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英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之现象,影响了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承袭传统,中西合璧,有利于把语言学习与中西文化学习有机结合,这是学生今后从事跨文化交际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怀化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这一问题,必须优化课程设置,建立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丰富现有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开设实训项目,拓展第二课堂;加大师资培养,提高英语专业教师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当今英语专业学习中,许多学生面临跨文化的影响,学生在跨语言的学习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语言迁移,这也是英语学习、双语融合、语言教学面临的困境之一。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在课堂设计中灵活融入一定的特定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在文化气息中学习并掌握英语中的潜在内涵,从内心深处接受英语的学习,这也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同步注重构建浓厚的文化涵养,将更多的优秀文化同步到学习中,为自己以后的政治定位奠定基础。同时要求教师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注重教学模式,使得英语专业教学在推动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同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实践中,既要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相结合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的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国金 《英语广场》2017,(4):106-108
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规划中的必修课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升。现如今在很多大学英语课程中英美文学课程受重视度不高,因此就英美文学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深度结合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在分析英美文学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结合大学英语开展英美文学教学。  相似文献   

5.
李海峰 《英语广场》2016,(12):56-57
传统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弊端日益凸显,尤其是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为改变传统教学的现状,提高旅游专业英语人才的水平,笔者认为在旅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采用体验交际法,可以摒除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强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未来工作的竞争力。本文结合旅游英语专业的特点和课程设置要求,阐述体验交际法在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现状、综合素质的拓展以及语言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英语文化知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需要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对高校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现行的英美文化教学不论是内容还是目的都过于单一。本文从"5C"外语学习标准入手,通过分析文化知识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英美文化教学现状,探讨英美文化对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外语教育的5个目标,对英语专业文化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承载文化.文化反映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因而文化教学应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层面,渗透在不同的课程中如词汇教学、听说、阅读、文学等.文章探讨了文化教学的原则及英语专业不同课程中的文化教学方法,指出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利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9.
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对文化的了解至关重要。然而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言而忽略文化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调查及反馈对《中西文化常识》这门课程的教学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归纳出该课程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突显出来的一个普遍现象---英语文化意识缺失入手,论说了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性,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教师应建立"联系文化学语言"的思想,注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知识输入,使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发展学生文化语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语言的灵魂,学好语音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但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被忽略,尤其是非英语专业普遍存在学生英语语音差及语音教学缺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语音训练的必要性,并结合我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后期拓展课程"高级英语语音实践"课程实例,提出有效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发展必须面对现实问题,如学分调整、实践知识应用效率等。语言类社团可以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对夯实专业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语言类社团实际承担着第二课堂的责任,是语言专业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加以应用和提高的场所。本文通过调查高校集中实践教学课程的现状,发现和分析高校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多样化的改进意见,意在提高第二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建设。  相似文献   

13.
学习观念影响课程设置与教学决策。通过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探讨相应的教学技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在语言学习观念基础上实施的教学方案调整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效率,发挥了教师作为“课程发展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琼 《海外英语》2023,(11):103-105
混合式学习借助计算机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模式。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升学生学习行为为目的,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从根本上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课程教学改革引入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是进行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一种系统尝试,它既强调了英语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训练,又特别强调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教授,并兼顾了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这对于课程教改这一学术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本文将引入"专门用途英语"这一理论依据来阐述,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社会需要在相关学科内容和英语语言内容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通过英语语言学习相关专业内容,又通过学习相关专业内容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并要求英语专业在进行学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和扶持对其他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使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教学上有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在学科发展上产生新的研究领域和关键点,并协调专业和学科语气成果,即在英语专业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据本学院的具体情况,使英语专业课程的内涵不断的优化,提供英语专业人才的能力,以达到英语专业大纲要求的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专业一年级基础英语课在学生四年专业学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帮助学生适应英语专业学习,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关键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尤其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文化知识的输入;教学方法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而应博采众长,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专科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解英美文化的机会,还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身的思想素质。在专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迫切任务做出英语教学应有的贡献。本文通过对1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实施访谈,希望了解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困惑和文化教学在中国非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提高非英语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策略。研究表明,目前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培养虽然存在不少困难,但是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采取积极的教学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基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英语专业课程中“赋权增能”理论内涵和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实施路径。《英语语音》课程旨在突破传统语音课教学模式,更新课程考核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音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梁春兰 《广西教育》2023,(15):86-89+94
本文基于英语专业视听说课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教学互动缺乏、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等问题,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的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英语专业视听说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其语言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