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作家迟子建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通过作品中的"我"在丈夫意外死亡后为排遣内心的忧伤而独自去旅行,在旅行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将社会底层的黑暗现实展示给我们,并将自己"一个人的夜晚"同"所有人的夜晚"联系起来,揭示了芸芸众生的生死哀伤。作家在刻骨铭心的丧夫之痛的体验中艰难地超越自己,同时对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做了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耀娟 《师道》2006,(12):1-1
有一位同事不堪重负,突然萌生了“撤退”之意。别人过来说,你去找他聊聊吧。我知道自己不具备聊的能力,更知道生活的沉重和尴尬不是聊所能解决的。同事曾说,你就像是这个城市的幽灵,忙碌,穿梭,却无处可栖。我知道他心里藏着夜晚和冬天。想起了来特区的第一所学校里的同事赵。他在特区苦干了两年,终没能拿到那张梦想中的绿卡,最后在百般无奈下打道回府。那天,他和儿子在楼下搬行李,三个大纸箱摞在三轮车上,仿佛是山,人一下子小了。他们就这么摇晃着在我的视线中消失,在特区的高楼中消失。赵极肯干,也能干。他漂亮的太太不在事业单位,且学历不…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透露出了浓郁的佛学意蕴,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了个体能透人生苦难的心理历程.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对生死无常的沉迷;二为从生死无常的沉迷到大慈大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从《北极村童话》《清水洗尘》《原始风景》中对生活美好与人性温暖的弹奏,到我们看到《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对生命和人性中阴暗面的尖锐逼视,迟子建一直以她搬弄和组合文字的高超技巧,和整个文章画卷传达出的意蕴,给我们一种于无声处的沁润,一种不着痕迹的感动,还有一种舒缓温和又不失穿透力的沉重。  相似文献   

5.
本篇论文是对迟子建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浅谈。笔者认为迟子建的这篇小说与其以前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在描写社会黑暗、女性形象抒写还是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上都比以往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所有的黑色,聚在一起,成了我们共同的那个夜晚,从中拧出的泪水,每一滴都是那么沉甸。“我”的魔术师去了天堂,迟子建的丈夫也去了天堂,每一个夜晚都有人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或是湮灭,这本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当“我”走出自己的黑夜,看见更多众生的苦难,才明白生命的意义:不是将自己一直桎梏在过去的伤痛里,而是要无畏向前。  相似文献   

7.
《夜晚》作为艾丽丝·门罗小说集《亲爱的生活》终曲部分的关键篇目,一方面通过多层叙事展示了事件真实和实物真实在自我与他者叙事中呈现出的多重虚构性,及其对人类心理发展所产生的重要负面影响,即满含破坏性力量的心灵黑洞的形成与存在;另一方面,作品通过展示仁爱行为对抗并战胜心灵黑洞的过程,彰显了仁爱思想和行为的力量,肯定了仁爱理念在构建至善的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神话原型评角度尝试解读《雾都孤儿》这一经典名著.《雾都孤儿》的主人公奥利弗是《圣经》中约伯原型的变形,在这两个人物身上都蕴含着苦难一救赎这一普通永恒的人类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9.
"边缘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他们对于艰难生活和社会复杂性地体验要更为深刻."边缘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群体的分化而变化.他们往往处于社会的夹缝和底层,生存状态以苦难为底色,但他们并没有被苦难打败,而是苦涩不乏智慧地超越着自我生存状态.新时期的作家毕飞宇、刘醒龙,将文...  相似文献   

10.
李霜月 《考试周刊》2009,(34):35-36
本文通过对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艺术形式(民歌)这三个角度,论述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背后的人情美、人性美,这也是小说最令人动容的情愫,是绝望生活中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做作,而是常常诘问自己的心灵,探究人性最隐秘处。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但他依然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门罗创作的短篇小说《夜晚》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互相转换的写作手法,向读者讲述“我”这一行为个体在家庭生活中所产生的身份认同错位与焦虑。艾丽丝·门罗一方面通过对真实事件的叙述展示家庭中出现的变故,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存在的心灵黑洞的准确刻画,揭示“人”作为生命个体的现实虚构性以及所具有的破坏性心灵黑洞。艾丽丝·门罗将“心灵黑洞”看作具有破坏性的无法排解的欲望,父亲作为家庭的最高权威,在恰当时间点对“我”施以仁爱的关怀,进而帮助“我”对抗并战胜心灵黑洞,从而达到自我认知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14.
史铁生在经历不幸命运之后思考命运的救赎之路。第一阶段,通过《命若琴弦》的叙述,阐释了生命必须找寻目标,哪怕目标为空的观点;第二阶段,通过栖居在地坛中,领悟到在生命的洪流中,个人的苦难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与苏轼《赤壁赋》水与月的观点暗合。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作家怀特的代表作之一《战车上的乘客》讽刺性极强,四位主人公各有“疯癫之处”,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经历苦难、寻求超越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苦难是文学写作一种重要的叙事资源,在写作题材、写作风格多元的新时代,苦难仍是众多作家的选择.但苦难不是人们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也不是人们生活的最终目的,因此作家在描写苦难的同时也对苦难的救赎之路进行着锲而不舍的探索.在历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其中,抗争与消解是苦难救赎之道最基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立足于特定的时间(1975—1985)和空间(陕北黄土高原),全景式地反映了这一时期陕北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如何从苦难中自我救赎,寻找生存之路。文章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别剖析苦难的生成,并理解主人公在苦难与生存间的救赎,从而把握这部现实主义巨著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以一个丧夫女性的独特视角记录了女主人公在丈夫去世之后外出旅行散心的所见所感。作者以一个独特的女性视角,用温和的笔调记录着女主人公的痛苦和忧伤。迟子建的文学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其独到的女性主义视角和文学创作思想,《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不论是在个体感情表达还是文章意象化符号表达上,都表现了迟子建独特的女性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地域文学作品中,曹文轩和迟子建笔下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纯净美。他们都擅用朴素温情的笔调,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呈现出一种纯净的精神之光。但两者也有相应的差异性,如在故乡情怀上分别体现为回忆的永恒和现实的观照;在儿童视角上分别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在对苦难的叙写上,前者落脚点在孩子,后者落脚点在成人身上。  相似文献   

20.
阿宁的长篇小说《能耐》从消费时代的心灵困境着手,揭示了两个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家庭在遭遇困厄时的精神变迁与灵魂感悟。小说着力于捕捉物质年代消费文化对于人性的异化,对承受身体与精神困境双重压力的x..4rl的灵魂状态及自我救赎进行了生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