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外国人来华登山管理办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反兴奋荆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五部体育行政法规中的行政处罚条款进行分析。认为现有体育行政法规中行政处罚的有关内容还存在处罚力度不够、处罚主体不明确、行政处罚救济途径缺乏等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处罚问题的研究,逐步提高相关法规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体育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它所行使的处罚权来自于国家权力的授权,是"准行政权"。体育社会团体行使其处罚权的依据是其团体章程,但体育社会团体章程须明确其处罚权的原则、范围、形式等。体育社会团体行使处罚权要遵循章程规定的正当程序。同时,作为被处罚人可以享有一定的处罚救济权利。《体育法》应进一步完善体育社会团体的处罚制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献研究法,结合我国单项体育协会的客观事实从法学的角度对其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单项体育协会管理权力的来源有两种形式,其法律地位存在竞合现象,进而为界定其处罚行为的性质提出相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法律原则是法理学给予明确解释的主题,基本原则作为体育法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法律原则”作为基础理论分析工具,对体育法基本原则进行评述,根据体育法基本原则的生成方式和价值取向,从法理学角度重构体育法基本原则,包括体育权利保障、体育竞赛公平、体育协调发展、体育组织自治、体育公益促进等5个方面,进而分析基本原则在《体育法》修订中的具体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剖析了当代体育转型发展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制度冲突,从而为制度变革提供建议.研究认为:中国当代体育转型在理念中面临“务民生”和“金牌政绩”的冲突;在结构中面临“群众体育突显”和“竞技体育偏重”的冲突;在主体中面临着“多元主体参与”和“单一政府管控”的冲突.而要实现“体育为民”的发展理念,成为体育强国,必须进行制度的变革.首先应该构建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动力、体育产业为提升的联动发展格局.其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多元发展主体,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组织独立服务能力,增强市场丰富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体育应用在变革体育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体育领域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伴随风险,并提出法律的因应之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一方面,面临着技术内生的数据隐私、数据错误、算法偏差等风险;另一方面,面临着技术衍生的网络安全、体育公平、市场垄断等风险。应对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挑战,首先,要在法律上划定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合理界限,令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要构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多元规制架构, 把风险框进制度的“笼子”;最后,要辅之以健全的配套监管,实现风险的有效治理。于我国而言,可借 《体育法》修改契机,依循“技术—制度”导向,补足“人工智能体育”相关条款,并由此妥善地安排相关利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从体育的起源着手谈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并借用社会学原理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冲突论的视角、互动论的视角更近一步的论证体育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体育纠纷,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以及解决与体育相关的各种事务中,各种体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发生的,以体育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矛盾。体育仲裁的强制性,指体育纠纷的当事人必须向国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将体育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特性。这种强制性的体育仲裁处理体育纠纷问题,不可避免地与法律产生了冲突。我国体育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可设计3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体育仲裁、体育调解和体育诉讼,从而建立起我国体育纠纷争端解决机制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9.
赵睿  李严成 《江汉学术》2022,41(3):121-128
中国法律近代化受西方法律制度与中国法律传统的双重影响,呈现出其独有的冲突、融合以及向本土化发展演变的特点。无论是民国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出台法律规章,大都难以维持法治与法律体系的统一,不可避免地发生中央与地方、行政与司法、实体法与程序法、普通法与特殊法之间的法律冲突,这些冲突给民国法治建设与司法实践带来了极大危害。律师作为近代三大司法职业者之一,通过律师公会积极建言司法机关,对相互冲突的法律或法条予以修订或废止,以实现司法体系的统一与完整。律师公会建言司法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律师公会的治理体系与中介职能为律师司法建言提供了重要平台。律师公会在沟通律师与司法机关,推动国民政府在修正、废除相抵触或冲突的法律规章中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学的"冲突理论"指出,体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并反映社会的不平等.处于社会经济等级中间阶层的中上、中中、中下层社会群体,由于认知、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不同,存在着明显的体育参与资源不平等现象,从而导致了中间社会阶层群体之间不同的体育参与认同框架与边界.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社会中间各阶层体育参与模式及体育参与投入水平的差异,制定出中间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的认同框架,并对中间社会阶层群体体育参与的向上流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伤害侵权案件有时候不应当成为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外空间",体育运动伤害侵权案件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民事法律规范在体育运动伤害领域的适用,会影响体育运动的自治性,为防止民事法律规范对体育领域的过度介入,受害人同意与自甘冒险两种免责事由在体育自治与私法介入之间起到了调和作用.两种免责事由的适用上有先后顺序,两者有各自的适用范围,适用的法律效果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2.
竞技致损行为的正当化根据及刑罚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社会相当性理论的允许危险理论是某些竞技致损行为的正当化根据。规则内竞技致损行为属正当行为,不应入罪;违反竞技规则并过失致人损害的行为属于允许风险范围内行为,不宜入罪;违反竞技规则并故意致人损害的情形超出了允许风险范围,可以入罪;非出于竞技目的而实施的致损行为,应当入罪。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目前群体活动开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阐述了搞好群体活动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以及抵制邪教不良意识侵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消解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制度主义理论研究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形成一元制的单位体育的原因在于:单位制度提供了发展所需的组织基础、资源基础和制度基础.80年代之后的社会转型逐渐改变了我国的单位制度,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进入了重构时期.目前影响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三个因素: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市场资本的介入以及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的重构在这三方力量的作用下,呈现出了多元模式,包括单位体育模式、社区体育模式和体育俱乐部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进一步弄清在“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区(县)体育行政运行的基本状态,实现体育行政机构改革目标。以区(县)体育行政部门与文化部门整合后的文体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现阶段区县体育行政正“自下而上”逐渐融合在“大文化”管理范畴内,在实际运行中区(县)文体局“管”“办”职能难以区分,区(县)体育行政整合后呈现弱化状态。鉴于此,认为在“大部制”背景下,建立“政府管、总会办”的“管办分离”的区(县)体育管理体制是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之一,有助于实现体育体制“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10所高校1650名参与和非参与体育社团的普通大学生的运动习惯形成各阶段人群状况进行实证性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大学生处于运动习惯形成的各阶段的比例为:处前凝神阶段(Pre Contempla—tion)为16%,凝神阶段(Contempla—tion)为17%,准备阶段(Preparation)32%,行动阶段(Action)21%,维持获得阶段(Maintenance)为14%。普通大学生这一比例分别为:26%,23%,27%,13%,11%。分析其原因,导致两者比例分布发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所处运动环境有较大差异。体育社团在运动技能学习互惠互助,浓厚锻炼气氛形成,运动信息支持利于大学生自我效能产生,更多地引导并维持其特定的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以法学理论和产权理论为视角,探讨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的非营利性,分析了非营利性是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应然属性的原因及其判断标准,并提出了约束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以使之践行其非营利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列举广东、澳门两地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比较分析其异同。根据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对两地体育教学管理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美职业体育产业垄断性质之考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垄断的基本认识入手,阐述了职业体育产业垄断的基本性质。认为职业体育产业不单是一种典型的运动卡特尔,还更兼具一定的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属性;与美国职业体育产业垄断相比,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产业更主要表现出来的是转轨国家所特有的体制性行政垄断,其存在的基础主要是行政权力,其实施的范围往往大大超出了市场失灵的边界。  相似文献   

20.
从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与群众体育的差别、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资源挤占、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异化对群众体育的伤害三个方面,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关系,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探索体育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