲学都百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逻各斯”学说作点探索,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3.
“逻各斯”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它能作为一把钥匙,帮助我们理解赫拉克利特的全部哲学思想。而其在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中的使用却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增加了我们研究难度。在具体的阅读学习中,我们应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所谓系统科学,它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元学科、横断学科性质的科学群,它包括控制论、信息论、一般系统论等基础理论学科。系统科学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在承认上述观点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古代的思想家在对自然、社会的哲学思辩中也采用系统的方法。应该说,人类对系统概念的认识是经历了长期孕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和人类学会辩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柏拉图曾勤勉地研究他的哲学并从中获得了早期哲学素养。黑格尔宣称哲学存在的开端必须自他始。就连海德格尔也引证他的残篇来附会存在主义。但真正认识了这位古代思想家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思克称赞他的自然观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自然观;恩格斯肯定他是古代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的第一个明白的表述者;列宁确认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是丰富的。包含在他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体系中的伦理思想,也象海边俯拾即是的贝壳闪烁着斑斓色彩,他的伦理思想以他所创获的逻各斯为核心,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章。  相似文献   

6.
<正>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和希腊,都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之中,思想战线上都出现了“诸于蜂起、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与赫拉克利特关于“逻各斯”的学学说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产生于这样相同的历史条件之下的两种学说,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7.
老子和赫拉克利特哲学都是对现实不满的愤世哲学,"道"和"逻各斯"分别是这两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打开老子哲学和赫拉克利特哲学的钥匙。由于"道"和"逻各斯"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解读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天地万物的本原:"道"和"逻各斯";主宰世界的客观规律:"道"和"逻各斯";博大精深、玄之又玄:"道"和"逻各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揭示人的本质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在于机体的自然属性及其功能方面,而在于其社会性(实践性)方面。人的大脑等机体及其属性功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活动)中进化发展的。对于人的本质的把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对教育本原等问题的回答,必须超越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研究思路,必须超越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线性研究范式,而应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入手,研究人的发展及其教育的规律。只有从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出发,才能科学地把握教育,教育也才可能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基于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尝试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做出一种合理性的解读。首先指出人通过智性认识的是一种可被言说的属人的逻各斯,这样的“逻各斯”是基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一种“有”;源初性的“逻各斯”本身是不能在属人的经验界限内得以认识的,正如赫拉克利特在残篇中所描绘的这是“那智慧者”的逻各斯,是一种作为万物之所以有的“无”,其自己展开自身又返回自身。那么对“逻各斯”的认识就陷入了一种困境。通过分析发现,在认识论中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源初性“逻各斯”认识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是产生这样的困境的根源,最为直接的表现为人的可“思”却不可“言说”的尴尬困境。最后,对人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这一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规避这一有限性从而直面“逻各斯”本身做出尝试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受争议者之一.在他的哲学中有关于"逻各斯"、"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切皆流,对立统一"等概念和思想享有盛名.在对灵魂、宗教、神等方面问题的论述也有重要的价值.整体来说,他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古代所谓“六书”造字法理论提出新的解释.“六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但“六书”何指,后人难以探寻.“造字”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六书”理论最早系统地提出是汉代许慎,本文根据许慎的文字学理论认为许慎所提出的“六书”是解释字义的“字例之条”,又根据古籍的语言材料论证“造”与“艁”是重文,都有排列聚合义,解读了班固“造字之本”的本意,得到唐人颜师古的佐证,从而证明了所谓“六书造字法”是后人对汉儒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的终极本原、文学作品的本原和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三个方面对刘勰的文学本原理论进行了阐述。刘勰文学本原理论的突出特征是把文的起源与宇宙的起源联系在一起,认为文本原于道,圣人借文显现道。作为道之文的“经”是文存在的语言家园。  相似文献   

13.
在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有一颗璀籼耀眼的明星,这就是赫拉克利特,其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前苏格拉底早期哲学的最高成就。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赫拉克利特哲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马克思称他的自然观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自然观;恩格斯认为他是古代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的第一个明确表述者;列宁把他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并认为他关于永恒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和熄灭的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相似文献   

14.
100多年以来,因《卡门》包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俄罗斯套娃式的多层叙事结构、悲剧的爱情故事等吸引着众多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眼球。笔者试图从卡门的命运观念、人生境界以及接受美学视域下对卡门的底层社会反抗者的形象进行研究,并期望通过对文学史上该经典人物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卡门身上包蕴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5.
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证明 ,仅靠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要有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精心设计教学 ;二是要立足实际大胆改革教学内容 ;三是贯彻“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从《荀子》文本出发,试图在学界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厘清荀子思想中“心”与“气”概念的本质内涵,探讨“治气养心”修养的具体展开过程,从而提供一种在道德哲学领域理解荀子“心论”与“气论”的视角。荀子的“治气养心”思想重在“以礼养心”“以心治气”,该思想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人的“智心”发展为“礼心”,以及生理之“血气”发展为精神之“血气”两大问题,是一种外向的、渐修的修身路径。  相似文献   

17.
"巴渝"在古代文献中最初写作"巴俞",指"巴渝舞""巴人"或"俞人",后来演变为地域名"巴渝"。根据历史典籍进行考证,"巴"之初义应为蛇,"巴为苴""巴为鱼""巴为江水曲折之形"诸说或于理不通,或失之穿凿。重庆在隋初时得名渝州缘于俞水,而俞水本是渠江之旧称,与嘉陵江无关。古代渠江因俞人而得名俞水,后来又写作渝水,而古代被称为西汉水的嘉陵江并非渝水。  相似文献   

18.
“幽默(Humor)”引入中国文论70年,翻译者当年辞不达意的无奈被忘却,成了典型的理论误区。幽默的发生有重要的人类学机制,健全的人类族群都有幽默,但有民族文化差异,在那些由于同样原因使之无法发挥作用的地方是不能生搬硬套的。中国传统幽默及其理论自成体系,博大精深,亟待发掘整理。幽默在中国本土共名应是“雅谑”,其形态包括达生、幽雅、雅谑、绝倒、诞妄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尝试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做出一种合理性的解读。首先,从两个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进行解读,指出人通过智性认识的是一种可被言说的属人的逻各斯,这样的"逻各斯"是基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一种"有";源初性的"逻各斯"本身是不能在属人的经验界限内得以认识的,正如赫拉克利特在残篇中所描绘的这是"那智慧者"的逻各斯,是一种作为万物之所以有的"无",其自己展开自身又返回自身。那么对"逻各斯"的认识也就陷入了一种困境。接着,通过分析表明在认识论中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源初性"逻各斯"认识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是产生这样的困境的根源,其最为直接的也就表现为人的可"思"却不可"言说"的尴尬困境。最后,对人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这一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规避这一有限性从而直面"逻各斯"本身做出尝试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强调本原,根柢于《风》、《骚》,温厚为体,沉郁为用。沉指体格,源于诗坛格调说,显得过于沉重。郁指郁结,讲究兴寄,有些过头,而盘曲表现情感,是对慢词写作的总结。温厚来源于谭献的柔厚,同样重视情感的深厚,但儒家诗教色彩比柔厚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