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梦工厂的3D电影《克鲁德一家》中,被火山威胁的一家尼安德特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片世外桃源,避免了整个种族灭亡的命运.尼安德特人曾经是在冰川时代统治欧洲及周围区域的人,但在距今约3万年时灭绝,其原因众说纷纭.如果尼安德特人或者其他史前孑遗真在一片世外桃源中幸存下来,他们现在会是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又去哪儿才能找到他们呢?  相似文献   

2.
冉浩 《知识窗》2013,(11):54-55
在梦工厂的3D电影《克鲁德一家》中.被火山威胁的一家尼安德特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片世外桃源.避免了整个种族灭产的命运.尼安德特人曾经是在冰川时代统治欧洲及周围区域的人.但在距今约3万年时灭绝.其原因众说纷纭。如果尼安德特人或者其他史前孑遗真在一片世外桃源中幸存下来.他们现在会是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又去哪儿才能找到他们呢?  相似文献   

3.
尼安德特人是原始人类家族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中部、西南部地区。大约在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突然消失了。自从1856年人们第一次发现尼安德特人的化石以来,尼安德特人一直是一个吸引公众兴趣的谜,对尼安德特人的各种猜测一直不断。从许多方面来看,尼安德特人都可称得上是原始人类研究中的恐龙。与恐龙一样,尼安德特人也是突然之间销声匿迹的,他们消亡的原因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尼人的足迹大约200万年前,巨大冰盖的交替前进与后退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冰川时代,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了冷暖循环。几乎与此同时,在温带…  相似文献   

4.
第一链接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关系欧洲和西亚人类化石记录上的尼安德特人特征出现在距今大约40万年前,消失在约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是已灭绝的与人类关系最近的近亲,只要DNA技术进步了,实现识别现代人特有的基因变异的目标就离我们更近了。现在,研究人员鉴定了一块距今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11,(10):57-58
尼安德特人存在于旧石器时代.随着科学界对线粒体DNA的分析,人们普遍认为,尼安德特人来自欧洲的直立人,但并不是现代人,即智人的分支。和现代人相比,尼安德特人矮胖而有力。尽管他们的脑壳相对更长、更宽,其头骨还是和现代人类似,脑容量甚至比现代人更大。  相似文献   

6.
尼安德特人是古人类的一支,本来在欧洲好好地生活了20多万年,却在距今3.5万年左右神秘地消失了.过去人们曾对尼安德特人缘何灭亡做出了各种猜测,比如气候变化、没有语言、战争等等.最近,科学家对他们的灭亡又有了新的看法--也许是尼安德特女人生育率下降导致了整个种族的灭绝.  相似文献   

7.
大约15万年前,一种叫做尼安德特人的古人类在欧亚大陆广泛生活着,他们身材健壮,会使用石器等工具。但是到了4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从非洲四处扩张,逐渐取代了尼安德特人。关于尼安德特人如何被现代人取代,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导致尼安德特人自己衰落了,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是现代人消灭了尼安德特人。  相似文献   

8.
墓穴的怀疑     
尼安德特人可能是根本不埋葬死者的。尼安德特人是埋葬死者的吗?自本世纪初以来公认的答复是尼安德特是埋葬死者的。而现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研究生Robert H.Gargett写了一篇文章提出异议,认为所有已知的尼安德特人“埋葬”可能都是天然保存过程的结果。如果尼安德特人不埋葬死者的话,那末对于他们的精神能力过去可能估计得太高了;  相似文献   

9.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15万年前到3.4万年前的欧洲、西亚地区,属于化石智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后一支绝灭的智人种。他们身材中等偏下,体格健壮,四肢非常有力,特别能适应当时地球上的寒冷气候。同现代人相比,他们的头颅更宽,前额下陷,鼻子和脸部向前突出。尼安德特人是非常优秀的猎手,他们能捕猎野鹿、野牛,甚至犀牛、猛犸象等大型动物。尼安德特人会使用火,而且有自己的某些文化,比如照顾老人和病人、音乐、丧葬习俗等。在现代人进入尼安德特人的地盘后,两种人类曾同时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到了3.4万年前,这些尼安德特人突然消失了,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10.
考古科学     
正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自然》杂志发表"冰河时期的欧洲人群历史"论文,文章第一作者付巧妹研究员与美、德、意等国合作研究表明:早期现代人中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在很短的时间里下降1.5~3倍。在距今37000年~14000年间,欧洲人群具有很大的连续性,因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含量在很短的时期内下降不能用不同人群混合稀释来解释;欧洲存在一个早期现代人的重要群体,他们对后期人群影响很大。该地区有些群体在其间消失。这些在不同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1.
正尼安德特人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人类之一,但要问他们因何而灭绝,那说法可就多了,比如可能是因为他们怕热、他们挑食,还有他们眼睛大(《大科技·科学之谜》2014年第8期《尼安德特人的大眼睛》)等等。最近,考古学家又提出了两个新观点——尼安德特人因身材壮硕而灭绝,或者因为穿不起皮草而灭绝。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在野兽横行的时代,身材壮硕不是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吗?另外,尼安德特人经常捕杀大型猎物,怎么穿不起皮草呢?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德国的一批科学家向世界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从一件距今约60000-70000年的尼安德特人化石中提取DNA,并与现代人的DNA进行对比,显示尼安德特人是人类进化中灭绝的旁支,而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现代人的直系祖先。这一发现使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深为鼓舞。他们形容这一发现可与人类登陆火星相媲美。这一成果与克隆羊一起被列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对于人类的进化,科学界长期以来持一种“直线进化”的观点,即人类的演化轨迹为:能人-直  相似文献   

13.
<正>数万年前,发生在现代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的杂交,在很多方面改变了当今的人类。在距今大约20万~3万年前,在亚欧大陆上生活着今天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比起现代的人类来,尼安德特人个子相对矮小,四肢粗壮。鼻子、眼睛都很大。不过,跟我们一样,他们的肤色已经比较浅淡。这是长期适应高纬度地区生活的结果。此外,他们还有一头直  相似文献   

14.
甜菜树     
一提起“甜菜”,大家可能就会想到北方的厚皮菜,其学名为甜菜,为藜科甜菜属草本植物,原产欧洲两部及南部沿海,曾被作为糖料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栽培种植。然而,在我国的食用植物中,被老百姓称为“甜菜”的还有许多种,如北方有人将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芽叫“甜菜芽”,云南东南部一带的老百姓采食大戟科植物守宫木的嫩尖,称其为“甜菜”,  相似文献   

15.
这个题目好怪,难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贾平凹发现“废都”还有联系?史实上肯定没有。然而请看愚下能不能说出个有点联系的道理来。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是世人皆知的事(至于有入说美洲是中国人先于哥伦布发现的,这个学术问题拙文不涉及)。为什么叫“新大陆”?愚下数十年来大惑不解。哥伦布发现以前,这个大陆就和欧洲、亚洲、非洲一样明明白白的客观存在着,为什么唯独把它称为“新”?原来这是意大利史学家马尔太尔首先这样称乎的,一直几百年地承传了下来。欧洲人称为“新大陆”,当然主要由于是欧洲人“发现”的,在他们眼里,这是“新”,而不是“旧”。假如美洲的印第安人,科技进步,经济发达,是当时“地球  相似文献   

16.
<正>观察一下其他灵长类动物或尼安德特人的颅骨,你会发现它们和晚期智人相比似乎少了些什么。的确,有一样东西是我们独有而其他灵长类动物、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都不具备的:那就是下巴。猩猩的下颌是从前门牙处向后倾斜的,直立猿人等原始人类的下颌也都是这样的形式;尼安德特人的下颌则是平的;只有现代人类的下颌处有一块镶嵌突出的骨头,也就是下巴。从某个角度看,下巴只是个无关  相似文献   

17.
1856年,在德国的一个山洞里,有人意外地发现了一个40~50岁人的头骨 有关专家认为,"这个头骨有点像猿的样子,应该是古人类的代表."后来这个头骨经一些人类学家研究,判断是一个古人类化石.由于这个山洞边上有一个名叫尼安德特的峡谷,因此,就把它叫做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相似文献   

18.
日前,由我国科学家带领的国际团队成功提取到田园洞人的核DNA和线粒体DNA。分析表明,田园洞人只携带着少量古老型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DNA,更多表现的是早期现代人的基因特征,且与当今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蒙古人种)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与现代欧洲人(欧罗巴人种)的祖先在遗传上已经分开,分属不同的人群。田园洞遗址发现于2001年,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距离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约6公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相似文献   

19.
预测股票行情是怎么回事? 一八一五年六月十五日的滑铁卢大战,使曾经不可一世又刚复掌政权的拿破仑一蹶不振。七天之后,六月廿二日,拿破仑第二次退位,结束了“百日”,随后被英国流放到大西洋南部的圣海伦岛。六年之后,拿破仑死于该岛。这里要说的,是与大战相关的另一件事情。滑铁卢大战是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滑铁卢距布鲁塞尔17公里)。然而它却在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伦敦的股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应。股票交易因这场大战而暴跌暴涨。在皇家股票交易所被称为“能预见股票行情的大  相似文献   

20.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在未使用这一名称之前,它曾被广泛地称为“比较音乐学”,至本世纪50年代初,作为学科名称的“比较音乐学”开始被“民族音乐学”替代。“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复合词语,它是由“民族学”和“音乐学”两个概念复合而成。1、民族音乐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与发展民族音乐学在本世纪50年代前称“比较音乐学”,大约萌芽于18世纪中叶,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扩张有关。以18世纪为开端,欧洲发达国家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们感受到异国的新奇的音乐文化,并极力想把这些不为欧洲人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