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学生品德不良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1.家庭的不良影响品德不良学生的行为,如果说主要原因来自家庭影响的话,大致总是以下列方式表现出来。(1)家庭中的一些生活方式及家长本身行为不端为学生的品德不良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2)家庭中无人管教;(3)家庭中无原则的溺爱与庇护,使儿童的不良行为有了“防空洞”,产生合理感;(4)家庭管教不当,严厉有余,爱抚不足,使孩子在情感上受到创伤,走入歧途,在感情上产生逆反心理。2.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十分明确的,但…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的不良品德是指中学生经常违反行为规范的行为。造成中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旧思想意识的影响,不良的家庭影响,以及家庭、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等。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影响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第五章“品德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其矫正”是全书的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 :一、影响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部因素 ;二、影响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因素 ;三、品德不良的社会因素 ;四、品德不良的心理因素 ;五、品德不良矫正的心理学依据及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这部分教材对影响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部、外部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揭示了小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一是受遗传素质、生理成熟、智力发展和自我意识等内部因素的制约 ,二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所谓过错行为,即学生经常会产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具体地说,就是不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不文明行为.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但其严重性、稳定性还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相对讲较易矫正.因此.研究和矫正中学生过错行为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道德意识培养与道德行为践履的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家长更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全面掌握家长对中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的看法,课题组将中小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具体分为“学校道德意识与行为”、“家庭道德意识与行为”和“社会道德意识与行为”,自行设计问卷。该调查对象为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学校初高中学生的家长。调查意图在于了解家长对于以下问题的看法:(1)中学生应该具有哪些道德意识与行为;(2)通过哪些途径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行为;(3)运用什么方法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家…  相似文献   

6.
罗洪兰 《当代电大》2002,(10):36-41
第七章 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1 考核目标和要求1)了解 :中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 )理解 :品德、道德的概念 ,品德的心理结构 ,中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中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和培养 ,中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 ,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3)掌握 :矫正过错行为的心理学策略。2 重点内容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2 )道德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4种成分。4 )中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7.
高志强 《甘肃教育》2011,(10):63-63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在错误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及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在农村初中生中,有不良品德行为的虽属少数,但其消极作用很大。该如何矫正他们的不良品德行为呢?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不只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个体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作用有:1.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自我认知,形成道德自律;2.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拓宽道德视野,提高道德判断;3.有利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创新,建立自主型的新型道德;5.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新的道德观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共同体”,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青少年的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中品德不良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品德不良是由诸多原因共同影响造成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给予帮助,学校、家庭、社区要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其知行统一,改正不良品德行为,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的过错行为既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品德不良。但其严重性与稳定性尚未发展到品德不良的程度。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过错行为,积极探索与研究过错行为的形成原因,面对现实,分析现状,努力寻求解决过错行为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探析与矫正□西北师大附中贾金元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1家庭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权威性的影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少生优生,必然使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不良同违法犯罪行为有本质区别,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品德不良往往是违法犯罪的前奏,违法犯罪又常常是品德不良发展的结果.针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教育建议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加强意志品质锻炼,增强抗诱惑能力;教师要进行道德情感上的心理矫正;培养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所谓过错行为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道德要求和学校规定的某些行为举动.这些行为从客观上讲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对学生本人来说则是妨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隐患.过错行为就其严重性而言,尽管尚未达到品德败坏的程度,但它可以是品德不良的前奏.如果不及时予以矫正,任其发展,则容易导致品德不良,甚至会让一些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论品德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品德形成于他的长期的伦理行为;他的伦理行为形成于他的道德意志;他的道德意志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感情;他的道德感情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个人道德认识是伦理行为的心理指导、必要条件,是品德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个人道德情感是伦理行为的心理动因、必要条件,是品德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品德的基本环节;个人道德意志是伦理行为的心理过程、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品德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道德情感既是人类品德结构形成的条件,又是品德的结构中的重要因素,它是促使人们产生意志和行为的内驱力,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推动和调节作用。本文从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论文的概述,交代了道德情感的含义以及中学生道德情感的特征,第二部分具体交代了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最后一部分交代了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通过以上论述使读者明确中学生的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必须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自私行为是问题行为的一种,各类自私行为都给儿童的有效社会化带来障碍,影响了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影响儿童自私行为形成的因素有:儿童成长的认知局限;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潜移默化和榜样示范;学校教育的失误;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自私行为的家庭教育策略有:在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定时期奠定道德认知的基础;解除自我中心,培养同理心;培养合理的需要结构;利用行为矫正的理论,有效进行家庭矫正。  相似文献   

18.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心理问题产生,学生心理的不健康,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疏导,他(她)们就会产生厌学、甚至犯罪等不良行为。导致学生厌学、犯罪等不良行为产生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常见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1)严厉、专制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由于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开始走向成熟,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了强烈的欲求,自主意识较浓,因此他们对父母的粗暴态度,不但内心十分反感,采取抵抗态度,不认识自身的错误,甚至还…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攻击型问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攻击型问题行为的性质我们将问题行为区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又可概括为品德性和情绪性两大类。攻击型和压抑型,都是属于情绪性问题行为。品德不良型是由不正当的需要(可以从道德评价的角度加以分析)所引起。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要,品德不良行为者可能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隐蔽的方式(如行骗、偷窃),一种是公开的方式(如打人、骂人、殴斗、强抢),但实质是相同的:侵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缺陷 1.家庭教育上存在的缺陷。独生子女家庭对其子女溺爱无度,长辈不正视小孩缺点,不防微杜渐,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迁就和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助长孩子各种不良习惯,使孩子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一些家庭因事业而无暇教育子女,自觉意识差的学生在品德形成和习惯养成上随心所欲,放任自流,尤其中学生判断是非能力低。对一些丑恶现象不能有效抵制,导致不良品行的形成。另外,家长不良行为对子女影响较大.他们把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灌输给孩子,如自私自利、讲究特权、鄙视劳动等。使孩子形成不良社会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