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沈从文     
时代所能影响到的,更多的是一群平庸的作家。而一位作家——即使是一位天才的作家——想影响他所置身其中的时代,更是天方夜谭。一位天才的作家总不在当下的时代里。相反对时代有所影响的作家,怡怡是平庸的作家,因为他的平庸正好与时代的平庸合拍。每个时代都是平庸的。如果我们觉得某一个时代才华出众,无非是被我们发现了的几个不平庸的人给我们带来的错觉——我们把几个不平庸的人看成了那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2.
章克标这名字和《文坛登龙术》这书名,都是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1933年9月1日,鲁迅先生以苇索为笔名,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杂文《登龙术抬遗》,劈头一句就说到:“章克标先生做过一部《文坛登龙术》,因为是预约的,而自己总是悠悠忽忽,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畅销作家南派三叔最近突然在博客上发表道歉声明,宣称市面上销售的《黄河鬼棺全集》,只有前面八九万字是他撰写的,后面部分由一位不知道身份的作家续写而成。  相似文献   

4.
胡德培 《出版史料》2007,(2):118-122
近些年来,我陆续写了我所接触的几十位作家及他们的作品,记叙了那些作家的人品和文品。但有一位作家是不能不写的,是不能不加以记叙和品评的,这就是人们熟知的作家、编辑出版家王火及其长篇小说三部曲《战争和人》。每当一想起他和他的《战争和人》,往往就会让人思绪不绝,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5.
一位青年作家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在赴美考察之前,某晚报记者写了一篇千余字的访问记,竟有三处不妥和失实,弄得他很难堪。第一处是说这位作家是“寻根派”文学的“首领”,他深表反感。且不去考证当代中国文坛到  相似文献   

6.
一位青年作家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在赴美考察之前,某晚报记者写了一篇千余字的访问记,竟有三处不妥和失实,弄得他很难堪。第一处是说这位作家是“寻根派”文学的“首领”,他深表反感。且不去考证当代中国文坛到  相似文献   

7.
爱不能     
老舍三岁那年,就没了父亲,母亲靠给穷人洗臭袜子养活他。到九岁,他还不识字,后半生就将是一个提篮沿街卖樱桃的小贩吧。一位好心的刘大叔资助了他,老舍上学了,中国多了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8.
我与505征文     
我有位邻居陈大夫,5年前的重阳节生了一个儿子。他为孩子取名也很有趣,不叫“重阳”。却叫“九九”。于是,满院的人们,见了这孩子都叫“九九”,外人不知就里,感到奇怪,怎么大人向小孩子叫“舅舅”呢? 小九九很聪明,很可爱。有一次他仰着小脑袋问我:“叔叔,风是从哪来的?”我反问:“你说呢?”他想了一想说:“风是从树上摇出来的吧?”虽然他只有5岁,却很会动脑筋。但是小九九也令人可怜。他一出生,食欲就不好,吃东西很少,体弱多病,很消瘦。5岁多了,体重只有12公斤。身为大夫的爸爸却治不好他的病。为了给小九九治病,夫妻俩想了很多办法,带他去看过名医,但收效甚微。又找人给九九挑疳积,把孩子痛得声嘶力竭地叫喊,他的父母心痛得撕肝裂肺,院里的人听了也都很为这孩子的健康担心。  相似文献   

9.
1929年初夏,鲁迅在与一班青年文学作者谈话时说到有一位笑嘻嘻善于催稿的某君,这位某君便是孙伏园。许多作家都提到他的笑嘻嘻,看来是他的一种行为特征,不仅是笑嘻嘻,而且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蓄起了胡须,以至有人称之为伏老。有好几位当时的作家因为他长得矮,还说他有点像日本人。  相似文献   

10.
人贵有自知之明,韩少功的高明不仅在于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清醒者,而更在于他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更是一个清醒的迷失者。历史是由一连串无言的事实累积而成的,历史无法自身言说自己,历史的出场所依赖的乃是作家的智慧与精神高度。于今天回首韩少功长达二十多年的写作历程,可以发现他的收获颇丰,而他那对人生独到的思考也显得特别的深。在这个过程中,韩少功似乎已经找到了某种答案,虽然这答案好像并不完整,或许他自己对此也并不满意,但这毕竟是作家自己一种可贵的人生思索的结晶,是一位思想型作家对人生与世界的真诚叩问。而这…  相似文献   

11.
刘白羽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的记者生涯相对于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来说是短暂的.但从解放战争前夕到新中国成立,他作为人民新闻战线上的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记者,凭借文学作家那种对生活的审美把握与艺术再现的修养和能力,用一只饱蘸感情的笔写下了许许多多精细深入、生动形象的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可以这样说,从步入文坛起,他就是位记者型作家,而进入新闻领域,他又是位优秀的作家型记者.  相似文献   

12.
王建辉 《出版参考》2006,(14):39-40
1929年初夏,鲁迅在与一班青年文学作者谈话时说到有一位笑嘻嘻善于催稿的某君,这位某君便是孙伏园.许多作家都提到他的笑嘻嘻,看来是他的一种行为特征,不仅是笑嘻嘻,而且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蓄起了胡须,以至有人称之为伏老.有好几位当时的作家因为他长得矮,还说他有点像日本人.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们大多数作者,他是一位和善而又顽强的编辑。他用他的学问、热心和蔫蔫的坚持性征服了许多作者,使你一看到他就觉得还欠着《十月》的文债。他不吵闹,不神吹冒泡,也不是万事通、见面熟式的活动家,但他自有他的无坚不摧的活动能力。”这是王蒙为张守仁的散文集所作的序中的一段。作家的笔,最善于画像,看了这一幅,你就可以想象出一个活脱脱的张守仁来。  相似文献   

14.
又到了北国黄叶飘零的季节,我翻着这张已经发黄的照片,遥望着寒星闪烁的夜空,想起了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位诚挚的朋友。路遥兄弟,你已经走了十年了…… 认识路遥,是在70年代中期。那时,他刚从延安大学毕业,分配在《陕西文艺》编辑部,正好与我的一位老同学汪炎一起工作。我到编辑部去看汪炎,却正巧遇上了路遥。他个子不高,肩宽膀圆,皮肤黑黝黝的,显得十分壮实,一口地道的陕北口音,让人感到亲切厚道。当时,我曾有一本诗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路遥也写过一首同类题材的诗在《陕西文艺》上发表。他笑着握着我的手说: “以后,我们是诗友了!”  相似文献   

15.
现在,在安徽省定远县蒋集镇,一位作家创力、的“作家书屋”成了受乡亲们欢迎的事儿。这位作家就是出生于蒋集镇的安徽出版集团高级编辑金兴安。2004年,金兴安基于蒋集镇信息闭塞、交通不畅,农民生活仍不富裕,没有书店和文化娱乐设施,1800名中小学生几乎没有课外读物这一现状,给家乡政府写信,提议并捐赠稿费和图书,创办乡村“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6.
《现代出版》2013,(2):F0002-F0002
邵洵美(1906-1968),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上海最负盛名的出版家。他曾先后主持狮吼社、成立金屋书店、时代图书公司及第一出版社,为徐志摩、郁达夫、胡适、沈从文、巴金、老舍、陶亢德、章克标、张若谷、潘光旦、施蛰存、滕固、朱维琪以及夏衍等人出书。从金屋书店出版过的书目看,邵洵美办书店根本不考虑书籍是否畅销,不图经济利益,大有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17.
收到一位作家朋友的“伊妹儿”,说他在省里得到一个信息,省里的一份一直很有名气的“纯文学”刊物,没想到竟然只发行千把份,其中还有不少是赠刊,而一位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小说作家,竟然说作为纯文学的小说即将死去,因此我的这位朋友说他也不打算再一个劲地在小说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了,而改写随笔和纪实类的作品。十多年来,我也是订了好几种以发表小说为主的纯文学刊物的,但现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贾平凹最近赴江浙地区深入生活。这件事首先是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倡议的。他十分关心贾的创作,曾在一次交谈中建议他到改革成就突出的地区去看一看。翟泰丰肯定贾平凹是一位很有创作潜力的作家,写过很多好作品,现在正处在高产期,也进入  相似文献   

19.
写作札记     
严肃的写作态度在文坛上有一句话,叫“严肃的写作态度”。这一般是说一个人写得比较少,或是一般不写。它是相对写作勤奋的入而言的,不叫懒惰。严肃的写作态度,这句话产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而且一般是专业作家圈子内。当了专业作家却不写作,怎么说呢?就说,他的写作态度很严肃;当了专业作家又勤于写作,于是就说他写得太不严肃了,言外之意是你拿了一份工资还要去多多地挣稿费——这样写作的人与不写的人,也许都找到了平衡。严肃的写作态度,离开那个养懒人的体制,就成了一个逻辑荒谬的例子:严肃的写作态度,就只是怀胎,不生子,…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1894—1986)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育家,出色的作家,也是一位对书评事业很有贡献的书评家。他从1911年到1986年的75年间所写的书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