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学小史序     
韩进廉同志的《红学史话》将改题《红学小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故本刊从本期后不再连载。《红学小史》共十五章,三十余万言,对于从清王朝“乾隆盛世”到当今进入“四化”新时期二百多年的《红楼梦》研究历史作了系统的论述。红学专家周汝昌同志为之写了充满激情的序,这里先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程甲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了。这是中国出版史暨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值得海内外红学同道共同纪念和庆祝的日子。二百年前,即公元1791年,古吴程伟元(小泉)和铁岭高鹗(兰墅)以合作之力,活字摆印了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世称程甲本或日辛亥本。②今天,当我们来自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在曹雪芹的祖籍千山脚下的古城襄平③欢聚一堂,隆重“纪念程甲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并兴举行盛大的学术研讨会之际,我们的心情分外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今天的大会充分说明当代的红学研究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艰难探索和争论之后,终于对程甲本《红楼梦》(包括程乙本或曰壬子本,以及它们的翻刻本)的价值、意义,以及程伟元、  相似文献   

3.
邹自振著《红楼梦发凡》是一部精练得体 ,篇幅适中的红学教科书。它全面而精要、广泛而深刻、平和而公允地论述了二百多年来《红楼梦》及其研究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历程 ,对红学中的功过是非作了客观评价 ,对一系列重要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邹自振《红楼梦发凡》是一部精练得体,篇幅适中的红学教科书。它全面而精要、广泛而深刻、平和而公允地论述了二百多年来《红楼梦》及其研究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历程,对红学中的功过是非作了客观评价,对一系列重要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的日子里,许多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和著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片面化、绝对化的观点.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现在对二百多年来《红楼梦》研究历史的论述上,就是抹杀一切,一概否定.如何全面正确对待《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必须澄清.本文将把它揭示出来,并进行初步的评论.其一,有的人为了说明他们关于《红楼梦》是“一部写政治斗争的书”,是“政治历史小说”的论断的“正确性”,和提出这个论断具有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竟不顾《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事实,说“过去的‘旧红学派’和‘新红学派’,枉自翻腾了二百年”,却“对这部作品肆意歪曲,一口咬定《红楼梦》的主旨是‘谈情’”,“几乎都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谈情说爱’的小说”.二百多年来,新旧红学派都把或几乎都把《红楼梦》的主旨说成“谈情”吗?说《红楼梦》是“爱情小说”,是不是都错了?称《红楼梦》为“政治小说”,是不是就是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关于第一点,我认为并非事实.《红楼梦》问世后,受到社会的极大注意,出现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所谓“红学”.人们对《红楼梦》的主旨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虽有不少人把《红楼梦》视为“情书”,说“《红楼梦》工于言情”,“其言情,乃妙  相似文献   

6.
李春祥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和学者,他在竭诚关心培养后学的同时,又孜孜不倦地进行《红楼梦》研究,用多年的心血铸就一部红学史《红学二百年》。此著对200年来的《红楼梦》研究史料从著名专家学者的著述到一般研究者的论断,在广搜博采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准确、深入、精到的评价,完成了一部蔚为大观的《红楼梦》研究史。  相似文献   

7.
红学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它既继承了传统古典文学的批评方法———如旧红学索隐派、评点派 ,新红学考据派乃至当代作家王蒙的《红楼启示录》等 ,又具有对西方文艺理论的接纳性和包容性———从 1 90 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到当代文艺理论家李吉力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九十年代红学研究领地具有的这种容纳古今 ,涵摄中外的现代意识和宏观策略对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也大有裨益。本文拟对王蒙和李吉力的批评文本进行比较并以期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对红学乃至当代文艺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红学诞生起,就与论争结下不解之缘。长达一百多年的“旧红学”时期的学术论争,主要围绕着钗黛的是非之辨、小说的“真”“假”之辨、作者家世生平之辨、《红楼梦》版本之辨而热烈展开。当时的论辩虽有浅陋、幼稚之嫌,但却是红学进程的必经环节。诸多成为后世热点的论题,在那时就已经种下了根苗,甚至还进行过小小的“预演  相似文献   

9.
“旧红学”的“抉微”和“索隐”《红楼梦》经程伟元和高鹗订补刊行之后,象插上了翅膀一样,很快“遍于海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众所周知,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研究《红楼梦》就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从《红楼梦》问世到“五四”运动这一个半世纪中,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对《红楼梦》从不同角度作出种种评论。人们把“五四”前的这一个半世纪中的《红楼梦》研究统称为“旧红学”。旧红学家,有案可稽者不下二百。他们或谓《红楼梦》为“经书”、“情书”,或谓《红楼梦》是“传己”、“传人”,各执一词,聚讼纷纭,从而形成种种派别。先是评点派苦心孤诣,要抉剔出作品的“微言大义”和“千里伏线”;而后,索隐派广征博引,想从作品中求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相似文献   

10.
由于《红楼梦》的巨大成就,在我国形成一种专门研究它的学问,被称之为红学。红学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五四”运动之前,主要有评点派和索隐派,统称为旧红学派。前者以曹雷芹的同代人脂砚斋为代表,他的评点虽有不尽确  相似文献   

11.
红学十题     
我国十八世纪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不朽名著《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成熟程度。《红楼梦》研究始终是一门具有魅力的和倍受人们关注的学问,不仅有志于此道的专家们为之倾倒,广大《红楼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也经常被研究者们的寻微探妙所吸引。厉史上的红学派别非常之多,他们都曾为红学的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包括从反面给后世的研究者以智慧的启迪。全国解放后,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重新评价古代作家和古典作品,总结《红楼梦》研究的历史经验,承前启后,推动了红学的发展。虽然全国解放以来的《红楼梦》研究曾遇到过这样和那样的曲折和挫折,包括林彪、“四人帮”进行的大破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问题,是“红学”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但这一问题近年来竟成为“红学”中的“热点”,是有其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的.《红楼梦》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文学伟著,人们希望更多地了解有关作者的情况本也势在必然,但是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人们却又所知甚少,所以虽然《红楼梦》一书传世已有二百多年,而关于该书作者究为谁氏的问题,直至20世纪初,人们才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认为该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当然,关于曹雪芹在参与创作之前,这部书是否还有另外一个“原始作者”,这个问题至今也还存在争议.然而,无论在曹雪芹之前,《红楼梦》是否还有另外一位“原始作者”,曹雪芹之于《红楼梦》的创作,其地位都是至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于是,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如何评论这部名著,红学家们的意见大有分歧。 毛泽东不是红学家,但他对《红楼梦》却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毛泽东在著作和讲话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上第一部运用西方哲学观点分析《红楼梦》的专著,其出现犹如一颗惊雷炸响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100多年后反观这篇《红楼梦评论》,不难看出其"一切为悲剧哲学服务"的宗旨以及由此带来的偏颇。  相似文献   

15.
“红学史”是个“耗散结构”嘤鸣《红楼梦》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在创作过程中,便有脂砚斋、畸笏支等曹雪芹的亲友传抄评点。批评几与创作同时起步,为世界文学之一绝。二百余年的“红学史”,若从文艺研究新方法的角度观之,是一个“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当代自然...  相似文献   

16.
重拍电视剧《红楼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学"在21世纪初再度掀起了一股强大的热潮,其影响力度之大、波及面之广、关注参与面之众,是以往"红学"热所不能企及的,特别是近来关于重拍电视剧《红楼梦》的消息一经发布,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接着制片方的新闻发布、编导人员的遴选、尤其是演员的"海选",更是新闻不断、波澜滔天。本文拟就重拍《红楼梦》这一话题,从重拍的必要性、可行性、忧思性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的女性化与黛、钗的美和丑——红楼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研究的文章、专著,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旧红学,新红学,现代红学以至未来红学,相延不绝。本文无意对博大精深的《红楼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只从一个角度,谈谈人们已经谈得很多的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并且把两个女主人公放在一起作一点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为红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关于《红楼梦》精神主题的争论,二百余年以来从未间断。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光华映照之下。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外文化的比较之中,《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将继续为红学研究提供诠释空间与意义场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部“家传”、“国史”、“拟《春秋》”三位一体的“今古未有之奇书”,乃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之文本象征;以“三科九旨”为理论支柱的《春秋》大义,已然成为《红楼梦》全书之精神主旨。如果说文明与野蛮、繁华与衰落、入世与出世,是其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文化主题,向往天下化成,期望万世太平,关注现实人生,则是其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  相似文献   

19.
红学研究中存在的单纯追求趣味化、泛娱乐化,对《红楼梦》解读的非文学作品化、神秘化以及红学文章(著述)的非学术化问题,已经超出了学术界,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低俗、庸俗、媚俗文化风气在红学领域的表现,是对《红楼梦》的普及和传承的干扰和背离。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从根本上讲是学术界(红学界)自身存在一些混乱理论没有得到很好地清理,背离了红学的宗旨。《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正确地普及、传承《红楼梦》,正确地向外国人介绍《红楼梦》,这关系到正确地介绍中华文化的问题。我们对《红楼梦》要有敬畏之心,不能任意解构、糟蹋《红楼梦》。  相似文献   

20.
<正> 《红楼梦》是写几年故事?一百多年来,红学一直都探讨这个问题。从姚燮、王希廉起,到俞平伯、周汝昌、戴不凡、杨俊才,都精心制作《红楼梦》年表,企图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这些年表一人一个样,谁也回答不好这个问题。有些人对这个问题产生失望情绪,觉得它永远是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