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文艺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0世纪80年代学科拓荒们的勇气与勤奋的奠基,进入90年代后艺心理学研究进入繁盛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期,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专门研究人员,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了深化,拓展学科的触角也趋于多元化。本试就这一时期艺心理学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试图发掘艺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现代性及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艺与功利无关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某种利益关系的说明,它并没有直接反映出艺在实际动作中的事实:艺其实是与功利经常相关联的。商品经济对于学的影响,改写了学活动中权威话语发出的身份和方式。权威话语更多地是市场方面的力量表达出来,读获得充分的选择权力。但是读的选择缺乏一个可靠的基点,很大程度受市场策划所诱导。这种“诱导”虽然有别于以前的“引导”从而显示出一种进步,但这进步并不含有道德上  相似文献   

3.
评"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自由主义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秋原、苏汶为代表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是20世纪前期自由主义学思潮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他们的艺思想既异于现代评论派的自由艺思想,又有别于林语堂、周作人自由艺观。他们自由主义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重心是艺术真实论,提供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学的高品位,其观点有合理性。即使有些主张存在偏颇,但这种偏颇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价值不应简单否定。  相似文献   

4.
南方的长江流域明以中游的荆楚地区兴起最早。但在秦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大批楚移民向东迁徙,造成了汉初下游和上游学术艺一度高于中游。经过汉代的发展,中原人民大量南迁,使中游的学术化逐步赶上了上游和下游。然而三国时的战乱使吴地化发展再次超越中游。西晋末年以后,大批中原士人南迁吴越,更使长江下游成了南方甚至全国的化中心。与此同时,由于上游的巴蜀地区出现了巴氐李氏政权,又距都城建康较远,学术化遂显萧条。相反地,中游的荆襄则在进入南朝以后由于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地位而日趋重要,这里的化也迅速发展,到南朝齐梁时代,此地的学术化已颇繁荣。但梁末江陵的陷落,却使这里不少地方落入北周的控制之下。陈代的疆域较齐梁已大为缩小,由于王谢刘萧诸族的衰落,学术艺也趋向衰颓。但与此同时,在侯景之乱中,一些人避难广东、福建,却也使那里的学术艺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是职业的艺理论家和艺批评家,也没有写过系统的艺和美学专,但他们散见在其他作中的有关艺问题的论述却非常丰富,他们所评论过的作家非常广泛。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马、恩往往在各种形式的艺批评中阐述了一系列十分重要而又精辟的理论问题,提出了非常精彩的见解。我们从马、恩的批评实践不难想象,他们对许多艺问题有过深思熟虑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同当时的斗争实践结合起来,借助艺批评表达出来。因而学习和研究马、恩的艺批评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试从五个方面对马、恩的艺批评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政治是社会的核心,艺是为政治服务的。反映社会主流政治观念的艺构成了该种社会的主流艺。不直接反映社会主流政治观念的艺为非主流艺,主流艺与非主流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才能形成艺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7.
当前艺心理学走出困境的出路就是采用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而中国古典艺心理学应是这个新模式的灵魂所在,对中国古典艺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就成了我们目前探寻出路的关键。中国古典艺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也是遵循着三位一体研究模式--以马克思主义艺观统摄西方艺心理学众多理论,从中国古典艺心理学中吸取养分,寻求补充,这样才能使困境中的艺心理不获得深入、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扬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曾向茅盾推荐了严井的小说《一个人的烦恼》,这是一部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抗战中找不到自己位置而最终逃离社会生活的作品。周扬推荐的时候,正是周扬从艺转向政治的关键时期,因此他在此时遇到了尴尬,即政治和艺之间发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反映了他由艺向政治转向的虚假性。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的功利主义艺美学思想是20世纪中国艺美学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它虽然以功利主义为核心,但包含着对艺的审美价值的强调、对艺鉴赏规律的探索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只有全面审视梁启超的艺美学思想及其多方面价值,才能做出较为中肯与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洋场才子是一群在上海租界从事艺作品生产和经营的人,是中国第一代职业作家,他们的学创作和化经营活动为开拓中国近代艺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自己开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冯雪峰不仅是名的诗人,也是优秀的翻译家、艺理论家。本世纪二、古十年代,他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先后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与社会生活卢那察尔斯基的》、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之社会的基础》和马克思的《艺术形成之社会的前提条件》等一 马克思主义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也促使其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无产阶段艺理论家和艺批评家。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主客体(学接受和艺作品)的千类万殊和接受背景的千变万化,导致了艺效果的发生具有难以归纳表述的复杂性。大体说来有五个方面:多面性、两面性、双向性、模糊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对文艺审美学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然科学中传统经典理论和新兴现代科学理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作用,特别是相对论对艺审美学领域所产生的影名,揭示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互相渗透、促进科学一体化的趋势,给艺审美学带来更深、更广、更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现代派学都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五四”时期大陆的新学家就开始了对西方的认知和实践,台湾现代派学的步伐稍慢,它始于50年代初,兴旺于60年代。它们在继承传统学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纳入新潮,体现了与世界同步并呈现出自己独特面貌的特色。本试图将海峡两岸现代派学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5.
学创作作为个性化的操作过程,如果没有政治的控制,要让其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维护整个大系统有序发展的外部制约机制,从40年代到解放后的十七年,我们党便采取了对艺发展适时制定方向和方针政策的制导手段,以使 艺成为促进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种通过政治控制手段来保障艺定向性发展的措施是必要的,也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的合理性,对学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具有历史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政治的干预如同一柄双刃剑,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同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学者     
《中文自学指导》2006,(6):F0002-F0002
蒋述卓:(1955-),广西桂林市灌阳人。1977年起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中系,获学学士、学硕士学位.1985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学批评史专业学习,师从名艺理论家王元化教授.1988年6月毕业获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暨南大学中系任教。曾任暨南大学学报主编.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中系教授、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教青部中国语言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中古代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府、广东省艺批评家协会主席等。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艺审美的理想追求可以说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自然成观是中国古代艺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的艺美学思想,所谓自然成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现象不是人有意为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二是艺的产生不是人自身内在独自行为的结果,而是人与自然外物碰撞、融合的结果;三是艺要适情会意、自然而成,不可力求:四是艺要契合自然,形成浑整、素朴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戴婷 《现代语文》2006,(8):101-102
一 “中介”是艺社会学的基本范畴,是艺社会学不同于一般艺学的立足点,它支撑了艺社会学体系构架中的所有范畴,揭示了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艺社会学的本义不仅在于确认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且在于寻找这两端之间的中介环节,探究它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它揭示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双向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本从对《艺心理学》的性质探讨入手,指出该书在本质上是要解决美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美学问题,以及它对于当代中国艺学和美学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坛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学”运动。它是左翼艺运动的先声,然而倡导们否认学是现实生活的“关照一表现”,否认学的审美特点,而主张“学,与其说它是社会生活的表现;毋宁说它是反映阶级斗争实践的意欲”。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过分强调要“抓取最能反映目前新任务的题材,即白色军队‘剿共’的杀人放火: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工人对资本家的斗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要求写“群像”,认为学作品的主人公“应当是群众,而不是个人”。在创作技巧的运用上,则奉行了违背创作规则的“革命罗曼蒂克”和“唯物辨证法的创作方法”。这种一味向政治价值和功利作用倾斜的作品,不仅缩小了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而且连作家的性都抛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