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片报道     
(新华社照片,莫斯科)7月13日,新华社亚欧总分社在莫斯科成立。新华社副总编辑俱孟军(左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临时代办李惠来为新华社亚欧总分社揭牌。当日,新华社亚欧总分社在莫斯科成立。这是新华社在海外建立的第七个总分社,负责在欧亚大陆的11个国家进行多媒体新闻信息采集和用户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1949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大西南战役.不久,四川、贵州、云南、西康(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的一个省,所辖地主要为现在的川西和西藏东部地区,1955年9月底撤销)各省相继解放.12月4日,新华社西南总分社在重庆成立,这是20世纪40年代新华社在国内创建的最后一个大的地区总分社.当时,新华社还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等地区建有总分社,并在人民解放军4个野战军建有总分社.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内很多城市先后解放,新华社有关人员跟随解放军进入大城市后,除承担新闻报道工作外,同时也参与接管国民党新闻宣传机构和在当地建立新华分社.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齐齐哈尔日报社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成立六十周年,追根溯源,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和齐齐哈尔日报社有着共同的源头,更在工作中建立起默契配合关系。60年来,齐齐哈尔日报社和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在供稿、报道、经营等多项工作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今年以来,我们两家率先开展"新华社发布"党政企客户端和"中国农讯"客户端的合作,开启了传统媒体联手进  相似文献   

5.
王文杰     
王文杰,1949年10月生,河北省元氏县人,大专学历,现任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党组书记、高级记者,山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 1968年参加工作,当教员。1970年至1978年在解放军高炮部队,先后任报道员、报道组长、新闻干事。1978年12月正式调入新华社河北分社,先后任记者、工业组组长,并兼任石家庄记者站站长。1992年12月任新华社河北分社副社长、党组成员。1996年2月至1998年5月任新华社甘肃分社副社长、党  相似文献   

6.
1949年开国大典过后,新华社东北总分社决定调派6位译电员晋京到新华总社工作,这6位是:图中前排的右三徐佺,右四赵兴泰;中排的右一刘茂俭,右二刘华绪,右三于福源(已故)。左一杨杰。赵兴泰、于福源和刘茂俭50年代先后赴朝参加抗美援朝。刘茂俭年岁最小,1949年4月毕业于东北新闻干部学校,分配到新华社东北总分社。自从16岁进入新华社,到1994年初离休为止,在新华社工作45年。  相似文献   

7.
彭迪(1920——),江西萍乡人。1945年彭迪调入新华社总社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彭迪主要从事军事方面的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彭迪在新华社总社从事国际报道和对外报道,开始了他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新华社江苏分社连云港采访站成立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9.
吴一文 《新闻窗》2010,(1):46-46
1993年春天,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到贵州日报驻黔东南州记者站工作锻炼。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所住的招待所认识了当时还在黔东南州民族师专工作的杨卓光。后来我们才知道,彼此的父亲早在解放前就在南京一起求学,新中国建立后又到北京一起工作和学习。当时,新华社贵州分社准备在黔东南州成立一个下属机构,  相似文献   

10.
自新中国建立至苏联解体,42年间我们与前苏联保持了“同志”称呼。外交部礼宾司前参赞马保奉撰文介绍了中苏互称“同志”的曲折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互称“先生”新中国成立初,在中苏两国来往的正式文件中互称“先生”。中国方面对苏联发出的第一份外交文书中首次出现“先生”称呼,即1949年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 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近20位同志。当年承印和发售北平解放报的立华印刷厂、南都巷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  相似文献   

13.
十月二十日是青海日报创刊,新华社青海分社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青海日报和新华社青海分社全体人员,在这一天举行了庆祝大会。中共青海省委第一书记高峰同志,省委书记谭生彬同志,省委常委、副省长孙君一同志,省委副秘书长午人同志等都参加了大会。高峰同志,孙君一同志和午人同志都在会上讲了话。他们在讲话中,勉励青海日报、新华社青海分社全体工作人员,以党的思想为准绳,彻底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使自己红透专深,成为党的驯服而有力的工具,更好地发挥党报、通讯社的宣传鼓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49年我在延安刚过罢春节,群众日报社、新华通讯社西北总分社通知我们到陕东(即关中东部)前线采访(李言年同志已先去了)。那时陕东工委驻在合阳县城,书记是刘文蔚同志,他对新闻工作很热心。见了我们,就要求给工委办张报,我们说没人,他说:“那就训练人。”不久按总分社指示,成立了新华社陕东支社,并派来了电务人员,由李言年同志任主编。这样,陕东就正式有了我党的新闻单位。我们马上办起了通讯干事训练班,陕东10多个县都派人来学习。办了一个多月,就分下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和张家炽同志认识是在1949年秋。那时,北平刚刚解放不久,张家炽从人民日报调到新华社,在总社采访部任记者。1951年,我到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后改组为上海分社)工作,张家炽夫妇也随即调到上海,尔后又从上海回到北京,前后37个年头,一直在一起工作。因此,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对他的不幸过早去世,我是十分悲痛的。张家炽早年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是40年代蒋管区进步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解放后,他服从工作需要,当了一名新闻记者,在新华社30多年,大部分时间从事经济报道,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及其经过的曲折历程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新闻学理论方面也颇多建树。本书收集张家炽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1月18日,新华社原副总编辑朱承修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按照朱承修生前遗愿和子女意见,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朱承修就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后进入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工作。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在朝鲜的山洞里坚持新闻工作,曾两次立三等功,后来还在炮击金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重大军事报道中参与采编工作。他是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曾长期负责组织指挥政治报道、港澳台报道等。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份,谢冰岩同志查阅《新华日报》(华中版),发现该报1946年2月17日第四版的《新闻工作》第一期上有一篇文章,是介绍淮北黑板报情况的,他极其兴奋地告诉我,要我去看看。第二天下午我真的去看了,一看就引起了我的回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在当时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的建议下,召开了华中新闻工作会议。会议由新华社苏中分社社长谢冰岩同志主持。新华社淮南分社汪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叶世涛,新华社上海分社高级记者,前后在新华社工作近四十年,为党的新闻事业尽心竭力,现在,他已年逾花甲,正在回顾总结过去的新闻经历。从本期将陆续选登有关穆青同志五十年代担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时带他采访、教他写作的几段。虽相隔多年,但今天读来仍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龙年春节前夕,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来到新华社山西分社看望全体职工,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分社王文杰社长和党组成员陪同下,田成平同志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担负新华社在山西发稿和为用户提供高技术服务的技术中心以及成立不久的分社电视中心,观摩了技术人员演示新华网山西网站播发山西新闻的全过程,观看了电视新闻中心用先进设备制作  相似文献   

20.
非常高兴参加新华社践行"四力"报告会暨2019年新闻学术年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记协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获得表彰的新华社西藏分社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对中国记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新华社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新华社西藏分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忠诚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积极践行"四力",获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刚才,听了五位分社记者代表的发言,深受教育和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