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竑编纂的《国史经籍志》在明清之际和有清一代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在诋毁派和推崇派的交锋中,《国史经籍志》因其体例谨严、《纠缪》的撰写和小序之作恢复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而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肯定,其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遂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
清朝《国史》的编纂活动始于康熙朝。由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康熙、雍正时期《国史》编纂活动成效并不大,乾隆朝国史编纂活动是康熙、雍正以来国史编纂活动的继续,它使自康熙中后期开始的清朝国史编纂活动得以基本完成,为后世留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用满汉两种文字编纂、编译完成的国史,堪称中国官修史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清代民族文字文献编纂活动发展繁荣的具体体现。这些以满、汉文编纂编译的卷帙浩繁的国史本纪、列传、表,均完好地保留到现在,使清朝国史有了多种文本,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版本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国书"一词常见于古代典籍中,《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关于此词的释义不全面。与史籍相关的"国书"一词在南北朝隋唐时指本国国史或前代某国、某朝的国史。在宋代范围扩大,具体包括日历、实录、会要、勅令、御集、宝训、玉牒、时政记、起居注,亦有国史(多指正史)义。元明含义与南北朝隋唐相近,清代多指满族文字。不清楚各个时代"国书"的含义会造成误读古籍的错误。此外,"国书"是春秋齐国一卿士名,当于辞典中立此义项。  相似文献   

4.
关于《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的观点大致有四:一是《国史》说,二是《会要》说,三是《通考》说,四是多源说。此四种观点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各自又存在诸多无法解释的其他证据。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5.
中华史籍,发源悠久。自古天下向为州郡,国有国史,各地又有方志。所谓方志,即一地方之史,以地城为记载中心,专详一方之事。其于史学之价值,可与正史齐观、与国史并论。方志乃国史所依据之地方文献。方志盖源于《禹贡》其后历代因之,而以  相似文献   

6.
何婷 《文教资料》2013,(31):46-48
李肇的《国史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研究史料。《国史补》在体例上符合笔记的特点,内容上去除了鬼神梦幻、男女猥亵的内容,是纯粹记录朝野轶事及社会风化的笔记小说。由于《国史补》可信度很高,所以被历代学者和著述引用,其创作模式更成为后世笔记小说的典范。这些方面标志着《国史补》确立了纯粹笔记小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荣 《文教资料》2012,(32):35-37
笔记小说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批重在补史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李肇的《国史补》即是代表,本文根据周勋初先生在《唐代小说叙录》中对《国史补》的评价进行分析,以探求唐代这类笔记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得出《国史补》为代表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是向史传文学的回归,但却限制了笔记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齐高帝君臣误将开国之年定为国史叙事上限,既自我放弃了诠释宋齐递嬗进程的主导权,也予不满现状的刘祥藉撰写《宋书》以"讥斥禅代"之机。然则刘氏此举显然并非人君所能隐忍,故稍后不久,齐武帝既伺机将之远贬广州,又随即诏令沈约、王智深重撰宋史,冀以消除由刘祥《宋书》"讥斥禅代"所导致的负面影响,进而规范刘宋史事的叙述模式。也因此,南齐官方修史重心由侧重编纂国史转为肆力重修宋史。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纲要》课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滴灌"教育的丰富资源。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把握:"一条主脉",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个了解",即了解国史、了解国情。这是《纲要》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三大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这是《纲要》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不仅以优美的叙事文著称于世,作者还擅长写人。他在叙述大量历史事件的同时,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刻划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在人物描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些人物活动写得较连贯,形象也很完整,就其基本形态而言,已经很接近后世的传记体。这是在先秦历史文学中初次出现的人物传记体雏形。其次,作者能按既定的意图,成功地把春秋二百四十年间众多的历史人物组织在一部书中,成为它的有机成份,这在《史记》之前也是绝无仅有的。它对我国史传文学的发展,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元史》史源的累朝《元实录》、《经世大典》等,系以汉文撰写的。而以畏兀体蒙文撰写的“国史”、“脱卜赤颜”等,可分为二类:一类为不可以外传的“国史”或“脱卜赤颜”,是为“黄金家族”主要成员的“内部读物”,即《蒙古秘史》是也;另一类为可以翻译的,也就是在统治者内部可以适当扩散的“国史”或“脱卜赤颜”,如仁宗朝察罕之译书,以及世祖以后累朝之“脱卜赤颜”等。  相似文献   

13.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是啊,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有一本经典著作我很喜欢,它的名字叫《红岩》。《红岩》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以许云峰、江姐、成岗  相似文献   

14.
沫若和阳翰笙为川籍重要剧作家。论文选取二人于抗战时分别创作的“战国史剧”代表作《屈原》,和“天国史剧”代表作《天国春秋》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人的创作意图、创作方法、历史观、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正>昨天是完满的一天——我细细品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将延续了二百多年的大明历史以巧妙的笔法一一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中不乏精彩之处,以朱元璋起义那一段辛酸的开国史起,大明国史就不乏亮点镶嵌。灭陈友谅,击蒙古族,七下西洋,除日本寇,败皇太极,等等。当然,作为30年来最畅销的书,它里面必定少不了感动的元素,宁死不屈的邓子龙,舍生取  相似文献   

16.
《国史补》为唐人李肇修撰。最早对李肇生平进行考证的是《四库提要》,事见其书卷七九李肇《翰林志》条,但极为疏略。对李肇生平详加考证的是岑仲勉先生,他在《跋〈唐摭言〉》一文中有“李肇著《国史补》之前代”专条(见《史语所集刊》第九本),兹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讹语影带”是一个出现于唐代的新名词,仅见载于李肇《国史补》与《旧唐书·李藩传》两篇文献: 初,诙谐自贺知章,轻薄自祖咏,(军页)语自贺兰广、郑涉。近代咏字有萧昕,寓言有李纾,隐语有张著,机警有李舟、张彧,歇后有姚峴、孙叔羽,讹语影带有李直方、独孤申叔,题目人有曹著。(《国史补》下篇)  相似文献   

18.
李肇《唐国史补》中语及“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也在证说白居易《司天台》、《不致仕》是批评杜佑的诗篇。因此,后人对杜牧为李飞撰写的墓志铭就有了先人为主的偏见,以为是在放肆地攻击白居易。本文就此问题提出纠正,先证明白居易并没有攻击过杜佑。  相似文献   

19.
在《圣经》中,叙事是占有主流地位的表达方式,将近一半的篇幅是叙事文学,它用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写成,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笔者从"情节艺术"着眼,以《创世记》为例,对情节的起承转合、叙事组合、矛盾冲突在情节发展中的类型和作用三方面进行探讨,这对于更好地理解《圣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外国史知识》杂志(月刊),1981年1月创刊,向全国发行.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编辑,主要任务是向广大青年读者普及世界史学科方面的知识,对中学世界史教学也有参考价值.已经出版的四期,有《欧洲反封建斗争壮丽一幕——文艺复兴》、《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斗争》、《巴列维王朝是怎样建立的》、《谈谈英国的立宪君主》、《美洲四百年的奴隶制度》、《印加帝国的覆亡惨痛史》等文章,史料比较丰富,叙述生动.在第一期的"历史老人"栏中,有国际上对布哈林问题的研究;《历史课堂》栏中有《路易、波拿巴为什么能够获取政权?》、《大久保利通和日本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