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海伦 《文教资料》2010,(29):37-38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时代,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面临挑战,年轻一代似乎失去了方向.内心充满失落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精神和思想的困惑、内心和现实的矛盾冲突,经过微弱的反抗,展示了自我的矛盾.继而通过宗教启动产生顿悟,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获得内心和世界的和平相处.完成从“天真”到“经验”的成长过渡。本文针对塞林格的小说《弗兰妮与祖伊》,对以上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塞林格的创作,尤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可以看到塞林格人生梦想中所孕育的"生命超越"情结.霍尔顿的流浪及其寄于"孩子"身上的那份承担与保护,倾注了作家以内心的片刻安宁和生命的瞬间升华来求得一生生命超越的精神参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有着微妙的关系.塞林格对东方文化的向往,不仅深化了他的创作,也成就了他的神秘人生.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生态批评文艺理论分析“大自然”这一形象在美国小说家J.D.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中的体现。并借用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塞林格将主人公霍耳顿刻画为他的精神肖像,通过剖析霍耳顿在现代社会生态失衡,精神危机的大环境下苦苦追求纯净真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揭示出塞林格的生态情结。  相似文献   

4.
"阴阳刚柔"、"万物化生"借阴阳的生态转换与生命的生成节律来说明宇宙的发生及万物的起源,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智慧和生存智慧."阴阳刚柔"、"万物化生"不仅是艺术生成及诗意性存在的内在依据,而且是中国艺术生命精神产生的动因.它确立了中国艺术以体现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价值基础和以表现生命的诗意,弘扬人的生命精神为最高原则的审美境界."阴阳刚柔"与"万物化生"的智慧作为生命思想的所指.必然使中国文艺具有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生命色彩与诗性智慧,这就确立了中国文艺以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价值基础和以表现生命的诗意和形而上的境界为动因的独特的生命艺术范式.中国艺术创生的动因源自阴阳二气的变化、转换而与人的生命活动的交融,而对审美主体而言,艺术创生的发生则基于生命精神的寄托,审美主体借艺术之载体的运行而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提升审美境界.从这种意义上看,艺术审美一定程度上也是表现这种平衡性的审美.其中动态的审美心态与虚静的审美心态实际上是阴阳之气、刚柔之性的融合变化,并在人的心灵中的不同反映,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真正的艺术杰作必须在协调好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5.
《达生》是《庄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庄子重"生"的思想。达生即通达生命,探索并通晓生命的实情,探讨如何处理生命、生存、生活、精神、心态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畅达和自由。本文旨在解读《达生》及《庄子》其他相关篇章中关于达生的思想,从而发觉其蕴含的自我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前概念",克服"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是化学教学的难点。《以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课为例,通过实验、实物、模拟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矫治"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及规律。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要处理好讲与做、师生交互主体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写实油画,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经过几代画家的不懈努力,已具备了本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品格.讴歌人类文明、尊重传统文化、强调人文精神、注重生命体验、关注真切情感、提倡科学态度、崇尚严谨方法、完善艺术语言、追求精品意识,使弘扬写实风格的艺术家们对艺术本体、社会与人生观察有了比较成熟的表达方式.通过写实油画,也反映了社会活动和人们精神与品格的真实,显示出艺术家对"写实"这一艺术方式的执著追求和具有深刻的"中国风格"的人文体验,表明饱含技术与思想含量的这一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底蕴有着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生命得到发展的教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旨趣和愿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把学生看成是移动的“精神花园”,让其精神之树自由生长,精神之花自由绽放。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案例:曹禺《雷雨》中:周朴园为偿还良心欠债,赶走鲁侍萍时递给她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迟子建《热鸟》和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少年主人公形象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他们性格特征中共有的叛逆性的特点。这一少年叛逆形象对于了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成长历程以及文学作品中青少年形象的塑造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具有导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份量很重的文章,不是因为篇幅长,而是它那沉甸甸的思考、沉甸甸的感情及沉甸甸的语言,它带给人的是心灵的震荡、思想的启迪,它给学生的应是思想的冲击、情感的洗礼、哲理的升华。刘锡庆先生在《中国当代散文欣赏》中谈到,“从‘情感——性灵——心灵——生命体验’这不同的层面,散文已超越了‘实’生活而进入了写‘虚’的精神的‘内宇宙’”。“散文中的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也就和作者生命中的‘独特性’息息相关。它可遇而不可求。”“这个层面作者做的是生命运动。”“《我与地坛》即是一篇很优秀的…  相似文献   

11.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J.D.Salinger)(1919—)以他至今为止唯一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15年)闻名于美国当代文坛,被誉为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塞林格这位犹太籍作家有着与主人公相似的少年生活及成名后神秘传奇的遁世生活引人注目,更主要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的美国青年,……三十年来,美国历年的一批批中学生、大学生没有一个不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究塞林格以非浩翰巨制的小说而走红美国名闻国际,甚至成为美国许多学校的必读物,自有其新颖独特之外,本文试就这部小说的思想、艺术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师陀的散文集《上海手札》与散文诗集《夏侯杞》分别以"新闻通讯"的体式和散文诗的形式,共同构成了师陀在上海的战争时期的生命史与灵魂史,是作者这一时期精神历程和生命体验的真实写照,传递了师陀与上海同呼吸共命运的战斗激情与生命体验,表达了对战争中的社会与历史的臧否,深入反思了战乱年代中生命的存在。在自觉的生命意识指引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对战争中的人性、生命价值与历史宿命的冥思中实现对上述散文情调的理性穿透,完成了对战争世界的冷静呈现与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3.
黄河工艺美术是黄河文化中的奇葩.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传承弘扬黄河艺术精神,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从丹纳《艺术哲学》"三要素"看黄河文化 19世纪,法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提出了艺术发展的三要素:种族、时代、环境.就黄河文化来说,也体现着这"三要...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体验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是指人们通过亲身艺术实践所获得的一种深层次的、与人类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心感受.探讨艺术体验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其目的是人们重视艺术体验在儿童教育中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们在艺术活动中获得艺术体验的必要条件和几个显著特征,并从美学、心理学和我国艺术教育现状等视角阐述了艺术体验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尊重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独特的生命感受。那么,如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彰显生命的色彩呢?我不停地探索着……【案例】教学《夏天》,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为雷雨前配一幅插图。设计师必须要寻找"画什么"和"怎么画"两个落脚点。于是,孩子们开始仔细研读课文,寻求依据。"湖水也烤热了。"老师请教,"用什么颜色画最恰当?"这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遁世作家"J.D.塞林格在其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独具匠心地塑造了霍尔顿这一叛逆的青少年形象,用富有特色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霍尔顿在步入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危机和成长痛苦。本文对霍尔顿的成长历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正>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生命情趣的课文,如《放小鸟》《乌鸦喝水》《小松鼠找花生果》《小动物过冬》《小鹰学飞》《变色龙》《金蝉脱壳》《人类的"老师"》等。其实谈到生命情趣,课本中还有很多。在这里,笔者以动物为例,谈一谈生命情趣的教育。一、以心观心,体验生命的意义以心观心,可以在静观默察中,在对动物的观察中,体验生命的意义。这样,孩子们在内心捕获了快乐与理趣。这是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呵护与珍惜。这不是让孩子"认知"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日常教学中,怎样在有限的课堂上实现这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呢?我以为,我们要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我以我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生命生命》一课为例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一、深钻教材,把握重点,做到胸有成竹《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的散文,作家杏林子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沈从文生命体验入手对《边城》意蕴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整体性观照。通过对《边城》情感结构形式的分析探寻《边城》情感基调即忧郁、忧愁的色调:通过对《边城》所营造的桃源梦境的抒情话语分析阐明了《边城》中桃源梦境的具体内容和现实依据,揭示了桃源梦境是沈从文生命体验的诗意凝结;通过对《边城》中爱情、婚恋故事叙述的分析,揭示了《边城》中桃源梦境与作者忧郁情感及对现实、历史精神的感悟的多重艺术视境融会所形成的象征性意义簇群,从而在艺术整体性把握中实现了对《边城》,意蕴的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朱先生是《白鹿原》中唯一一个有完整生活原型的人物。朱先生的生活原型是清末举人牛兆濂,也是程朱理学关中学派的最后一位传人,不仅学识渊博,且有铮铮铁骨。但是,《白鹿原》书中的朱先生作为艺术形象超越了生活真人牛才子,朱先生从精神和心理上已经摆脱了生活原型的束缚,不但包涵着作者的人生经验和艺术体验,而且已经成为具有自己独特生命和个性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