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兴伟 《地理教育》2015,(Z1):81-8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通过对前一节"地图的阅读"的学习,已使学生对地图有初步了解,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地形图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地图类型,故具有地图应有的性质和功能,即地形图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学习中是较为基础和重要的一节。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的第四课时“经纬网的活动”。本节内容利用经纬网定位 ,是本节的重点。是将前面经线、纬线的内容综合起来运用 ,为以后学习气候及其他相关知识作铺垫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地理 ,甚至是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内容又较为抽象 ,难于理解。教材安排上增加了活动 ,以减轻难度。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 ,求知欲强 ,好奇心大 ,学习的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小学里学习了…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分析
  “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作为整个初中地理课程体系的开篇,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内容,也是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前提,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据笔者10年的一线教学调研发现,学生认为初中地理最难的内容就是本节,那么如何突破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基于新课标对地图的重视,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地图判读、分析等能力训练,并在以后的各种情景中反复应用地图,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养成用图习惯。本文通过对教学的分析,从图像剖析的角度,对本节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要"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还明确要求学生能对地理图像进行描述、阅读、说明、分析、绘制、运用、收集图像以及使用电子地图等。这些技能和内容的掌握不仅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其生活及终身发展都极有裨益。教地理,学地理,都离不开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的。下面我以必修一第三章为例,谈谈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第三章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学生特征分析 我校是广东省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来自韶关所属六县三区二市,学生能力、水平都参差不齐,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初中几乎没有学过地理,不会阅读地图,更谈不上如何利用地图.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能够阅读和基本运用地图,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能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分析一般的地理问题,对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产生的一些地理问题作出相应的评价.而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五节内容,学生学完了前四节内容,已经掌握了海洋环境的基本知识,再来学习第五节,学生已经具备对海洋环境作出适当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手段和工具。读图用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概括总结、归纳推理、形象记忆和创新思维等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开地图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地理学习。重视学生读图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激发学生读图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从地图上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周志明 《考试周刊》2009,(48):189-189
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大部分知识点都体现在相应的各种地图上,因此,地图对于学习地理知识至关重要。地图生动、形象,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着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读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万婧璐  傅小徐 《考试周刊》2012,(63):137-138
一、教材分析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兴趣。本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这些都是读图用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教材结构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节是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内容,也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教学内容虽然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地名很多,掌握其地理位置成为本节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反复练习,训练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插图的基本技能,并教会其将已获得的知识巩固在地图上,逐步养成读图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学会在“中国行政区划”填充图上正确地填注邻国、主要半岛、岛屿和海峡以及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该内容既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国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李丽贞 《考试周刊》2014,(4):124-125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图使用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都是培养的重点方向,这不但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对学生未来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运用地图是旅游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利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便于理解地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的行政区划》选自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二节。本节内容是初中生学习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教学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制作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及教学。教学的关键是突破重难点,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喜欢学习地理。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首先,结合中国地图,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现  相似文献   

13.
本节是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内容,也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教学内容虽然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地名很多,掌握其地理位置成为本节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反复练习,训练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插图的基本技能,并教会其将已获得的知识巩固在地图上,逐步养成读图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阶段,地理是一门偏向理科思维的文科学科,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因素对于地理的学习热情并不高,特别是对于地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都比较抽象,比如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等,记忆这些内容必然离不开地图。地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貌以及气候的变化,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各个地理位置的分布。因此,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入手,浅谈如何将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河流和湖泊"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众多的湖泊"、"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三部分组成.长江和黄河是我国第一和第二长河,由于它们流域面积广、流程长、知识点多,在中国分区地理中很难完全论述,为了让学生对这两条著名河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节第二、第三两部分对它们进行专题性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看,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中的一节。【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上好这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地理有很  相似文献   

18.
孙秋 《考试周刊》2009,(51):177-178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工业与我们"》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位置、中国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这些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本节内容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极为密切,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付丽丽 《考试周刊》2012,(81):134-135
巴朗斯基说过,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并且永远是既直接又容易让学生感知的语言。地图是承载丰富地理信息的载体,其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在空间区域中分布的任何地理现象,借助地图都可尽情表现出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地图教学意义重大,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地图一般包括: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海洋、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等,它不仅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复习导入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师:观察地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请同学们简单回顾学习内容,相邻同学可以互相提问复习。生:观察地图,回想上节内容,相邻同学提问,内容有南方北方的自然和入文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等。在教师点拨下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