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为奥地利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对相关政策文本以及研究文献的分析显示,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奥地利已消除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彼此隔离的传统壁垒,探索出纵向贯通与横向结合两种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模式。纵向贯通涉及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职业教育系统的学生可通过所就读职业学校的毕业考试、参加外部考试或凭借其职业资格证书进入高校学习。横向结合涉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结合,以高校的双元制学业模式为代表,可让学生同时接受两类教育。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满足职业教育系统的不同学生群体参加高等教育的需求,对我国实现职普融通的类似发展目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学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大众对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应当承担起进行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大学进行职业教育,需要实现教育观念上的三个转变与培养方式上的两个转换。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加快向普通高等教育靠拢,普通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同化职业教育,我们把这种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趋同的过程称为“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的趋同化”,简称“趋同化”(下同)。“趋同化”表现在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甚至学校名称、  相似文献   

4.
略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俞启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属专业教育,都是在基础教育的水平上培养从事特定领域工作的专门人才,有的国家(如俄国)索性将高等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从专业性的特点看,这种分类是有理的,但目前的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孕育和推动着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职业教育当中的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所产生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会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会涉及到文化、教育,在教育领域也不仅是职业教育,而且会涉及到其他各级各类的教育。所以我们在研究职业教育的时候,务必注意不要就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必须要放开视野,要看到整个教育和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互相渗透,日趋融合:职业教育学制灵活,选择自由;职业教育突出学习能力.强调实习结果;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关系紧密.互利互惠。考察奥地利职业教育的特点.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1998-2005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在行政主导下经历了一次区域整合,这次合并潮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至深.文章以湖北省荆州市高等教育行政整合为案例,采用合成控制法、反事实状态构建一个未发生高等教育行政整合的“虚拟荆州”来与真实荆州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行政整合区域高等教育并没有损害高等教育原本的发展趋势,更能够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善高校发展路径,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本研究为此次“合并潮”提供了一种学理性解释,也为以后可能出现的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二次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职院校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的关键环节,它的发展使传统的职业教育在其上端重新归入国民教育体系,既完善了职业教育本身,也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作为过渡性教育,高职院校既要有技能培养优势,又不能忽视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实施比普通高等教育更为复杂,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传统上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转型等因素引起了高等教育的持续扩张。这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几方面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内部结构层次发生变化,质量最高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与过渡系统等教育培训路径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通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来无法就读大学的职业教育的学生现在也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职业教育的内核渗透到了高等教育之中,产生了双元制大学这样的职教与高教相互融合的产物。高等教育扩张及职业教育的变化给德国的社会治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融入方面的困难。德国高等教育扩张下的职业教育的变化发展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浅谈图书馆如何针对初中后高职学生的特点为其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培养800万高职毕业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高职的定位问题决定着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高职是指"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关系着学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关系着高职院校教学办学层次的设立,更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将来。高职院校是办高等教育还是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向于低层次还是高层次,它们之间如何衔接?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德国和日本,其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有很多值得探讨、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陈学忠 《成人教育》2012,32(5):35-37
高职教育是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整合在一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两个不同的发展体系,而且还是决定这一新的教育类型不同实现形式和结果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因此,可以用高等学历教育作为纵的维度,职业技能教育作为横的维度,构建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内在关系模型,来研究高职教育与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人文教育必须植根于人文教育的基础之上。然而,目前我国高职人文教育立足于人文内涵和高职教育需求的自我定位还不明确,高职人文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重构以职业理想为引领的高职人文教育,是解决高职人文教育现实困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服务领域、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并成为有别于其他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文科高等职业教育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分类管理提供了依据,也增强了文科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职业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高等职业教育在大发展的过程中,凸显的一个紧迫问题,即人文教育边缘化的状况急需改变,迫切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实现融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旗帜鲜明地倡导和支持职业人文教育,要发动广大教师参与人文教育,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教师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均为我国教育理论界近年提出的新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们各自概念的理解,如果把本科层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解为培养高级技术员的、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的技术教育,把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解为面向就业、运用科学与技术于实际的工程和技术教育,则应用型本科教育涵盖着本科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7.
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独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高职高专学校的数量已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8%,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表明:有必要而且可以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独立体系.该体系是指多科性或单科性技术型或技能型专科学校或学院.一所高职院校中,应当允许有不同层次的专业存在,可以“专升本”,但不能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18.
大学理念、文化自觉、通识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灵魂"、"筋骨"和"肌理",完整地构成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一个完整"人"的教育。文章从文化自觉谈起,通过缩小文化自觉的外延,逐步分析文化自觉对于大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意义。笔者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试图从高职教育的现状中探索出人文教育的筋骨和脉络。  相似文献   

19.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具有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格等创新素质上,而这些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从教育的直接有用性出发,短期内创新创业行为的出现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和成功;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长期的人文熏陶对人的品格和气质的影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高度的方向一致性,在高职人才素质结构上具有紧密关联性。重新思考和探究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问题,可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的现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的复合教育,对此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对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完整的评价体系,并需要在老师引导的前提下给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才能实现高职德育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