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高考作文要坚持正确的个性 在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中,有一位考生用网上发帖的形式写了一篇作文,评卷老师给这篇作文判了15分。无独有偶,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中,四川省的一位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结果也得了个很低的分数。这两位考生的作文及阅卷老师的给分,引起了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样的作文是不是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如约而至了.考生现在正在紧张地备考。“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这一高考警句为广大考生所熟稔,那么,高考作文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呢?道理其实很简单,考生的作文,必须取悦评卷老师,精彩的结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研究学生平时高考作文满分卷结尾的规律,以近几年各地高考满分作文为例.整理出常用且易操作的六种方法,希望对2010年考生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 ,2 0 0 1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在作文的“基础等级”中比往年增加了一条新的要求———“感情真挚” ,这个要求的增加 ,既体现了原来的高考作文在这方面的缺憾 ,更说明了新的高考作文试题对考生的要求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们认为 ,新增的这个要求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 ,是一种新的信号 ,因为它为高考作文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得分点。这就不得不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众多的高三学生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感情真挚”是衡量考生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 ,用白居易的话说 ,即为“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可以说 ,不符合这一要求的作文很难取得…  相似文献   

4.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这是一句流传很广也流传了很久的高考警句。那么,高考作文该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呢?道理其实很简单:考场作文,必须取悦评卷老师,考生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一些“亮点”,这些“亮点”就要像美丽的风景一样展现在人家眼前,令人流连忘返。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评卷体验与感受,对广大考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高考作文要坚持正确的个性 在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中,有一位考生用网上发帖的形式写了一篇作文,评卷老师给这篇作文判了15分.无独有偶,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中,四川省的一位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结果也得了个很低的分数.这两位考生的作文及阅卷老师的给分,引起了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样的作文是不是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6.
自上期刊出“高考作文三级跳”和“中考作文三级跳”以后,引起了广大高三、初三学生和老师的关注,他们纷纷来信来电,希望我们能够多登载一些行之有效并且能适用于大多数考生的考前训练实例,为此,我们再次邀请来自高三、初三第一线的王伟娟老师和焦琦若老师,推出她们的修改示例,期望能藉此聊解诸生心结。——编者  相似文献   

7.
清代江堤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可惜这个道理还未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他们似乎觉得作文非得用另一种语言不可,于是平时背范文,作文时言不由衷,导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的一位负责人曾披露了2002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一种现象一高考作文选题雷同。篇篇“心灵的选择”,城里考生写“离婚”,农村考生写“失学”。  相似文献   

8.
高考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更要考验考生考试的心态。广大考生对高考作文的期望应从追求“满分作文”降到追求“一类作文”上来,因为“满分作文”要靠天赋和运气,而“一类作文”则可通过训练获得。从操作层面来讲,就是要从追求“满分作文”的“三大”(大手笔、大气象、大智慧)降到追求“一类作文”的“八小”上来。  相似文献   

9.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要求考生举出实例写一篇自己战胜脆弱、培养坚韧品格的文章。作文本身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考生可以由衷地阐述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然而,也就是这次作文考题,把学生“作文造假”现象沉甸甸地摆在全国所有高考评卷老师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高考作文阅卷场上,面对一篇篇低分作文,作为阅卷老师,我真为考生惋惜!低分作文有怎样的病灶呢? 一、抄袭.有些考生把考前背的佳作原封不动地“拿来”做考场作文,这就是“抄袭的作文”.根据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如属“抄袭的作文”,只能得基础等级分,且在四等内给分,发展等级为0分. 二、套作.如果是命题作文,只是在文章开头或结尾与命题有关,主体部分内容与所给命题无关;如果是材料作文,或开头或文中或结尾出现材料中字眼,主体部分与材料含意无关.这就是套作.根据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这类作文在三等及以下给分.  相似文献   

11.
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培训办法:让四百多位作文阅卷老师,在没有阅读“评分细则”的情况下,用一小时时间,独立完成一篇“高考作文”。题目就是考生们写的“拒绝平庸”。这在全中国,尚属首例,影响深远。正如总评阅人何永康教授在总结会议上所说:“经过此次‘下水作文’,回到教学岗位后,又可以带动其他语文老师,形成一种‘能说能写’的生动教学局面,  相似文献   

12.
高考作文得高分,这是所有考生都梦寐以求的.那么,高分作文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作为一名参加了多年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笔者评出的高分作文有上百篇之多,它们多具有以下特点: 一、切口小.切口就是作文审题的切入点,也就是面对作文题考生应该从哪里下笔.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阅卷情况来看,面对一道作文题,不少考生喜欢从大处着笔,或泛泛而谈,或多点出击,动不动就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层面,假大空现象比比皆是.须知“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一项,几乎可以称为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一向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每当语文高考考生担忧最大的是作文怎样考?而走出考场的考生被问得最多的是“作文考什么题目,好学吗?”所以高考作文无不牵动着师生们的心弦。随着新课标全力推行及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一、从1999年起,高考作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话题作文”也变成了一个广泛的话题,您如何看待这种作文形式?答:“话题作文”的出现,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革之必然。20多年来,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以考查议论文体为主,对考生的束缚较大,不利于考生的自由发挥和才华的展示。“话题作文”给每个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他们张扬个性、一展才华创设了自由飞翔的空间,因而受到师生的欢迎。二、“话题作文”之所以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并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固定下来,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答:高考作文命题的生命线,在于…  相似文献   

15.
突破·发展     
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一篇话题作文,呈现出显著特点,即突破与发展。 1999年高考作文题虽然赢得广泛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弊病。今年高考作文认真分析和总结了去年试题的不足,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改进和突破,使高考作文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审题难度明显降低。去年的作文材料本身过于深奥,似一篇科技说明文。“记忆移植”、“大脑信息”、“编码贮存”等术语使考生“雾里看花”,很难搞懂。今年的作文材料建立在对四个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上,这些都在考生的知识范围之内。考生无需对材料承载的信息进行复杂的…  相似文献   

16.
张亚囡 《现代语文》2007,(4):123-124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60—70的赋分几乎占了满分150分的一半,而且当下有不少专家学者和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甚至提出高考语文只考作文的观点。毫不夸张地说,高考作文的成败,关系考生语文的成败,关系考生高考的成败,关系考生一生的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文学即入学”(高尔基),高考作文同样折射出一名考生的思想修养、人文素养、心灵世界。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虽然仅有6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是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这名考生的思想、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自由的写作空间。而作文的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因为好的开头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某高考阅卷权威人士就曾经说过:“高考作文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因此,考生一定要精心打造“凤头”,以悦其目,以折桂冠。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掌握一些写好文章开头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来高考语文的改革,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张扬个性的特点受到广大考生和教师的青睐。话题作文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无限扩展开来,让学生可以插上想象、幻想、创新的翅膀自由翱翔,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曹阳)。近几  相似文献   

19.
近四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俗称“三自作文”,即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2002年的北京卷也是“三自作文”。阅卷时,题目虽没有确定评分标准,其实,谁都知道题目的好坏对作文评分的高低肯定是有影响的。有人把高考作文比喻成年轻的姑娘,考生要善于“打扮”,亮出你的动人之处,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显然,好的题目就是一个亮点。因此,“自拟题目”也是考察考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切不可等闲视之。常言说“佛靠金妆,人靠衣妆”,我们则可以说“文靠题妆,题靠妙妆”。好的题目,在高考作文中,是打…  相似文献   

20.
去年高考作文是供料作文,供料作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审题立意是关键一环。有些考生语言功底好,表达能力强。社会见识丰富,但没有把住审题关,结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得分甚少。评卷老师在接触这一类试卷时,无不为之婉惜。去年高考作文要求一料多作,大作文主要考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议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