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按照《全日制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采用了有别于以往大纲的表述方式,为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  相似文献   

3.
王旭 《四川教育》2014,(5):43-43
置身于课改进程中的一线教师,不难发现一个问题:现行数学教学模式,仍然把传授基本知识和训练技能作为首选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定位为“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而数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可见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数学素养才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为适应课程改革之必需,数学教师应在深入领会数学素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我数学素养,在课堂教学及数学活动中紧扣“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这根主弦,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原理"是高校政治学、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大多数高校以知识传播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设定、运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该课程在提升学生的公民能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从知识传播转向智慧培养,积极地采用讨论式授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梅 《教育评论》2014,(3):111-113
《政治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新时期,对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塑造、政治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存在着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团队有待建设,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必须对政治学原理课程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革,以提升政治学原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2003年颁布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培养是高师《地球概论》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该文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情感与态度三方面分析《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地理素养内涵,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地理素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2002年国家教育部下达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如何落实《通知》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我们的经验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在课外也要多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健康而全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就是要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而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依标施教已成为中学教师的共识。初中综合文科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是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三大性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什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公民情怀?怎样教才能充分体现课程的综合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本文试以新修订的九年级上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一课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课程标准,彰  相似文献   

10.
王彦丽 《教育与职业》2006,(29):140-141
根据《中国地理》课程本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认为改革教学内容与体系,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教学系统;建立野外实习基地,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加强教学管理,建立教学文件库等是进行《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背景对财经类大学信息素养提出新要求,本文通过广西财经高校的调查研究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同类高校的文献分析,找出了财经类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不足,比较分析了目前我国财经类大学生与东盟尤其是信息素养培养较先进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要科学设置专门的信息素养培养课程、建立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素养培养平台、完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学与管理体系等信息素养培养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知识本位大行其道,偏离了历史课程最重要的"育人"功能,这与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宗旨相去甚远。从知识本位转向历史素养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迫切要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把"历史素养"培养放在历史教学的核心地位并作为课程设计目标,培养历史素养应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新常态"。吴伟先生在《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一文中,对历史素养的概念作了界定:"历史素养,是通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将进入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结构中作为独立科目,与通用技术一起归属于八大学习领域的技术领域,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肯定,课程地位在中学教育中得到了确认。《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深刻领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作为教育课程改革推出的新型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具综合性、实践性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品德与社会》课堂同样可以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的要求编写了《历史与社会》实验教材。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采用了有别于以往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有些教师对于如何准确地领会“标准”的内涵和意义有一定的困难,以致影响了教材的使用和教学效果。为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试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的“内容目标”做一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地理》在宣传词中提到:“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我国从2001年开始地理新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2013,(12):162
艾沃·古德森教授著作艾沃·古德森,英国布莱顿大学教授,博士,研究领域为教育社会学,著有《环境教育的诞生》《课程研究领域的领导者》等。《课程与学校教育的政治学——历史的视角》对于中国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所遭遇到的问题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中国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代国际化人才必备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以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笔者于2017年开设了校级通识核心课程《跨文化英文影视赏析》,与以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相比,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河南省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学课程分析报告书》以及《河南省基础音乐教师素养新要求——基于"双导师制"的实践》基础上,针对我省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客观分析及教师素养要求,提出关于我省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学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模式两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其中课程设置改革分别包括了基于理论与实践、本民族音乐文化、"实战"演练等不同方面的课程设置改革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