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釉里三彩蟋蟀盖罐(图1),堪称康熙釉里三彩瓷器的标准器。此蟋蟀盖罐为1952年陆士基先生所捐。口径12.8厘米,通高8.9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11.7厘米。器型浑厚挺俊,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21)
正1998年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发现元瓷窖藏,一次就出土了15件典型的元青花瓷,此外还出土有霁蓝釉瓷、卵白釉瓷、龙泉窑瓷,都是元代瓷器的精品力作。而出土的一对宋代官窑瓷则堪称稀世珍宝,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繁昌窖藏共出土瓷器25件(图1),其中包括储酒器3件:青花云龙纹兽耳大罐1件,青花孔雀纹兽耳盖罐1件,龙泉窑青釉荷叶盖罐1件。饮酒器14件:青花  相似文献   

3.
孙艺灵 《收藏界》2010,(2):68-68
一、青花山水人物瓷觚 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高38.5厘米,口径18厘米,系清代福建德化窑制品。 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造型仿商周青铜觚,呈大撇口,长颁,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型挺拔,器身上下以凸弦纹上饰如意云头纹相隔,上下分别绘山水人物和瑞兽呈祥图纹饰。  相似文献   

4.
陈锐 《收藏界》2011,(9):45-49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图1),高16.1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17.5厘米,敞口稍撇,中腰微束,底略外倾,造型优美。通体施白釉,器内光素无纹,内底有数处缩釉,器外壁绘青花人物故事图案,玉璧形外底边露胎,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9,(7)
正高30.5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0厘米腹围52厘米桂林博物馆藏此二瓶造型古朴大方。盘口细颈,丰肩圆腹,腹下部略收,釉底,圈足,足高1厘米。整器瓷质细腻,釉色洁白,青花雅丽,图案明快秀丽,格调淡雅。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13)
正2013年秋拍,中国嘉德的拍场上出现了一对"天下第一泉"大罐,引起广泛关注。这对大罐在业内实在是太有名了。此式"天下第一泉"盖罐为晚清官窑名品,器庄重硕大,圆润饱满,胎质洁白,青花色调浓艳,绘工精细,在晚清官窑瓷器中堪称精品。器盖面绘龙戏珠纹,青花圈内,一只五爪巨龙盘踞,火球翻滚,祥云密布,巨龙侧首露齿,张牙舞爪,甚是威猛。肩部所篆"天下第一泉"五字古雅大气,尤为醒目,为此罐点题之装饰。下绘制一周青花轧  相似文献   

7.
一、青花山水人物瓷觚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高38.5厘米,口径18厘米,系清代福建德化窑制品。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造型仿商周青铜觚,呈大撇口,长颈,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型挺拔,器身上下以凸弦纹上饰如意云头纹相隔,上下分别绘山水人物和瑞兽呈祥图纹饰。  相似文献   

8.
马起来 《收藏》2006,(5):60-60
珍贵的元青花双兽耳大罐,又称“僧帽盖钮青花缺勤”(如图)。高47.5厘米,口径16.6厘米,1973年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明初大将汤和墓出土,是景德镇窑元青花瓷中一件难得的大器。  相似文献   

9.
王军 《收藏界》2013,(5):68-68
此件粉彩开光花鸟官上加官图梅竹纹罐(见图),口径8厘米,高20厘米,底径12厘米。缺盖,圆口,深圆腹,假圈足,器形周正,圆润丰满,常称之为"西瓜罐"。罐口沿饰一圈回纹,回纹下面为如意云肩纹。主题纹样装饰在罐身两面开光处内,一面开光处内画面绘春暖  相似文献   

10.
李朝春 《收藏界》2013,(1):60-65
烧制于元末明初的建水窑青花瓷器,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枝奇花异卉。其产品除日常生活用具外,还烧制出专门用于随葬的青花罐、瓶、炉、雕塑等冥器小件,这些造型古拙典雅、玲珑可爱的青花冥器,纹饰粗犷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可谓是青花精华,掌中至宝。本文拟就其中的典型器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蔚华  王长启 《收藏》2007,(4):150-158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从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象耳云龙纹瓶入手,提出元代青花器分期及其特征理论,世人从此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系统研究,并掀起元青花热。近几十年来,从窑藏与墓葬中出土了数批元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12.
王元黎 《收藏》2020,(2):66-71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官窑和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瓷器装饰精细华美,如繁花般绽放,青花和粉彩占了极大比重。新乡市博物馆收藏历代陶瓷器3000余件,藏品来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成立的平原省博物馆旧藏和故宫调拨为主,其中不乏清代官窑上乘之作及民窑精品,现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鉴赏。  相似文献   

13.
郭学雷  孔繁珠 《收藏》2008,(12):60-63
《明瓷聚珍》系山西聚真精舍丛书之一。该书所选200多件千姿百态的明瓷,可分彩绘瓷与颜色釉瓷两大类。其中以青花居多,涵盖了有明一代。该书中虽官窑器不多,残破器不少,但从研究角度来看,其史料价值与科学价值却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从中直观领略景德镇大明瓷器的迷人风采,寻觅明瓷文化发展演变的脉胳,而且从中一管可窥山西收藏界典藏陶瓷的端倪。《明瓷聚珍》是第一部系统介绍和研究民间收藏明瓷的专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编排规范,鉴赏性很强。  相似文献   

14.
彭明瀚 《收藏》2012,(17):69-74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无古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1907年,王步到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学徒5年,1912年徒满出师时所在工场倒闭,只得靠画鸟食罐为生。1919年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吴霭生聘请他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社从事仿古瓷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作好了准备。1926年吴霭生病逝后,他受王琦、邓碧珊等人影响,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同  相似文献   

15.
王波 《收藏》2012,(13):70-72
这批民间新面世的宋代黑定标本,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玄色之美"特展中展出,丰富了我们对文献记载与窑址出土的黑定种类的认识。黑定是一个重要的宋瓷品种,其中带有油滴、曜变、金银彩装饰的品种尤其珍贵。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制瓷始于唐,盛于宋,失于元,是受邻近邢窑的影响而以白瓷为主要产品的名窑。其地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0,(4)
青花瓷是古代釉下彩绘瓷的巅峰,其清幽淡雅的呈色以及丰富多样的图文装饰对世界陶瓷的发展影响深远,青花瓷创烧、演进、传播的历史及鉴定辨伪历来是学界和藏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1,(3):26-29
外销瓷回流进入收藏市场,已经成为近来颇受关注的一个现象。2010年2月4日至5月9日,首都博物馆与北京福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曾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共展出192件(套)精品,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集中感悟清代外销瓷的难得机会。  相似文献   

18.
黄阳兴 《收藏》2012,(13):44-51
2012年2月25日和26日,由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主办的中国古代黑釉瓷器暨吉州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地区的80余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等重要文博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  相似文献   

19.
张静 《收藏》2012,(10):38-41
扇分为团扇和折扇两大体系。团扇历史最为悠久,在团扇上写字绘画始于三国,明中期折扇盛行后,团扇趋于没落。折扇,古称折叠扇,相传自宋代开始由朝鲜传入我国,明永乐时进口大量的朝鲜折扇。据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式两面,与今折叠扇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这是古代文献所见宋代...  相似文献   

20.
青花瓷无疑是中国古代釉下彩绘瓷中产量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品种,对海外一些国家的陶瓷生产也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涉及青花瓷器的很多重要问题尚未明晰,随着近年新的窑址考古、海内外公私藏品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