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实施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要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相互协调,不能彼此冲突;第二,要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与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优化组合,以最小成本实现控制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本文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重点为:着力抓好黑碳、N2O、CO2与常规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在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排放统计、协同控制政策制定与技术研发等领域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与我国的大气污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是大气污染预报与控制的核心研究工具之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大气污染排放的时空规律,进而再现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演变、清除等过程。模式开发涉及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生态学、大气探测与遥感、污染控制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复杂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大气污染数值模式在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中的应用实例,阐述空气质量模式在城市和区域污染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模式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并且因此产生的温室效应引发了一系列极端气候灾害,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通过利用全球首颗温室气体专用监测卫星(GOSAT)观测对流层大气CO2浓度时空变化,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区域碳源/碳汇信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大气CO2浓度增长速率,对于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薛婕  罗宏  吕连宏  赵娟  王晓 《资源科学》2012,34(8):1452-1460
摸清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和关系,对制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10年省际和行业面板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SO2和CO2的排放特征及二者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O2、CO2排放总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相似;SO2排放总量地区排放特征为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CO2排放总量地区排放特征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但西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远高于中东部和东北地区;绝大部分的SO2和CO2排放量来自电力、热力行业,黑色金属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个行业,其中,电力、热力行业的排放量最大,2010年电力、热力行业排放的SO2和CO2分别占行业排放总量的53%和55%;我国SO2和CO2排放量的相关系数r为0.806,且r西部〉r中部〉r东北〉r东部,各地区之间由于治理水平的差距导致相关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黑碳是细微颗粒中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可吸入的大气污染物,其主要成分是碳,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很大。黑碳被认为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导致气候变化的元凶,虽然都会导致气候变暖,但黑碳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气候强迫影响相反。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同,黑碳是一种短生命期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短,因此黑碳减排是短时间内缓解气候变化的最迅捷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除火山爆发、煤田、油田放出的有害气体及腐烂的动植物等自然因素造成大气污染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等均可造成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7.
区域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与挑战。建立我国自己的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通过各类预报方法与手段相结合,对细颗粒物、臭氧等大气污染物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污染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和预警,是当前城市及区域灰霾等大气污染协同控制与治理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占温室气体排放比例很大,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以江苏省62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测算了2001—2014年各县域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动、时空差异演变,进而开展了各县域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承载系数和农业经济贡献系数差异分析,根据矩阵聚类分析进行了空间区域划分,全面揭示了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性、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①全省排放量年际变化波动较大,2007年以后快速增加,年均增长4.37%,而排放强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降幅4.26%。②排放量空间分布逐步集聚,而排放强度则逐步均衡化,到2014年已经相对离散。③排放量、排放强度及ESC基尼系数较为合理,而ECC(经济水平-温室气体排放)基尼系数超过了"0.4"警戒线,仍有上涨趋势,应引起特别注意。④为凸显排放对农业发展承载贡献的区域差异性,将62个县域单元划分为四类:"高承载力-高经济贡献"型、"高承载力-低经济贡献"型、"低承载力-高经济贡献"型、"低承载力-低经济贡献"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的农业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策略。本文对县域水平进行时空差异分析评价与聚类,不仅为江苏省及各县市制定农业节能减排政策、实现低碳农业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从微观县域层面在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上深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大气污染治理中污染物排放权管控目标函数设定单一状况,设计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权跨区域弹性管控模型。基于公平性、效率和可行性原则,首先对模型构建作出3个基本假设,设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权的配额总量和管控路径,确定管控目标函数,包括企业目标函数、公平性函数和政府目标函数,构建跨区域弹性管控模型;然后将多目标管控模型转换为单目标模型,并确定模型的约束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求解模型的最优解;最后以广州市南沙区某垃圾焚烧厂大气污染影响区域的协同治理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与其他文献方法相比,运用该模型方法对大气排污权管控后,案例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更多。  相似文献   

10.
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共同承担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课题有关研究成果。包括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空气质量模拟及应用、区域气候模拟及应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及对污染物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污染物防控措施和效果的研究进展。主要阶段性成果包括:建立了基准年典型空气污染物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并分区域和行业综合评估了我国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利用区域气候模型对全国近十年气候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开展了典型地区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典型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城市群)空气污染指数(API)与不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揭示了气象因子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机理;对比分析了典型发达国家或组织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物防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并对未来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宋飞  付加锋 《资源科学》2012,34(8):1439-1444
本文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为研究对象,使用国际能源机构、世界银行、联合国、欧盟委员会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能源消费、CO2以及SO2的排放数据,基于能源消费的视角,以火电行业为切入点,根据温室气体和SO2主要由能源消费产生的,且CO:为主要温室气体的特点,对能源消费与CO2和SO2的排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欧盟进行的CO2与SO2协同减排进行实证研究,对其所采取的减排措施或者在预设的减排情景下计算其减排量,分析协同减排的前景,为我国进一步有效地对温室气体和SO2的协同减排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能源消费与CO2排放的数据,计算得出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以及SO2排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1、-0.2965、0.9357、0.9978;而根据中国能源消费与SO2排放数据,计算得出能源消费与SO2排放的相关系数为O.8738。表明能源消费与CO2和SO2排放高度线性相关,在进行CO:减排的同时可以协同对SO2进行减排。依据欧盟成员国首脑在2007年共同明确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至少实现减排温室气体20%的目标,计算得出2020年欧盟火力发电行业可在2007年的基础上减排4.92MtCO2,与此同时SO2可减排218.05kt。因此,根据欧盟等发达国家协同减排的经验,我国在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硫协同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清洁能源,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约束下,近年来,中国风电规模也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风力发电过程虽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和污染物,但从产业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在设备制造、运输、安装、运行、废弃等环节也会带来...  相似文献   

13.
易兰  赵万里  杨历 《科研管理》2020,41(10):134-144
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同为中国面临的两大严峻环境问题,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治理机制上,过去一直由环保部门和发改部门分而治之。随着相关治理工作的推进,分而治之的机制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政策重叠乃至互为掣肘的弊端,相应的治理机制创新也因此形成了重大需求。2018年,中国国务院实施机构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被划转到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随即明确了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战略目标。建立怎样的机制才能切实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政界、学界、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这项需求,本文基于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和危害形式差异较大,但却“同根同源”的特性分析,阐述了两者协同治理的科学基础,提出了协同治理的机制模型,为我国有效实施绿色创新战略,积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晓红  张嘉敏  唐湘博 《资源科学》2022,44(12):2387-2398
工业是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国家推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力军。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工业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行多重调节模型分析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中国工业存在明显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即在大气污染物排放当量减少的同时会显著促进碳排放量的减少;②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规模是影响协同效应的重要调节变量,其中能源效率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正向调节效应,而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规模对协同效应呈负向调节效应;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影响机制差异明显,不同调节因素对协同效应的影响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产业结构因素对各地区协同效应均产生较强的调节效果。最后,本文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和区域差异化策略等方面提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风险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飞  董锁成  李宇  黄永斌 《资源科学》2014,36(4):801-808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排放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本研究从环境压力水平、环境压力强度方面选取11项农业污染风险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东部沿海地区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的风险,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将东部沿海地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农业污染风险区。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都市区、河北省南部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及沿海地区、上海都市区、闽南地区、广东省西部地区及海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农业污染风险尤为严峻。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环境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因地制宜的农业环境经济政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空气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直接受局地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空气质量也受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详细阐述了2001-2010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假设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稳定,结合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探讨未来各气象要素的可能变化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①气压、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3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气压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气象要素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未来京津冀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降水量在2020s呈下降趋势,而后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在2020s和2050s呈下降趋势,而后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③SRES A1B排放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北京的API指数变化幅度远大于天津和石家庄,3个城市在不同时段的API指数变化峰值均出现在6月份。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掌握中国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水平及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目前中国PM2.5污染程度整体较重,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和舟山3个城市达到年均值二级标准,邢台、邯郸和石家庄3个城市PM2.5的超标天数比例超过70%;②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③从浓度水平来看,沿海城市总体优于中部内陆地区,污染最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地区;④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气候、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全国PM2.5污染状况区域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8.
马冬菁 《科教文汇》2011,(24):77-79
休闲娱乐场所是人们在闲暇之余放松和娱乐的场所,更加应该重视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其中,有机有害气体是室内有害气体的主要部分,也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该气体主要包括甲醛、苯系物以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设计师除了要考虑休闲娱乐空间的功能性、文化性和娱乐性外,也应该重点考虑空间设计的空气污染问题,适度选择设计风格和慎重选择装修材料,合理设计空调和通风系统以及精心配置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19.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恶化的现状,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利用鞍山、抚顺和本溪的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数据,采用Daniel的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鞍山、抚顺和本溪2001~2006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6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月降尘、PM10全部年份超标严重,SO2部分年份超标,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鞍山市区各类污染物变化不显著,除SO2略呈上升趋势,其余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抚顺市区除PM10呈显著下降趋势(p<0.1),其余污染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NO2呈显著上升趋势(p<0.1);本溪市市区各类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季节和空间差异显著,冬春季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夏秋季,工业区、交通区显著高于居民区、清洁区.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各个市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是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需要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区域整体上提高大气环境容量,从而改善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