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的屏幕形象与影视演员的表演形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有一个颇具才华的影视演员,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电视专题片《世界电影之林》,却没有获得成功。有电视理论刊物说她"手足无措,动作做得极不自然。  相似文献   

2.
邱珏 《视听纵横》2001,(4):55-56
在以往的纪录片创作中,人们更注重解说的叙事说明作用,通过它来表现内容的发展,通篇泛滥的解说加音乐,忽视了其他声音元素对作品整体形象造型的功能。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作品是需要精心构思的,声音当然也需要设计,它同画面的剪辑一样需要选择、创作和组接,通过人物同期声、音响、音乐、画外音的密切配合,表现人物性格感情,环境气氛及情节发展的过程,创造一个艺术化了的听觉世界。  相似文献   

3.
人们把电视播音员的屏幕形象作为电视台的“门面”,并将其形象与电视台的水平等量齐观。因此,树立起电视播音员的屏幕形象,事关整个电视台的声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电视播音虽属语言艺术的范畴,然而,电视播音员的播音语调、节奏、情感,乃至抬抬头、眨眨眼,都直接影响着自身屏幕形象的形成,关系着新闻的传播质  相似文献   

4.
陈玲玲 《声屏世界》2004,(10):44-45
央视主持人张越主持《半边天》时因误戴了一条白底圆点图案的纱巾,被不少观众误认为是日本国旗而引起轩然大波。近来,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就广泛开展广播影视“净化工程”提出了十条具体方案,其中有两条涉及主持人:主持人不能迎合低级趣味,不要模仿港台语发音。主持人屏幕形象问题一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电视记者屏幕形象的确立,是人们通过越来越多的电视传播实践认识到的。我认为,从采访学的角度讲,可以把电视采访分为屏幕上采访和屏幕后采访,镜头前采访和镜头外采访。现场报道采用大量的屏幕上采访,不仅是一个采访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信息传播问题。本文试从电视传播特性出发,探讨现场报道与电视记者屏幕形象的内在规律。一般认为,电视新闻第一代模式是口播新闻,第二代模式是图像加解说词,第三代模式就是现场采访报道。在第二代报道模式中,已开始出现电视记者屏幕  相似文献   

6.
高山 《视听界》2002,(4):26-2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场报道按照所发生的新闻事实可以分为可以预见的不可预见的两大类,对不可预见的,我们只能依靠记者的个人素养、平时的积累和临场发挥;对于可以预见的现场报道,要塑造好记者的屏幕形象,则需要从以下几点做好准备。1.要根据所要报道的内容,掌握大量相关的背景资料。比如  相似文献   

7.
电视采访与其他采访形式最大的区别就是镜前采访。电视记者作现场报道、现场采访或者人物访谈类节目等,都要进行镜前采访。镜前采访要求记者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譬如: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要善于观察、熟练掌握提问技巧等等。这些内容已有不少文章专门加以探讨,在此不再加以赘述。这里主要谈谈电视记者镜前采访的形象问题。屏幕形象是电视记者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是“形”“神”的有机统一。这里必须强调地是,电视记者在  相似文献   

8.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脑海里总是浮现着李铁梅的形象,她唱的那一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给我幼时的心里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是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品质是最为重要的.没有一颗爱心,没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没有一颗热爱本职工作的心,没有一颗热爱观众的心是很难做好你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加人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新创建的服务类栏目《中华医药》,担任该栏目的主持人.在这个栏目中,向海内外的观众朋友们介绍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医药,虽然创办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却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们的欢迎,在一群志同道合、…  相似文献   

9.
近来出现了主持人形象的审"丑"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有着社会、心理的深层根由,也与电视媒体自身的演变相关,是主持人为提升节目竞争力而展现的特色之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了提升节目的竞争力,主持人突破常规、叛逆传统、挑战习惯、解构严肃,通过内外求索,寻找并塑造自身的特色.然而,为了达到和谐,我们又必须对获得的特色进行种种约束、限制和矫正、提升."审丑"是浅表的,由此展开,构建富有特色的和谐形象才是我们的真正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一、电视节目包装和自我宣传的历程山西电视台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 ,一直比较重视节目包装和自我宣传。1985年 ,山西电视台就在晚间黄金时段推出了具有包装和自我宣传性质的电视栏目《荧屏与观众》,在1988年山西电视台进行的第一次大的节目改革中 ,推出了《荧屏之窗》、《下周屏幕预告》两个包装和自我宣传栏目。1994年开设了《今晚电视》小栏目 ,每晚播出4 -5次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当天播出的电视节目 ,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1997年山西卫视新版节目策划之初 ,就明确提出了改进包装和强化宣传的思想 ,专门成立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人的生活方式、理念虽然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仍然遵循着传统的家庭婚姻生活模式,因此,婚姻家庭剧是电视剧的主打产品.在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中有不少是直接以婚姻为名字标识的,如<结婚十年>、<新结婚时代>、<晚婚>、<金婚>、<中国式离婚>等,几乎包含了"婚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2.
赵丽 《新闻传播》2007,(3):49-49
电视的各种节目多半是通过主持人传递给广大观众的,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能否为观众所接受、认可和喜欢,往往决定了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生命力。所以电视形象造型师必须不断探寻电视艺术的特殊性,准确把握主持人造型的基本原则,力求塑造出和谐完美的电视屏幕形象。  相似文献   

13.
山西电视台是全国较早成立的省级电视台,1960年5月25日正式开播。面对兄弟省台的迅速崛起,面对日趋激烈的荧屏竞争态势,山西电视台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新的世纪,将拿什么厚礼献给40周岁华诞。山西电视台领导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以改革体制促发展,用综合管理出效益,靠节目  相似文献   

14.
伦敦舰队街上,一条叫作索尔兹伯里的小巷里,新起了一幢名为基尔达尔的大厦。——这是路透社又一幢技术大楼,是路透社现在和未来的窗口。从这里可以看到,路透社正在一个无止境的屏幕世界上开拓通讯社的事业。应《中国记者》之约,我来采访这个小小的窗口,该社的希恩先生引路。我详细参观了不久前刚刚开始接收订户的“国别分类信息服务”。台面上,一部“国别分类信息服务”终瑞正在工作。我身旁的凯莉赫小姐不断按我的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传媒竞争日趋白热化,这在平面媒体间表现得尤为激烈。相比之下,电视媒体间的竞争总的来说尚未达到引发竞争各方竞相提升产品外观档次、确立自身品牌形象的层面。有的大电视台已经在这方面付诸实践,也富有成效,但就宏观层面而言,这样的实践尚不带有普遍性。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一头扎进了现代,但我们的身子和心智停留在传统之中。说到底,我们的人格不能独立,我们的心智不够开放,使得任何科技的创新于我们都是手段而非生存的内容,使得文明的果实于我们都是点缀而非更新生存的营养看到一个外国学者讲知识的演进,把我们当代人称作"屏幕人"。屏幕人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来源于网络、影视,这也决定了知识的生成和传播有着新的形式。这引起了我对屏幕人生存状况的兴趣。从很多方面看,我们是赶上趟了。从传统的单位社会向现代社区社会过渡,从城乡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型,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再向网络文化转型……我们一代人的时间,就经历了传统现  相似文献   

17.
一、再现性音响影视中的一切声音,就其功能而言,一般认为:语言表意,音乐表情,而音响表真。再现性音响的使用来自于人们对声画同步的自然要求,它可以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创造环境的真实,以维持观众对画面的兴趣。现在,声画同步的摄像机的广泛使用已  相似文献   

18.
刘宏:去年中共“十三大”期间播出的《赵紫阳等五位常委答中外记者问》的电视专题新闻,在国内外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我个人感觉,这一次“酒会”报道,不仅给我国的新领导人树立了新的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你作为这次“酒会”报道的参加者,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沈忱:是的.这种感觉太深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时事政治的报道.感受越来越深的一点,就是怎样报道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如何通过电视媒介的作用,树立他们的形象.这就牵涉到电视“屏幕形象”这一学术问题. 在过去较长的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政治生活,对新闻界来说具有“封锁性”和“保密性”,甚至达到了一种神秘化的程度.在严格的  相似文献   

19.
刘宏:去年中共“十三大”期间播出的《赵紫阳等五位常委答中外记者问》的电视专题新闻,在国内外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我个人感觉,这一次“酒会”报道,不仅给我国的新领导人树立了新的形象,而且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你作为这次“酒会”报道的参加者,是否也有这种感觉?沈忱:是的.这种感觉太深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时事政治的报道.感受越来越深的一点,就是怎样报道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如何通过电视媒介的作用,树立他们的形象.这就牵涉到电视“屏幕形象”这一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聚焦“屏”这一深度嵌入当代社会生活与主体建构的媒介。研究旨在通过后现象学的研究路径,从“身体—技术—世界”的技术具身关系图式出发,对一个具体社会历史情境中的屏幕及其与身体、社会的动态关联进行阐释,以期为“屏”的研究寻找理论的逻辑起点。研究发现,作为一种界面性媒介物,屏幕通过与身体具身化的诠释关系、背景关系与它异关系,将自身演化为数字化时代的“元媒介”。同时“,屏”作为数字时代进入社会的界面,在此过程中借助对特定对象的再现、聚焦与遮蔽,建构了一个隐含着视觉结构与视觉秩序的屏幕框架,并进一步转化为了基于媒介物的新型社会规范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