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健 《人民教育》2023,(12):22-26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以公平与质量为主线,历经三个阶段的政策变迁,统筹部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路径集中体现为: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缩小区域间差距;城乡协同、相互支撑,推进教育整体发展;以教师资源配置为抓手推进校际均衡发展;推进不同群体学生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推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既是首都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后续,也是必然选择。早在201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均衡配置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百姓获得和学生成长为最终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储冬生 《江苏教育》2022,(58):19-22
集团化办学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只有通过形成文化认同、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运行机制等路径,才能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主题落实到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去。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评价要充分关注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效性,建构系统赋能的集团化办学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4.
朱德全  冯丹 《教育科学》2021,37(1):23-30
"和而不同"是对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代要义的精准定位,"和"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优质教育的按需供给,"不同"于"不同质""不同步""不平均"的教育发展。然而,当前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四大治理主体在义务教育治理过程中漠视优质均衡发展的"和而不同",仍然固守基本均衡发展阶段的治理逻辑,唯指标、唯效率、唯标准和单一化的治理举措,致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陷入"去和取同"的发展困境。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效用,可从治理主体所处"制度场域"的制度安排出发,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而不同"的新时代要义为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重构"和而不同"的治理逻辑,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13,(2):22-28
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教育发展的标杆,苏浙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也各不相同。江苏省以"优质均衡"为目标,以"示范区"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方式。示范区通过政策制度设计,加大办学投入,确保每一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师资优质均衡等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产生了诸如推进方法同质化,缺少有针对性的阶段性任务,尚未建立评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等新的问题。基于此,须落实政府责任主体,树立"促进每一个人都发展"的发展理念,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既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我国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均衡要经历基本均衡与优质均衡两个阶段,二者在基本内涵、包含内容、评估标准和实现路径方面有着较大区别,同时二者同属教育公平范畴,并存在递进与共存的关系。厘清二者的关系对于帮助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逐步调整和实现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避免在工作中犯"教条主义"和"冒进主义"的错误,以保证我国义务教育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13,(13):F0002-F0002
蜀山区位于合肥市区西南部,是合肥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城市西部组团核心城区和西部门户城区。近年来,蜀山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区域义务教育创新、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区域教育发展基本实现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动态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由于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社会文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长期以来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推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义务教育评价功利化、多主体协作浅表化、乡村文化底蕴流失、软硬件资源投入不均等困境。为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从价值引导、政策推动、文化认同和历史趋向的角度厘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路,进而搭建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逻辑架构,为我国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初级均衡的基础上,正在进入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优质均衡的发展阶段。优质均衡作为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义务教育不断适应教育转型的一种选择。这一发展过程不仅要求在教育发展方式上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还要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做出相应调整。优质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优质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应是着眼于所有人的大众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强国必先强教"的理念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围绕着"均衡"、"优质"、"高位"的义务教育有效实践风起云涌,"区域整体推进"已是首选的策略,"优质均衡发展"不仅是义务教育的理想,而且正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胡娇 《教育导刊》2011,(10):5-8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强调的是优质、均衡两个价值旨归,其价值追求本质上体现了实现教育公平、追求卓越的当今国际义务教育趋势,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人力资源储备、建构稳定社会的要求。在追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葆有理性地规避追求“优质均衡”过程中的认识、实践误区。  相似文献   

13.
这里说的底线均衡中的底线,是指水平、程度、价值等的最低合格标准,均衡,是指以这样的标准创造平等、公平、平衡样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如果实事求是地从国情实际出发,我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价值取向上都应该以最低合格标准来推进均衡发展,底线均衡的义务教育发展样态,就是当下我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深化我国义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是立足于新起点的"高位均衡",需要明确目标内涵,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学校的潜能,促进其内涵式发展,并要争取社会的支持,获得外部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重点发展阶段后,正在全面进入基本均衡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开始追求优质发展。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适应教育生态的转变、对教育现代性的追求以及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一种选择。作为一种现代化质量范型,在教育输入层面,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以民主与科学思想为指导,用素质教育文化规范学校教育实践,并努力实现公共性与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互补;在教育的过程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动发展、课程计划落实、教学过程优化、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工作专业、管理制度健全等是观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就教育结果而言,优质发展的义务教育最终表现为学校整体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满意、教师教学绩效优良、社会认同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社会公平。当前,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了以机会普及为核心的初步均衡和以资源均等为核心的基本均衡,现已进入以教师均质为核心的优质均衡时期,形成了中国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演进路径。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矛盾演进逻辑、价值演进逻辑、制度演进逻辑和实践演进逻辑。省思历史,未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重塑义务教育发展资源配置观,建立积极差异化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探索实施教育增值性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和各类学校正在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懈努力,通过加大投入,努力 让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建设均衡起来;采取结对、捆绑、兼并、集团化等多种形式从软件上努力促进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做法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出现的问题也值得认真反思和研究:首先,最适合 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什么? 其次,学校规模过大是否背离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其三,均衡是相对的,不 均衡是绝对的。其四,教师才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9.
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是现阶段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在区域教育中有效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关键举措。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区域空间要素与义务教育成效正向关联,区域空间集散对教育资源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区域空间差异使教育生态优化具有实施可能。但在义务教育生态发展过程中引发了教育生态空间结构性不均衡、空间资源要素利用率不高和空间生态循环持续性不够强等问题。实践来看,打造良好的区域空间生态是提升义务教育区域质效的可行路径:要从个体生态到群落生态,打造义务教育生态链;从割裂合作到协同治理,提高教育组织系统性;从要素富集到空间平衡,尊重教育发展竞争性;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提高义务教育平衡性。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中国教育的"关键词",也是今年的"热点词"。2012年6月14日,在"北京2012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教育督导工作者与专家学者共200余人齐聚一堂,以"公平、优质、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督导评价"为主题,分享各自的思考与实践,探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督导评价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