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重视能力培养和学以致用,这一点符合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回归传统文化并重视语文应用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怎么教,成为了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定性,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这是过去所没有的。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简单地说就是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作为语文教师,他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写作的能力,更要渗透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笔者在此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的学以致用进行一番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一、突出“情”的抒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因而,情的抒发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情”是联结教师、学生和文本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催化剂。是故,语文教学“情”的问题,就成为贯穿课程…  相似文献   

3.
“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语文素质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和人文素质的相关性。语文教学,一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二要能让学生“理解”语言中承载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春江水暖鸭先知”,“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体验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产生真切的感受。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亲历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中蕴涵着的情感基调,运用“移情”策略,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再现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人情人境地体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闪耀着审美性、人文性、哲理性的学科。新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整合。有人疾呼“语文应找回自己的家园”,有人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化”。其实,教学语文。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呈现出充分的语文味,感悟出语文的真善美。语文,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受语言魅力的空间。语文课离开了语言的品味,失去感悟的环节,便是丢失了语文的“阵地”。因此,语文课应立足文本,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试行以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许多语文教师开始实践新理念新方法。然而,一些教师仅仅热衷于一些所谓的活泼教学形式,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并化为己有,在学习上重感受、领悟和积累。要实现“根本任务”,就必须注重三种积累。一、语言积累学习语言要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和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只有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头脑中有个语言库,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才…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内核是语言,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要重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做到言文合一,追求"语文味"。教师有效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一、投入情景,激发情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画、影视、幻灯、摄影、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如教学《过万重山漫想》一文,可以播放雄浑的《长江之歌》,通过对“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的引导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一、投入情景,激发情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画、影视、幻灯、摄影、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如教学《过万重山漫想》一文,可以播放雄浑的《长江之歌》,通过对“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的引导探…  相似文献   

11.
蔡永华 《考试周刊》2013,(69):35-36
学习诗歌有利于学生感受社会风貌,体会人文情感,提高人文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诗歌让学生吸取人类文化中的精髓,在诗歌阅读鉴赏中体会情感,进而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开展诗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与积累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言的感悟与鉴赏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本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应做到“言”与“意”合。所谓“言”,就是语言;“意”是指情感、思想、精神、智慧。语文教学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语文”的表面含义为“语言和文字”,深层含义为“语言和文化”.文化更注重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又与人的思想品德息息相关,所以,德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古人云:“欲要做事,先要做人.”可见,德育是立身之本、立学之本、立世之本.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语感则是语言能力表达的重要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呢?深化语感教学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所渭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要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朱瑛 《湖南教育》2008,(9):14-14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而诗意的语文教学能给学生心灵的愉悦。然而许多教师曲解了“诗意”的内涵,以为把课堂语言诗化、文学化、高深化就是对诗意语文的诠释。他们简单地把华丽的语言外表看成师者内蕴深厚的标志,而忽略学生对这种课堂语言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显然。这种远离学生感受的“诗意”,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感染,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感受"大"文化的奥秘,还要让他们从小处着手。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以词为切入点可以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7.
语文以其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下面,我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教会学生品味语言。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地、有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感悟到作品中的心灵世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涉及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读”。“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审美”“文化”“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宋丽莉 《学周刊C版》2011,(8):101-101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