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朝前期,政清人和,吏治清廉,促成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地位。本文对唐初的防腐治贪措施归结为五个方面:德才并举的官吏选任、完备的官吏考课制度、完善的监察制度、防范官吏腐败的回避制度、对贪污受贿行为严厉惩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反思历史利弊得失,企以有古为今用之效。  相似文献   

2.
只有加强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务管理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为此,作为与政务、军事并列的监察制度日趋完善。而作为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官吏的考课制度对于限制和制裁官吏的腐败行为,进而维护国家行政的权力基础,在一定时期内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当前的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阐述了唐朝法律中的吏治制度,提出唐律从严治吏所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认为唐律对于我们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指出应通过立法惩治官吏腐败。  相似文献   

4.
治国之要,吏治为先。晚清以来不少爱国有识之士对吏治问题高度关注,宋育仁就是其中之一。他对吏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吏治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晚清吏治腐败的抨击和揭露,认为晚清吏治腐败主要表现在冗官成灾、损公肥私、官民隔阂等方面;二是对症下药,提出整顿吏治之举:严格官吏考核、监察制度,明确官吏的权利和义务,"均官职"等。  相似文献   

5.
在封建社会,官吏利用手中的权力兼营他业,牟取暴利,集官僚,地主和商人于一身,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官营二业”,不仅影响了封建官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加速了官僚队伍的腐化,加剧了土地兼并的步伐,严重影响了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封建社会这一痼疾的危害,早在汉代有远见的思想家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禁民二业”,特别是限制“官营二业”的思想和主张,他们还认识到,汉代官吏俸禄过低,是造成“禁官二业”难以实施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寡官重禄”和“厚俸养廉”的主张,力图从制度入手,解决封建社会的官吏腐败和土地兼并问题。  相似文献   

6.
明太祖朱元璋目睹元朝官吏的腐败 ,惧于农民起义的威力 ,在明初采取制定酷律、加强教化、整顿吏治 ,严厉查处、强化监督等一系列反贪治赃措施 ,对平息社会动荡 ,恢复经济发展 ,健全封建社会官吏的考课、监察制度等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所采用的一些反贪治赃的措施和方法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反腐败斗争仍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当前的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阐述了唐朝法律中的吏治制度,提出唐律从严治吏所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认为唐律对于我们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指出应通过立法惩治官吏腐败。  相似文献   

8.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吏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试从明代的官吏选任制度、任官的回避制度、官吏的考课制度、官吏的监察制度、官吏的俸禄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季十年官吏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旧的官吏制度不能适应社会需求;20世纪初国内的政治改革气氛以及诸多社会问题又为官吏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必要前提;外部环境也为改革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刺激作用;中西文化交流又为官吏制度变革提供了一个思想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0.
漕政为历代政府所重视。清前中期大力整顿漕弊,成效斐然;但到嘉道时期,随着吏治的腐败,国家控制能力下降,漕弊渐生,包括官吏的贪污、旗丁的勒索与被勒索、对百姓的浮收等等。嘉道时期漕弊的存在,为清代的漕粮海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事实上成为中国漕运制度废除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22,(1):97-102
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疏理有关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措施的研究文献,分析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状况。研究表明:明朝的教育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领域;其主要原因是战争导致国家财政拮据、功名的诱惑驱使士子不择手段、统治者利用八股文禁锢思想、官吏凭借职权弄虚作假、党羽之争败坏教育风气和教育体制自身的缺陷;教育腐败导致生员泛滥、士风败坏、朋党之争加剧、教育空疏、读书人思想僵化、社会进步受阻;明朝采取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考试审核程序、谨慎选拔提学官、淘汰不合格生员、施行教育监察职能等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2.
继《秦汉人物》之后,沈星棣教授又把他的《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奉献给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全书共有34万字,由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同世。该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研究又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有着极其发达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官吏退休制度即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官吏退休制度源流极古,滥觞于商周,至今绵延不断。然而对官吏致仕这个至为重要制度的研究却很薄弱,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某一历史时期,对官吏退休制度史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却无人问津,至今还没有一部有份量的学术专著问世。《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一书则对我国起源甚早而又未能完臻的古代官吏退休制度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深刻而详尽、多侧面多层次的分析,从而第一次梳理出我国古代官吏退休演变的基本脉络,成为官吏退休制度研究的拓荒之作。披览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理学家,他们对革命政党和革命政体中廉政的问题早有清醒的认识,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批判。廉政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机制,一方面要严惩腐败,另一方面要教育官吏和人民。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廉政工作异常艰巨。要遏制腐败,就得健全和完善系统的廉政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一个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总是希望使用最能反映本阶段意志和利益的人才,充当自己的代表,去管理国家机器和行使国家职能。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古代中国特色政治化的重要体现,中国进入阶段社会起,便实行专制的政治体制,在中国近几千年历史上表现尤为突出和经久不衰,官吏制度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这种制度随着明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变化而演变,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内容不同的官吏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5.
唐朝前后期在对官吏的行政处罚上出现了明显变化。经济制裁——罚俸手段开始适用于官吏职务犯罪,特别是对一般的行政过失行为。这些变化说明立法者对官吏失职行为性质的认知水平提高了,开始区分行政处分与刑事处分的界限,以及罪与非罪的界限。对官吏失职行为的惩罚手段的变化,是唐代对古代法律制度的调整与补充,对后代的政治与法律制度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监察制度在封建国家政权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监察官吏的违法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相对稳定,打击贪污渎职,以防范封建政治的腐败,而且在制约君权和相权,调整地主阶级内部矛盾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在世界中世纪史上,我国发展成熟的监察制度为他国所少见。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几千年以来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者怎样进行治理官吏腐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国家行政机构效率的高低与官吏队伍吐故纳新的方式密切相关。选拔官吏是“纳新”;官吏的退休是“吐故”。中国古籍所称的“致仕、休致、致事、告退、乞退、归隐、乞骸骨”等等,都是指官吏的退休。就中国的官吏退休制度而言,其源流极长,滥觞於商周,一直绵延至今。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官吏退休制度史不如官吏选拔制度那样幸运,它长期被史学界所忽视,沈星棣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北魏前期监察机构不健全,官爵无禄,吏治腐败。孝文帝时期建立正常的官吏考核、升迁制度,以俸养廉,严法治贪,树立御史台权威,并敢于从亲近者正法,加之正面教育,故有效地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吏治也有好转。  相似文献   

20.
“送故”相对于迎新而言。“送故迎新”作为官吏近代之际的必要手续与礼仪,本无大害。但是此制一经产生,必然带来劳扰,还必然产生礼仪之外的物资馈赠,进而成为官吏贪污受贿的重要途径和役使下层剥削百姓的手段。而且制度化为官吏的一种经济享受和政治特权。探讨这种制度的渊源、演变过程和弊端十分必要,为研究秦汉史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史所不可忽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