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说文解字》, “嫁”的意思是“女适人也”。根据《辞海》,“适人”的意思就正是“女子出嫁”。现在,我们提到“女子结婚”都会用“嫁”字, 但在古时候还有其他字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除了“嫁”字,古人还用“归”字表达女子出嫁的意思。《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  相似文献   

2.
“嫁”字考     
魏武 《现代语文》2008,(6):124-126
本文先从《说丈解字》系列著作中对“嫁”字的注解入手,剖析“嫁”字的意义,然后结合各种字书,对“嫁”字的来源和引申义进行考察,并对“嫁”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索,以期对“嫁”字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在叙事言情类文学作品中,同一类属的故事遵循着相同的结构(“语法”),《梁祝》类民间传说有许多不同的“讲法”,但其内在的基本“语法”是不变的。本文引用普洛普和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梁祝》类故事,以找出故事中不变的“语法”,并用“二元对立”研究模式去分析整个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故事的母题,以便达到对故事“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有人为追求新意,提出《列子·天瑞》中的“子列子”中的“列”和“子墨子”中的“墨”都是字,“嫁”是“媵”。通过文献和传统文化的考证,证明此说谬误。“列”当为姓氏,“嫁”有往义。  相似文献   

5.
周代的婚年,是周代婚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研究古代的人口政策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周礼·地宫·媒氏》言周代婚年:“令男三十而娶,二十而嫁”。但是,汉魏以来,历代学者对此提出了颇不相同的看法,各持已见,讼久不决。检校古籍,对于周代的婚年主要有如下诸说: 1.必三十而娶、二十而嫁说。这一说法为礼家和谷梁家所重,汉以后最为流行。《礼记·曲礼》:”二十日弱,冠,三十日壮,有室;”《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女)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昏义》孔疏引《异义》大戴说:“男三十女二十而有婚娶,……自天子达于庶人同一也;”综上所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梁祝》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样的,根植于《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继承了原来戏剧的神韵的基础上,用全新的形式来重新演绎了这部经典剧目,与原作相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风雅颂》不仅与《诗经》构成了互文性关系,还与《圣经》文本和“梁祝化蝶”典故形成了互文性关系。这种互文性关系不仅在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更在于小说对原典的“误读”和“修改”,即小说中丑恶现象和美好的《诗经》世界的背离、杨科对耶稣形象的解构、玲珍和杨科之间的关系与梁祝之间美好的爱情对比形成了反讽的美学效果。这部小说说明了如今的社会已没有神圣、崇高和爱情的立足之地,表明了作者对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10日北京某报刊发一则无署名消息,题为“盛中国重拉《梁祝》”引起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先生的极大愤慨!盛中国请求新闻媒界告诉广大读者、消费者,这是一则纯粹的假新闻,请消费者莫上当!该报的文中介绍说,由盛中国“重拉的《梁祝》”CD 制品将在北京面市,并指明具体出售的商场,还声称“该 CD 的制作人以高质量、高品位为目标,让广大音乐爱好者得到最完美的享受”。盛中国愤怒地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9.
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是著名作曲家陈钢继《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后又一力作,被称为《梁祝》的姊妹篇。作品鲜明的个性与整体的民族风格相互映照,是西洋乐器民族化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白族《读书歌》虽然渊源于汉族的梁祝传说,但在人物、情节以及环境、习俗的描绘等层面均表现出与汉族梁祝传说的明显不同。《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差异是白族民众依据自身的生活语境、思想感情和文化传统对汉族梁祝传说进行加工的结果。《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关联和相异既形象地展现了白族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也生动地揭示了文化交流过程中接受主体对异质文化的选择与创造。  相似文献   

11.
“梁祝”是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流传时间久远,其中“化蝶”的结局更是让人们称颂,通过对“梁祝”故事的产生及其结尾进行分析,探讨梁祝“化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10月14日,以演奏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被世界乐坛誉为「小提琴皇后」的日本著名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来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恋的杭州,乘着画舫,拍摄第一盘《梁祝》激光影碟,也是首张中国经典名曲影碟。西崎崇子女士对《梁祝》情有独钟,但她却一直不知  相似文献   

13.
三无理而妙贺裳《皱水轩词鉴》云:“唐李益诗嫁得瞿塘贾云”,子野《一丛花》末句云:‘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我们来看李益的《江南曲》,其诗云:嫁得翟塘贾,朝朝误妄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其产生时代的风貌。《诗经·国风》诗中的怀“归”一方面指女子怀春思嫁,另一方面指出嫁女子思归娘家。通过《诗经·国风》中反映女子怀“归”情思,可以探知《诗经》时期已进入了以礼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礼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要求。分析《诗经·国风》中的女子怀“归”情思,不仅有助于了解《诗经》时期的婚恋习俗和礼法要求,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诗经》“发乎情,止乎礼”这一抒情特点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故乡的声音     
《留学生》2006,(1)
生平酷爱音乐,而爱之最爱则是《梁祝》。《梁祝》曲调缠绵悱恻,优雅抒情,将一个流传千年而不衰的爱情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寓居美国的著名钢琴家马思聪曾满怀深情地说:"听《梁祝》实则听中国,其每一个音符都滴沥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听梁祝实则听中国",直到自己也身处异国他乡的悉尼,方才真正理解那句话中蕴含着的无尽思情。一个周末的上午,我想穿过环形码头到"白帆"高扬的悉尼歌剧院去看看。刚刚走进地下通道,便听得一声美妙动听的《梁祝》。这声音吸引了我,顺着琴声找去,只见一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不赞同苏力教授在研究梁祝悲剧时通过考究梁祝年龄寻找根源的做法,也不赞同其梁祝悲剧与“包办婚姻”制度无关的观点。笔者以为,梁祝悲剧的根源在于主人公的性格,在于封建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在于不能由人类自主的人生命运。梁祝悲剧的反封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能说其不具有“追求婚姻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祝》作为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无论是凄美的情感还是生死相随的勇气都为我国美好的爱情故事增添了神秘和古典的艺术色彩。在《梁祝》故事的基础上,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都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创作,融入了音乐艺术元素将这个凄美的故事进行了深度阐述和描绘。下面,本文基于曲目分析和艺术作品改编的角度对于《梁祝》中钢琴语言进行全面分析和展示,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探索《梁祝》中的钢琴旋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浙江宁波鄞县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故事,与《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梁祝》传说历史悠久,流传中外。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特别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成电影在1954年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招待外宾放映后,以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更加轰动世界。之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再次轰动世界。 《梁祝》传说,大约形成于三国以后六朝以前的东晋时代,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可考证的,最早的是1400多年前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联想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仿佛就在一瞬间,五千年的光阴就这样随白云一道飘散,随溪水一道流逝。走的是那样的彻底,以致人们一转身便看不到昨天的痕迹。惟有那一曲曲哀怨优美的曲子能勾起人们对远古的遥望,对世事的慨叹,对未来的憧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语言,它能够表达人类语言所表达不了的人的最细腻的感受!”古代俞伯牙、钟子期,音乐使两人心灵相通,后人便有了“高山流水”的传说。传说有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故事,人间便有了《梁祝》、《化蝶》的美妙音乐,人们也因此产生了“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相似文献   

20.
《红领巾》2010,(6):14-14
《二泉映月》《梁祝》《常回家看看》《巴比伦河》……当一个4岁儿童弹奏这些名曲时,你也许不会觉得惊奇,但如果这名4岁儿童双目失明,并且能无师自通地将仅仅听过几遍的音乐,用电子琴流利地弹奏出,你一定会惊呼:“天才!神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