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籍華裔學者葉嘉瑩教授自一九八二年始,每歲夏間來成都,與余撢研評論唐五代兩宋詞,竭四年之力,至一九八六年,共撰《靈谿詞說》四十二篇,自創體例,發抒所得,既已刊行问世矣。葉君嘗出示其舊作詩詞,而每有新什,亦必就余商榷利病,不憚删改。數年前,其女弟子某君輯錄葉君所作刊於台灣,曰《迦陵詩詞稿》(附有散曲),去取未盡當也。葉君擬删補重刊,乞序於余。余不  相似文献   

2.
一 序論 "詞衰於明",這幾乎是研究詞與詞史之人的一個普遍共識.即如劉毓盤之<詞史>,就曾寫有專章,題曰"論明人詞之不振"①.吴梅之<詞學通論>亦以為"詞至明代可謂中衰之期"②,至於王易之<詞曲史>,則直指明詞為"入病"③.  相似文献   

3.
據筆者管見,中國現代詩詞以馬一浮、陳寅恪、沈祖棻三大家為成就最高.本文擬略述中國現代詩詞的若干特點,和馬一浮、陳寅恪,沈祖棻詩詞的杰出成就.包括四部分:一,現代詩詞的幾個基本特點.二,現代詩詞的藝術新變.三,馬一浮、陳寅恪、沈祖棻詩詞代表作舉例.本文旨在說明,舊體詩詞可以反映現代生活和情感,詩詞之境界與詩人的性情、學養、心靈境界息息相關.  相似文献   

4.
琴心與佛心     
一 常感慨古人遣詞造句的用意之深和凝練之美,比如用"琴心劍瞻"四字譽人,就覺得簡直誇人誇到了天上!  相似文献   

5.
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晚號瞿髯,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從一九二○年代後期始,夏先生專攻詞學,歷任之江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勤勉敬業,著作等身,有《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等多種傳世,在詞人年譜、詞論、詞史、詞樂、詞律、詞譜及詞籍箋校等方面均有突破性成果,兼為傳統詞學的總結者與現代詞學的奠基人之一,誠不愧"一代詞宗"之盛譽.  相似文献   

6.
多年來,我雖曾寫過不少篇有關詞與詞學方面的論文,但却大都是以男性之作品為主,而未曾寫過任何一篇有關女性詞人的論述.一年前應香港城市大學之邀前往講學,曾做過一次題為<從雙重性別與雙重語境談早期詞之美感特質之形成>的講演.  相似文献   

7.
谷卿 《中国文化》2022,(2):306-321
南宋時期多數詞學批評仍受北宋詞話評點話語和模式的影響,但也體現出作者試圖梳理詞史、考據本事、還原詞境、理解詞人以及歸納詞派風格、探索創作心理的努力。南宋一些詞話頗具傳奇元素,緣於事而欲探究詞之“情”與“境”,不少詞學批評存見“詞史”意識與學問化傾向。簡略的批評話語的確難以盡顯和表明藴藏其後的觀念,有關思想内涵的研究需要多重形態文本的交互參證,南宋時期詞學批評不乏“近雅”者,而在此基礎上能得“加詳”,或許更有利於文體的突破和意識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導論 "现代性"(modernity)一詞與"现代"(modern)、"现代化"(modernization)、"现代主義"(modernism)在各學科用之甚廣,不易界定。西方中古時代約六世紀峙,始出现"现代"(modernus)這一名詞,産生"现在的時間感"(modernitas),以及"现代人"(moderni)的意識。现代意識必然與"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過大量的事例,對中國與朝鮮半島各自的行政區劃、俗稱與隱語等層面的"江南"、"小江南"等做了詳細的對比分析,充分證明在明清不同時期,"江南"在朝鮮半島君臣心中的概念與寄托也在不斷變化與糾結之中。尤其到了清代,"江南"不僅是富庶繁盛、人文淵藪之地,更是"大明"的代名詞,是他們心中特殊的政治意象與未來寄望。朝鮮君臣這種不同而多變的"江南"鏡像,説明了現實社會與山川景物,與人們心中的政治立場與固有理念相衝相撞時,立場與成見往往會占據上風,真實的景象與事實會被遮蓋和異化,而滿清與朝鮮就在這樣遮蓋與異化的交往過程中,共同走向了衰亡。  相似文献   

10.
龍榆生(名沐勛,別號龍七,1902-1966)是與夏承燾、唐圭璋并稻的現代三大詞學家,生前曾享有大名.但到了我們這一代,已經知之甚少了.  相似文献   

11.
谷卿 《中国文化》2021,(1):239-247
文學創作日益自覺,文學批評對比興的關注亦漸增多,前人不斷强調,對"物"產生充分的想象,才能真正體現"情",而運用和强調比興的傳統與對物的體認和思考,是共同存在於詩學審美的一貫歷程中的.隨着詞文體的興起,咏物詞很自然地漸漸成爲一類题材,北宋文人對物的關注更接近一種開放式的發掘、搜求、探索,南宋文人的體物之情則帶有剖析理質...  相似文献   

12.
編後     
編罷回覽校樣,始覺本期文字無論思想深度抑或詞采豐贍均有可觀.唯妙賞會心,尚有待賢者之慧鑒卓識焉.年來人類生存處境迭遭危機.地震、海嘯、核泄.也許還要加上食品安全.與其説大自然在懲罰人類的種種不端,不妨説人類是在自造的孽境中枉執不返.  相似文献   

13.
對於格律詩的"求正容變"問題,總覺得言猶未盡.最近,又查閲了一些資料,請教了一些學長、詩友,想就這個問題再談一些看法,與詩友們共同探討.一 問題的提出格律詩是中華傳統詩詞中最具典型意義的詩體.它有多種具體形式,主要包括五言、七言律詩和絶句,以及按詞牌和曲調填寫的詞和曲等.各種形式格律詩的共同特點是,在形式上有確定的語言格式,句數、字數、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規則.對這種格律體詩,近百年來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論:有的主張徹底廢除,有的主張絶對固守,有的主張既要繼承又要創新.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今天要講的題目,不是古典詩詞。"要見天孫織錦成",本來只是我的一句詩~1。"天孫",就是傳說中的織女,織女之所以叫織女,是因爲她能夠把天上的雲霞織成美麗的雲錦。我曾經把自己比作一條吐絲的蠶,說是"柔蠶老去絲難盡"~2——我從小熱愛中國古典詩詞,到現在已經教了70年古典詩詞,雖然今年已經92歲了,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教書。我自己就像一條吐絲的蠶,我希望我的學生和所有像我一樣熱愛古典詩詞的年輕人能夠把我所吐的絲織成美麗的雲錦。因此,我用了我詩中的句子"要見天孫織錦成"來做我今天講演的題目。我的副標題是,"我來南開任敎的前後因緣"。因爲經常有人問我:"你是天津人嗎?"我說不是。  相似文献   

15.
一 民間字的定位 文字學的研究方法有綜合(或稱歸納)與比较,本文的基本方法是"比较",其具體方法是不同層面漢字之間的對比。-般的語言學把"比较"和"對比"這兩個詞分得很清楚。"在語言學上,'比较'往往僅指那些在歷史上同源的語言(即在發生學上同源的語言)之間的比较,而'對比'则指在歷史上不同源的語  相似文献   

16.
别集流變論     
小引三十年前,予與纂《漢語大詞典》,日與古書為伍,手不釋卷.始知自注之體,古已有之,至趙宋吴正儀淑《事類賦》而極其盛.而效舍人之雕龍,援正儀之注體,則有近世姚茫父華之《論文後編》焉.觀其行文簡而隸事賅,三覆其誦,不能自已,私心所儀,歷久彌篤.既而察四部之流變,究别集之演迹,思欲一叙其顛末.適予友陳鴻森教授沉潜二十餘年所輯之王鳴盛、阮元、錢大昕三家遺文成,問序於予,乃效茫父之體式,為叙别集之流變云.  相似文献   

17.
"逢人说项斯" 此文的寫作,有一個故事套故事的緣起. 旅居舊金山的散文家劉荒田兄,傳來一篇他記寫廣東故鄉臺山一位已故老詩人程堅甫的詩詞創作和人生故事的文字.  相似文献   

18.
"東方專制主義"是西方學者用於定義東方古代政治形態的詞匯。在冷戰時期,這一詞匯又被用於定義東方國家的政體形式。此詞就此具有了時間軸綫上的貫通意義。中國學者站在"東方"立場對"西方"學者的"東方專制主義"斷言進行了辯駁。辯驳圍繞西方學者對東方政治複雜性的不了解,以及服務於冷戰需要的政治目的性展開。這類辯駁,局部澄清了"東方專制主義"理論的含混與失當。但拒斥"東方專制主義",并未離開以時間軸綫觀察東方、尤其是中國政治的進路。而只是提供了另一條時間軸綫,即中國政治自古至今有着自己的一條反專制的時間延展綫索。可以説,僅僅在時間軸綫上將東方政體命名爲專制主義,抑或是命名爲反專制主義甚至是自由主義,都輕忽了古今政制轉型的空間結構變化。因此二者都是一種歷史决定論的、物理時間偏好的產物。  相似文献   

19.
前 言 這篇文字是我最近完成的《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一書的附錄。朱熹《孝宗皇帝挽歌詞》哈好可以與本書主旨相印證,故備引當時史事加以箋釋。文中時有涉及全書考論部分,不能一一說明,讀者諒之。 二OO二年九月四日余英時附識  相似文献   

20.
子曰詩可興、觀、群、怨,"群"者,唱而和也,宋玉<答楚王問>,郢中之歌者,其為<下里>、<巴人>,和者眾;其為<陽春>、<白雪>,和者寡.周汝昌、顧隨二公之詩詞,蓋和而寡者也,二公閱世既曠,感慨遂深,而搞藻霞蔚,渾脱瀏濰,自是斯輪老手,不煩贊嘆.今以二公之詩詞,略述唱和之大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