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年级小学生刚刚由低年级的以字词为主的学习进入到学习段、篇,较之以往,学习难度增加了,对习作也普遍感到头疼。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根本就不喜欢,说不出什么原因;二是不知写什么和怎样写;三是不喜欢老师的评语,对它提不起一点兴趣;四是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写幻想类作文,对命题作文乏善可陈。基于此,笔者对作文教学作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大根 《学语文》2006,(2):47-47
近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了这样的现象,即我们阅读古代诗文,文字浅显,容易认读,但不易理解得准确。比如《木兰辞》中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小学生对这些字都认识.似乎都懂得什么意思。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故,历来的课本对这两句话也就没有任何注释。  相似文献   

3.
名号二题     
(一)名号有时候会成为惹麻烦的东西。我不是指古已有之的涉嫌一类事体,我是说国人的名号在解释上不确定性太大,即以性别之辨而论,依靠名号本身也靠不住。他叫什么“兰”、“珠”、“珍”、“芳”,照样可以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她呢,弱不胜衣的女子,也会取名什么“侠”、什么“雄”、什么“钢”或者干脆就是什么“男”。我太太的名字就分明有点男性味,而我这名呢,原也说不上女性化,可不知怎的,屡屡有人以女性视之。早年在《雨花》编理论稿的刘君,已发过我七八篇稿子了,还以为我是个女教师,后来准备开作者座谈会时,他跟总编商量…  相似文献   

4.
妙联趣事     
江苏、四川成巧 对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时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不再称我“班主任”而改称“老班”了,先是背后这样称呼,后来干脆当面也这样叫起来。即将船到码头车到站,青年教师又这么多,心想再也轮不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去当这个孩子头了;谁知阴差阳错,学校又给我戴上一顶班头的乌纱帽———学生们俗称的“老班”。在外校不知能数第几,在我们学校50多位班主任中,我的年龄可是第一大,于是一时间成了新闻。关心者有之,问候者有之,同情者有之,劝退者有之……在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中,已无退路的我走马上任了。平时人们都说班主任累,这也是真的。60多号人交给你,连吃饭…  相似文献   

6.
“立人”就是立文化王得后1907年,也就是本世纪初,鲁迅作《文化偏至论》,论及“立宪国会”即政治;“制造商估”“金铁”“路矿”“富有”即经济;“武事”“钩爪锯牙”即军事,认为是欧美文化中的“尘芥”,枝叶,中国学它们没有把握根本,是“不根本之图”。什么...  相似文献   

7.
文尹 《广东教育》2006,(1):67-67
做了十几年老师,什么名利都没沾到.却落得个“问题教师”的名声。这名既不是学生取的,也不是同事诬称的.而是一些煞有介事的领导“赏封”的。知我者.有时还会揶揄地说.做这样的“问题教师”真不易.需要勇气.难能可贵!不知我者会误以为,我为师品不端.行不正.或是身心残障.不健全。  相似文献   

8.
论知识生长点与数学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作用.数学说课是相对于实体的“有”而言,处于缄默状态的数学知识生长点就相当于“说课”实体空虚处的“无”.只有通过知识生长点这一“无”的配合作用,数学说课这一“有”才能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相似文献   

9.
山雉感悟     
翟暾 《中学语文教学》2005,(7):F0002-F0002
《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意思是说,虽然有美好的菜肴,不吃就无从知道它的美味;(同样)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习,就无从知道它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放飞     
穿在儿子身上的衣服一寸寸地变短,给儿子买鞋的尺码在一分分地增加,我才感悟到儿子已经长大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电视机里的动画片让位于音乐排行榜了;床头书架上的主角也由童话换成了名著,看来儿子已经告别了无忧的童年,步入了充满希望的少年阶段。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上卫生间洗浴,总要将门反锁上;夏天,不论天气多么热,儿子也不肯脱下他的圆领衫。不仅如此,他还总是责怪“赤膊上阵”的爸爸在家中惟一的女士面前缺乏风度。哦!儿子已经成了个“男子汉”了。可这样一个长高了个头的初中部小男生,就是不愿意独自出门。不…  相似文献   

11.
《英语辅导》2004,(12):24-3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各位体育粉丝觉得光看这星那星一颗颗孤独地闪不够劲了,变得爱看成群结队一拥而上的,甭管当事人喜不喜欢,什么“梦幻组合”、“三剑客”、“四大天王”甚至“七匹狼”都陆陆续续闪亮登场。小编们不知什么时候也沾染上了这习气,灵光一闪推出这个“XX组合”专题,幸好和“七匹狼”什么的比起来还算收敛,还只是成双成对地上……不过也是.整天吃饭就一个菜也腻味,喜不喜欢,就当换换口味吧!下面先看我们连环致响炮的第一发: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我们一般只理解前半句,即,知道的就是“知”;而后半句,不知道的能承认不知,也是“知”,就不大有人说起。其实后半句更重要。遇到不知道的,能自己心里明白,就不会不懂装懂,不会盲目犯错,这是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这是“自知之明”的“知”。  相似文献   

13.
李言 《课外阅读》2006,(5):38-38
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在一次培训会上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教师要抓紧时间多读点书。会后有位教师走上来,随意地说:“麻烦你给我开个书单,我要读点书。”——如果是学生这样说话,我会建议他读什么书;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她不过30岁,就问:“你最想读什么书?你感到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因为“我不怎么喜欢读书”。——谈话变得困难,但我觉得一个人提出要读书,毕竟还有向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生一碰到数列问题,就是一个“怕”字,一怕不知选用什么公式,二怕不知采用什么方式去解决,三怕做了心里也没底.面对数列问题,首先应冷静分析,弄清问题类型、条件特点;其次应把握住问题解决的方向,合理选好公式;再次确认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有目的地进行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作者开篇就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既然写传,应当交代姓名籍贯,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1.与结尾照应,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结尾曰:“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作者在引典中巧妙地把自己说成是无怀氏与葛天氏的百姓。“无怀氏”与“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那么,开篇就说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  相似文献   

17.
(1)“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郭注:“直自往耳,非 由知也。” 广基谨案:郭说未谛。《外篇·在宥》:“猖狂,不知所往。”成疏:“无心妄行,无的当也。”《山木》:“其民愚而朴……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成疏:“猖狂,无心也;妄行,混迹也。”成说近是。“猖狂”,本字当作“伥”,叠韵连字词,音义略近,乃失向妄行之状。然夷考其源,其义有别,今试论之。朱骏声曰:“伥,俗字作猖。”[1](P.907)盖“昌”、“长”古韵皆属阳部,“猖”、“伥”音近,故借“…  相似文献   

18.
“这山望着那山高”和“一条道跑到黑”秦海干事情没有恒心,“这山望着那山高”,那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功的。对此已不知有多少人写过文章了。但是,如果有恒心以至到了“一条道跑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不知回旋、不知倒退的地步,那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虽与“...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领里,就不会…  相似文献   

20.
非中考科目又叫副科,即不被列入中考的学科,如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是那一位“智者”硬是把中考科目叫主科,把非中考科目叫副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