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鞣花酸是一种多酚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病毒、保护肝脏及心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在查阅近二十年文献的基础上对鞣花酸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开发鞣花酸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是一种在蔬菜、水果、茶叶等广泛存在的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肝脏保护等多种药物活性以及抗肿瘤作用.肝细胞癌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的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大量报道证明槲皮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增加化疗药的抗癌作用以及改善肝功能等方...  相似文献   

3.
核桃自古以来一直是民间常用中药.目前对核桃树及果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尤其在其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受到医药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核桃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醋酸致痛法和耳肿胀法研究海枫藤茎叶提取物镇痛和抗炎作用,确证其是否含有具镇痛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海枫藤茎、叶的水提取物均能明显降低小鼠扭体次数,且叶水溶性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并具有剂量依存关系,同时叶水溶性提取物在较低剂量时就可达到良好的抑制耳肿胀效果,而且海枫藤中具有镇痛抗炎的活性成主要存在于叶中.  相似文献   

5.
拟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蕨菜中槲皮素提取工艺。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对蕨菜中的槲皮素进行提取,以25%盐酸回流水解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预备实验,对已有的单因素试验进行总结优选出三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优选最佳试验组合。得到最优组合为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60min,回流温度85℃,在最优条件下槲皮素得率为得到64.25μg/g。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了几种松柏科植物中的槲皮素,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进行含量的测定.色谱条件如下:C18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与0.4%H3PO4的水溶液,比例为40:60;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0mL·min^-1.实验结果表明,松柏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槲皮素,柏科植物中槲皮素的含量大约是松科植物的2-5倍,并且其槲皮素的含量随着科属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DR法和NBT光照还原法分别测定了槲皮素与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的配合物对·OH和过氧基O2·^-的去除率,并与槲皮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不同体系产生的自由基·OH和O2·^-,合成的六种金属配合物都能在特定的浓度范围起到最佳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用Griess法检测槲皮素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及ATP(三磷酸腺苷)、NA(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的血管内皮细胞NO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及NO分泌没有影响,但能拮抗ATP和NA对血管内皮细胞NO产生的促进作用,这个作用可能与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的抗肿瘤机制较为广泛,包括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近年来,对苦参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相关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本文对近年来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槲皮素与铬盐在无水乙醇中回流加热,用三乙醇胺调节PH至中性得到产物.合成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推测出螯合位置发生在槲皮素3-羟基与4-羰基及3',4'-羟基处.并采用TU—19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一系列不同浓度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摩尔比法确定Cr3+与槲皮素的配位比为1:1和2:1.  相似文献   

11.
在氨性介质中,过氧化氢氧化次甲基蓝使其褪色,痕量槲皮素抑制该褪色反应,基于此建立了抑制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槲皮素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10^-5~4.5×10^-4μg/mL,检出限为1.2×10^-5μg/mL.  相似文献   

12.
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目的]进一步探讨灵芝多糖免疫调节机理.[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对灵芝多糖在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黄氏多糖促进免疫细胞数量增长活性增强的药理作用已为众多研究实验所证实.[结论]黄芪多糖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尚未十分明确,近年来的BRM的提出也为黄芪多糖的免疫机制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合成的槲皮素氧钒配合物,利用TBA法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的·OH及Beaucharp法测定光照核黄素体系产生的O2-的检测方法,对其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并与配体槲皮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由2-脱氧-D-核糖体系产生的·OH,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100ug/ml)内,该配合物及其配体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37.1%和89.0%;对由光照核黄素体系产生的O2-·,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1.2%和84.0%。表明槲皮素在与VO2 配合后,其抗氧化性和稳定性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用卡拉胶将槲皮素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槲皮素修饰电极在pH=2.0~6.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出现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探讨了其电化学机理.槲皮素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电催化作用.催化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3.1×10-5mol·L-1~2.0×10~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下限达1.5×10-5mol·L-1.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筋骨草中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5μm,250.0×4.0mm);流动相,pH=2.08磷酸:甲醇为45:55;检测波长为370nm。标准曲线显示,槲皮素在2.24—22.4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92.0x+202.4,r=0.998。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1.67%,这表明本法是一种筋骨草中槲皮素的分析及含量测定的简便、快速、准确且重现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翻白草中山奈酚、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 iamonsilTMC18柱(4.6mm×150 mm,5μm),以M eOH-0.3%H3PO4(4:6,t/v)为流动相,365 nm波长,流速为1.0 mL.m in-1;结果: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良好(R>1.5),2组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RSD=0.6%;99.1%,RSD=2.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可为该原料药及制剂的质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测定铁包金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考察铁包金中槲皮素提取条件的影响。采用RP—HPLC对槲皮素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256nm;结果显示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n=6)。因此本方法分离良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香豆素类(coumarin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具有苯骈-a-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也是多种常用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香豆亲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抗凝结、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目前在医药、农药、食品、染料、光学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拟就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简要的总结概述,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作为中国传统药材的瑰宝,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疾病等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由于雷公藤对于自身免疫疾病疗效显著,且没有激素的副作用,近年来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大量研究开始探究其抗炎及免疫抑制的潜在机制。而雷公藤本身也存在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更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雷公藤在免疫相关炎性疾病临床应用情况,雷公藤抗炎和免疫调节的机制以及目前雷公藤减毒的方法,旨在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及科研工作者理解雷公藤的生物特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伤科宝1ml,0.6ml,0.2ml给小鼠皮肤涂药,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鼠耳肿胀,抑制率分別为72.1%,39.4%,9.7%;对鸡蛋清致炎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其效果可维持到4h以上,伤科宝对小鼠热板法致痛和小鼠尾根部加压法致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伤科宝涂药,可引起免耳皮肤温度显著升高,兔耳血管明显扩张,对实验性组织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