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和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已呈现出突飞猛进、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究其原因,实乃扎根于中国教育这块沃土中。远自春秋时期,就有孔子、孟子、墨子开始私人办学了,并提出“有教无类”、“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等等科学教育主张,要求人们要“学”、“问”、“思”、“辨”、“行”等教学原则,迄今仍产生着不朽光辉!为了使我国教育事业得到更加茁壮地发展,只有不断发扬光大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追“根”寻“源”,与时俱进,才能为科学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易·大畜·六五》:“■豕之牙,吉。”对该句中“牙”的解释,古今颇有争议。虞翻、王弼、孔颖达、程颐等解释为“牙齿”;李鼎祚、来知德、惠士奇则训为“拴猪仔的木桩”。“牙”若解释为牙齿,就明显地出现了“■”与“牙”在语义上不搭配。为此,很多注家为了语义相通,便曲解“■”义以就“牙”的意思。《说文解字》曰:“■,■豕”。段玉裁注曰:“■、■、■,皆去势之谓也。”《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剧豕称■”。可见“■”是阉割的意思。 “■豕之牙”,实即“■牙”,就是阉割牙。在此“牙”释以牙齿,则“■”与“牙”风马…  相似文献   

3.
荀子的“先王”指伏羲、尧、舜等上古有为帝王。“法先王”是针对当时反对法古的观点提出来的,它效法的是“先王之道、仁义之统”;“后王”是指夏、商、周三代圣王。“法后王”即效法夏、商、周三代的具体制度,但又偏重于周代的政治制度。荀子极力主张既“法先王”又“法后王”的大儒思想,肯定“法后王”的雅儒思想,批评“略法先王”的俗儒思想。同时荀子不但法古,而且也肯定霸道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语》“待坐”章中关于曾皙的志向问题,千百年来人们作了许多似是而非的解释,如“知时说”、“雩祭说”、“逸志说”、“理想说”等。本文分析了各种解释的错误,提出了自己“从教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而深入地宣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已经成为时代赋予高校“两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但由于“两课”在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因此,探索新思路,成为高校推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仁”的概念在儒学诠释中意义重大。孔子立足于现实生活,以“仁礼互释”赋予了“仁”极大的实践意义,但孔子“述而不作”的态度以及所形成的“六经”为本的诠释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诠释。“比类”与“征实”思维的诠释方法在经典解释中较为重要,二者也体现在汉儒的诠释方法中。一方面,在比类上,汉儒注重“类感”的形象思维,而宋儒发扬了“比类而推”的抽象思维。另一方面,汉代以“古文经学”为代表的实证诠释思维即使在宋儒如朱熹者亦有吸收,且对清代汉学立场的经学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阮元作为“汉宋之争”的关键节点,对宋学方法的“臆断”之弊与汉学方法“株守”之害进行了反思,但并未完全否定其中任何一方,而是将“仁”的诠释复归到接近孔子本旨、以汉学方法为基而兼重义理、以“通经致世”为宗旨的“实学”实践诠释中。  相似文献   

7.
高速度、快节奏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基本特色,运用构建关系定格、信息抽因审视、点线连面组合、大小互变比较、开合对接整形等多种方式延展电脑写作的方法,建造办公室写作的现代“高速公路”,实现机上写作的“格”、“精”“合”、“变”、“聚”五步提速的方式,是构建电脑写作方法体系的关键工程。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思辨法等,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学理支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延续与消亡的原因进行剖析。发现,“仪式活动”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身体共在”与延续的结构性基础,“神秘力量”获得与运动愉悦感是其存续的精神动力;情感沉降、外界屏障与“精英缺失”是造成其消亡的重要原因。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促进与治理中,要注重“仪式空间”的保护,重视族群“局内人”的设定;关注族群“神秘”与世俗情感的“二向性”需求;突出“卡里斯玛”的个体功用,促进“情感能量流”形成。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四阶”自主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意在通过思政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改革试验以教师的“导”为起点,引导大学生按照学术研究之“查”“阅”“思”“辩”“书”的顺序展开练习,在查文献、读精品、深度思考、互动交流和书写归纳等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逐项设疑解惑,在反复练习中既加深了对既定学习主题的理解,又提升了科研素养,继而回归到教师“导”的初衷。试验证明,在大学生“四阶”自主课堂中,作为“主角”的大学生和作为“配角”的教师都实现了在大学课堂本该实现的角色回归。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工作一直遵循“建、配、管、用协调发展”的原则,其中:“建、配”是基础,“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重“建、配”轻“管、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实施“实验教学普及县”工程,虽然顺利验收。然而实验教学并没有多大的发展,没能充分发挥教学仪器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这反映出实验教学“管理”和“使用”这两方面还十分薄弱,而其中实验教  相似文献   

11.
求实,求新,求活,求乐:改进中学体育课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中学体育课的教学,不断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益,是当前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课题。提高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必须紧紧抓住一个“实”字,教风踏实、教学扎实,围绕一个“新”字,常教常新,新中有实,不忘一个“活”字,教法灵活,活中有乐,追求一个“乐”字,动中有乐,充满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兴趣浓厚,练习的积极性就高,就能真正达到实的目的,所以要善于在“乐”上做文章,从“新”上下功夫,在“活”上用力气,使“乐”从“活”来,“活”从“新”来,互相作用,相得益彰,从而切实提高中学体育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图文并茂”是明代传世拳经图谱的重要特征和知识表达方式。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明代拳经图谱“图文并茂”实践展开研究。研究认为:①武术拳经图谱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图文并茂之理想,并在明代“礼下庶人”的社会背景下,以政治制衡、艺术熏染和文化互动为逻辑支点形成“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图文并茂格局。②其图文并茂实践不仅涵盖了因图图互构、文字点醒、图文互渗等内容而产生的“图文互文”,还包括由于图文分属不同符号系统而形成的“图文缝隙”。作为明代拳经图谱 “图文并茂”实践的一体两面,“图文互文”和“图文缝隙”相互作用,为中国传统文化呈现了一场“和而不同”的武术视觉景观。③立足“图像转向”视角,需重新审视明代拳经图谱中武技的视觉化保存,形象化呈现,神秘化赋魅的历史经验,旨在丰富拳谱研究的传统范式,反思“文贵图轻”的普遍观念,以期为当代武术图文实践提供历史借鉴,呼应当今“读图时代”。  相似文献   

13.
“仿佛”只能是“好像”吗新修《辞源》第2册1067页“彷”条下说:“大概相似。同‘仿佛”’。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仿”字下云:“[仿佛〕好像,似乎”。说文解字:“仿,相似也”,“佛,见不审也”。由上可知,“仿佛”一词除“似乎、好像”一意外,...  相似文献   

14.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15.
从大众、竞技和校园等维度,梳理中国“三人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发展问题,探析其发展路径。结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三人篮球”运动经历了从“大众”到“竞技”的发展过程, 呈现出大众三人篮球先行发展,竞技三人篮球后续跟进,校园三人篮球融入发展的态势。我国三人篮球运动的发展,在“大众”方面存在大众“赛事体系”不完善;在“竞技”方面存在“职业化”不健全;在“校园”方面存在“体教融合”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在“大众”维度,加强赛事等级体系建设,推动大众赛事有序发展,融入全民健身,扩大基层三人篮球运动开展;在“竞技”维度,完善职业化制度,推动三人篮球职业化发展,建立三人篮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园”维度,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三人篮球融入学校体育,构建校园三人篮球赛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整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产业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 市场—企业”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紧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 “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博大精深,其“天人合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智能双修”的优秀的内核,对当今的“健康第一”、“全民健身”、“以学生为主体”和“全面教育”等学校体育教育思想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化中的“追求功名”、“崇尚权威”等思想理念对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也产生消极的影响。要改革当前的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我们就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传统化加以研究和区别,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课程类别、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构成三个维度对十国高中数学课程结构进行研究发现:数学课程类别有“必修附加选学”型、“必修+选修”型和“选修”型,主要是“必修+选修”型和“选修”型;数学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综合组织”型和“分科组织”型,主要是“综合组织”型;数学课程内容构成有“数学知识模块”型和“数学知识模块+其他模块”型,“数学知识模块”型所占比例略大。这对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结构调整的启示是: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现实需求,同时关注数学课程的系统性,进一步丰富其他模块。  相似文献   

19.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中的“指”与“精神”、“理念”、“意志”等在含义上毫无共同之处,把它们相联系是错误的。物的名字只是物在人头脑中的一个映象,要把物和指代物的名字严格区别开来。《指物论》的中心思想是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相似文献   

20.
黄老之学是战国中期以后道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兼收并蓄”百家之学。“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治道的理论基础,“民本”、“农本”、“法术”、“德治”等则是这一理论的历史内涵与具体实践,是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手段。汉初黄老风行,与其本身的特点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分不开,也是社会政治从谋夺之术向守政之道转化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