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林则徐、魏源,还有徐继,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通过与西方人直接交往,认识了西方,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这是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根本转折。在他们之前,中国人面对周边族群始终有一种文明上的自大,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等,其实都是中原文明优越感不自觉的外露。面对西方,中国文明在明末徐光启时代有过一个短暂的理性平和时期。那时的明朝尽管面临着天崩地解式的政治危机,但文明的自信在徐光启那一代中国人面前没有多大问题。中  相似文献   

2.
张光琪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传教士与晚清国人世界观嬗变》一文中指出,中国的洋务事业及后来的维新运动都是早期新教传教士开创的介绍西方文明活动的后续影响。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对西方科技文明的引介适逢其会地迎合了经过战争洗礼的中国土人提出的“用夷变夏”的思想,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文明战胜中国传统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自由富强的历史,还是一部中华民族学习西方文明、反思传统文明、逐渐形成中华现代文明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在清末,西方势力的入侵,激发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由于西方力量是侵略者和世界先进文明的双重体现,因而清末中国社会发展表现为既反抗西方的侵略又向西方文明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成为承接西方文明的合理内核,对清末社会发展起着内在的主导作用。在内外因素构成的体系中,各种力量都已丧失自身存在的独立性,又不可能从这一体系中超脱而出,因而表现出整体的作用与影响。这些作用与影响构成清末社会独特的发展环境,从而导致清末社会发展的跳跃性特点和上层建筑超越经济基础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早熟的商业文明使得西方文明观天生具有向外扩张的价值取向。西方文明扩张背景下所展现的强权、暴力意识凸显了西方文明观的价值理性缺失,"强权即正义"成为被西方社会普遍认可的生存法则,战争和暴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工具。无节制的对外扩张和无原则的暴力运用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6.
现代主义艺术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工业文明又有着西方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背景.随着人类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生存困境的反思,工业文明逐渐衰退,现代主义艺术也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教会学校是西方传教士搭乘西方列强所加给中国清政府的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传扬“基督福音”的过程中捆绑兜售西方文明的一部分,整个近代教会学校的形成过程既是基督文明对儒家文明的主动攻击和适应的过程,也是儒家文明向基督文明反抗、屈服和学习的过程。中国近代教会学校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西方基督文明在近代中西文明博弈中取得胜利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也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提供了动力和学习的范型.进而为推动整个儒家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8.
江户时代中后期,在日本出现了以荷兰语研究西洋文明的“兰学”。许多兰学家翻译了大量的著作,并著书立说,创办兰学塾,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了西洋文明的年轻武士知识分子。使之成为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主力和先锋。日本人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嫁接西方文明,“师夷长技以制夷”。最终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兰学”在日本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期话剧在其诞生之初走了一条“东方路线”。日本在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扮演了“启蒙导师”的角色,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日本新派剧和新剧,是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载体”和“介质”。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派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方向,而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剧,则又拉近了与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距离。这就是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借鉴西方戏剧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正处在转型中的东方文化实现双重超越-在继续完成其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同时,还要举步向新的后现代文明迈进,这种超越,是东方文化对传统东方文明的解构和与新文明的同构过程,东方文化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改造与提升,在21世纪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封建文化的发达和综合国力的强盛,导致“夷夏之辨”和“中央大国”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认为华夏文明优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这种自以为最为优越的文化在明清时期使封建统治阶级和士大夫阶层顽固地抵制西方先进文化,认为西方文明不过是一些令人不屑的雕虫小技,中华“泱泱大国,的圣典——孔盂之道才是万古不易、无往不克、教化万方的精髓,外国的文明师承中国。中国只能用自己的文化去改造西方文化,而断无向西方学习之理。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时期,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可偏废”的原则,在完全肯定和保护本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把社盒改革停留在器械、工艺的层面上,不主张使中国文化一步步地走向近代化。这种心态导致了自大和僵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并直接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相似文献   

12.
【学习点拨】 1.理解“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这一观点。 2.归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民主政治、人文哲学、奥林匹克运动、法治意识与法律体系等)。 3.比较古代中华文明与古代希腊文明的不同特点,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阶段特征】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近代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在反对西方列强入侵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深入考察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回应历程,可以发现它具有鲜明的特征,亦能从中获得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明起源”作为国内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舶来语,主要用以说明距今五千多年至“三代”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但是否合适的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似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就没有问题。其实马恩晚年虽借用了“文明”等术语,但对其核心内容如剥削、阶级性、虚伪、贪欲、国家镇压机器等都是持具体批判与整体否认态度的,尽管认为如此发展有其必然性,与其他学人用“文明”“野蛮”区分历史进步、停滞与落后,即无意中把知性专断与西方普遍性的观念传播开去明显不同,因为马克思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多数人得到解放出发看问题的。从历史研究追求平实公正应该使用更中性一些术语看,用褒义明显的“文明”来说某一时段历史的特质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说甲文明意味着乙不文明或野蛮,必然分出等级差别。回到传统中国,被视为“文明起源”这一段历史,中国古人认为是“大同”向“小康”、“公天下”向“私天下”之过渡,是以物役使人性的开始,是战争杀伐愈益激烈和彼此互助走向你争我夺、淳朴自然走向尔虞我诈的时期,此与马恩的认知明显具有相通之处。古史研究使用“文明起源”作为关键词展现的是西方资产阶级重物质、轻人道的历史观,体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不仅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突飞猛进。而中国依旧在封建农业文明道路上徘徊。从那时起,崛起的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一部中国近代史,首先是西方列强赤裸裸的侵略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儿女挽救民族危亡、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方音乐史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的杨燕迪教授在其文章《论西方音乐研究在我国的重建》(载《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一期)中认为“西方音乐是特指以基督教文明为基质发展起来的艺术音乐”。以基督教、天主教为核心的宗教音乐,在我们目前国内的西方音乐的研究与学习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晚清思想解放潮流是同救亡图存和学习西方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救亡图存、学习西方,争取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振兴中华,成为晚清一代代志士仁人奋斗的主题歌。并构成了这一历史潮流的突出特色。 1840年英国的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用火与剑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漩涡,使中国向半殖民地殖民地沉沦;同时也使一些忧国忧民之士从梦幻中惊醒。他们以惊愕的目光觉察到无所不有的“天朝上国”,也有许多不如“夷人”的地方,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要求学习西方。晚清七十年间,学习西方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四十年代“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个别人杰孤  相似文献   

19.
从文明发展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特定发展阶段的某种产物,是对西方文明的一种批判性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世界历史时代中西文明碰撞的某种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道路,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面貌,是中华文化革新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也为民族复兴、文明融合提供了某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诞生的新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流,因为,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对西方文明史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