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网上棋友热议棋例裁决中何为“有关联”,且炒得沸沸扬扬,各抒己见,争论不体。例如,拜仁棋友在广东象棋网“裁判天地”提出:“何为‘两块棋’?无论是中国99规则,还是中国2011试行棋规,还是其它什么棋规,都用得子作为判断是否为‘捉’的核心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方棋艺编辑部同志:青岛市1981年中国象棋邀请赛,由于我们对“规则”学习的不够,在裁判工作中发生一个意见分歧的问题。现将“棋势”列后,  相似文献   

3.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9):98-106
我们曾经在《图说围棋:在思想与图像之间》一文中讨论了中国古代围棋绘画中所蕴涵的围棋思想的信息。其实,“图”不仅限于“画”,就围棋史而言,还有一种“图”更值得关注,这就是由棋谱和棋式构成的“棋图”。棋谱为棋局的实战记录,构成了理解围棋的最重要的文本。棋式(中国古人又通称为棋势)包括各种边角定式、死活、官子图式等。历来我们都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棋图”,做出价值评判,而技术永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所以除了棋史专家、爱好者,现在的棋手包括急于长棋的棋迷,都很少去关注古谱和古代棋式的变迁(现代人唯一还感兴趣的是古谱中的死活题)。现在的围棋杂志,  相似文献   

4.
棋规问答     
提问:尊做的杨老师你好:2014年7月19-20日在我市举行的象棋选拔赛中,出现了如图1棋例。不同的裁判,因对棋规理解的差异而形成了甲乙两种观点,赛场出现争执。虽当场按甲的观点裁决执行,却招来很多非议。为此做请杨老师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基层裁判以指导。  相似文献   

5.
图1是2012年9月广东象棋网“裁判天地”,棋友研讨棋例时提出的一则待判局面.  相似文献   

6.
棋谚说:“失车力弱”,但这不是绝对的。实战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棋手为了夺取有利的态势或寻觅战机,往往不惜弃车发动攻势。正确的掌握运用弃车战术,其关键在善于根据具体棋势的特点,将“条件”与“机会”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再决定能否  相似文献   

7.
棋例问题在象棋竞赛中时有发生。由于棋局变化多端,绝少雷同,而现行棋规棋例还有不够完善之处,不可能全部“对号入座”,迎刃而解,所以给裁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处。作为一名水平较高的象棋裁判员,需要具备如下几项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本次征答活动由本刊专栏作者孙立先生赞助并出题。着法红先。满分为100分,一至三等奖在80分以上,优秀奖在60分以上。本“棋形”凡涉及棋规问题按中国象棋棋规执行。  相似文献   

9.
答棋迷问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本人经常看您在《棋艺》杂志上发表的象棋棋规问答,下面的一则棋例,本人认为可能有错,对新棋规又不懂,请您指正。如图1系《象棋研究》双月刊杂志第4期(8月份出版)之“古局衍化史略”栏目中的差池双雁影行至第19回合后的图形,继续下去:炮三平一,车7  相似文献   

10.
答棋迷问     
提问:这是2003年山东省少年象棋锦标赛上出现的一则棋例。此时黑方出将,形成将、帅直接“遭遇”的局面。红方不察,仍走炮九进三。黑方大呼:“赢了。”红方把裁判请来,裁判判红方胜。可有什么理论根据,敬请解答。 (济南·刘粟)  相似文献   

11.
吃准待判局面 "待判局面"一词始于《99规则》,《87规则》称其为"特定局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称其为"疑难棋势",民间也有把"疑难棋势"直呼为"棋例"的。《07规则》试行本规定,在对局中出现双方着法循环反复(重复局面)达三次,一方棋手要求裁决,此局面称为待判局面。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专 业棋手还是普 通棋迷,在对 弈过程中经常 因为棋规问题 而产生各种纠 纷,双方虽据 理力争,但结 果依然是公说 公有理,婆说 婆有理。 棋例问题 由来已久,它 是在象棋运动 实践基础上总 结出来的,同 时又反过来指 导运动实践。可是弈林浩瀚,虽然棋谱万千,然而研究象棋规则,特别是研究棋例理论的著作却寥若晨星,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为填补这一空白,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象棋棋例与待判局面的裁决》。该书由著名象棋裁判员徐善瑶执笔,以最新颁布的1999年版《象棋竞赛规则》为依据,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裁判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17年6月18日注定是载人中国象棋史册的一天,经过一年多精心准备的中国·辉南“龙湾杯”蒋川1VS26蒙目棋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赛在吉林辉南大龙湾芦花岛如期举行. 所谓蒙目棋,就是挑战者闭目不看棋盘,通过裁判口述双方招法的方式与对手对弈.对蒙目方而言,不仅要记住棋盘上32枚棋子千变万化的方位,还要谋划破敌良策,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答棋迷问     
提问:贵刊在2006年第九期“棋艺茶室”栏目刊登了国家级裁判霍文会老师的文章《棋例改革面面观②》,其中对左图的判罚我不理解(因为我想学习象棋竞赛规则),文章最后说  相似文献   

15.
掌握捉的片断论 凡走子后能够造成从下一着开始,运用连续互吃交换的手段得子者,是“提”。(07规则》试行本中对“捉”的判断原则中又提出,预计能够通过完整的互吃(吃子的子立即被对方反吃,而非各吃各的子)交换过程得子。那么什么是“完整的互吃”呢?任何版本的棋规中皆无解释。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笔者抛出“捉的片断论”这块砖,愿与裁判界同仁及天下棋友共同研讨之。  相似文献   

16.
孔庆东 《围棋天地》2004,(15):47-48
今天,有更多的骆驼祥子们“打入”了城市,我们提供给他们什么样的棋规和棋风,是跟他们“双活”,还是逼他们“苦活”乃至让他们千年不活,这不仅仅关系到祥子或者老舍的命运,而是关系到当今中国整个的这局棋吧。  相似文献   

17.
图1,选自江湖残局“征西”中的一个棋势。棋例裁决不仅仅限于比赛,它也被应用到江湖残局的破解中.此图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8.
围棋的棋势     
在旧历年初一、初二的游园晚会上,人民大会堂二楼的过道里人山人海。将观众们吸引到这里来的除了大象棋表演外,还有象、围棋的“棋势”。它使爱好者们苦心猜测、留连忘返。象棋的棋势是人们所熟悉的,勿须多说。围棋的棋势起源于何时?人们就不太清楚了。  相似文献   

19.
答棋迷问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图1和图2是在基层比赛中出现的棋规,当时裁判之间、棋手之间的看法都不统一。其中图1,黑方两步兑车都是闲,没有争议,问题的关键是红方两步是否都是要杀。有的说是属于隔一步的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2011,(9):80-81,108,109
“切断”的手筋 棋谚有云:棋逢断处生,某种意义上说来,围棋就是切断与连接的艺术,众多棋枰上精彩至极的篇章,其序幕就是这一“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