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同时,这也将导致贫困大学生拥有和他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形成自卑、抑郁、焦虑和人际交流障碍等心理脆弱问题.高等院校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也非常之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高校在教育中必须要究其产生原因和表现问题,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合理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表现问题,并提出了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竞争变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在校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学校、家庭和贫困大学生本人等来共同完成,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本人要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或者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问题,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数量也日益增多,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改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总结了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困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从马家爵事件以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和社会在关注大学生贫困问题并努力为他们解决经济负担的同时,却忽略了他们由于家境贫困而导致的精神压力和负担。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自卑、焦虑、孤僻、敏感、多疑、嫉妒等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扩招使得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他们是高校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如何资助和关爱贫困大学生对于创建和谐校园,实现教育公平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资助和关爱贫困大学生两个角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糜泽敏 《文教资料》2008,(8):216-218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扩大,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从心理和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潘涛 《考试周刊》2014,(49):165-166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扩招,贫困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近年来高校教育成本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面临高学费的压力,在一系列助学体系的帮助下,"上得起学"只是贫困大学生开启人生课程的第一步,而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5,(4):21-24
农村贫困大学生消极心理的产生在于其所处阶层的劣势与当前时代成长环境相互交织造成个体价值理念的错位而引发的,因此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标本兼治,需要充分发挥价值导向这一杠杆作用,建构一个充满正能量导向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心理素质,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高校应从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调整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日益凸显。贫困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他们因贫困而引发的思想及心理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为此,本文以人文关怀为理论视角,立足于贫困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以及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本途径,即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个性特征培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情感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贫困生的健全人格,以促使他们成为具有自强、自立、感恩品格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弱势群体,经济上的贫困给其成长带来了各种压力,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由贫困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人际交往退缩、心态消极和焦虑等四个方面.高校在帮助贫困大学生"经济解困"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解困",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为基点,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
陈海鸿 《林区教学》2011,(11):125-126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缴费上学已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但随之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大学生,特别是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发生了困难,从而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已成为党、国家、社会公益及高等院校等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各种资助政策,以支持他们能够完成学业。为贫困大学生建立完备的信息档案,开辟“绿色通道”,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心理贫困"称谓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心理效应.应采取积极关注、正确引导,发扬贫困生优良心理品质,加强理情教育和提升自我效能感等措施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 《教育探索》2008,3(4):116-117
大学贫困生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而出现的特殊群体。当代贫困大学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他们不仅身负沉重的经济压力,而且还要承受着因物质贫困带来的诸多精神压力,其心理负荷远重于一般学生,更容易引发诸多心理困扰,造成各种心理缺陷。关心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其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高等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罗伏生  肖祥 《文教资料》2009,(9):223-225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困难对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怎样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术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当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贫困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严重制约着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国家、社会和高校在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随着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认识逐渐清晰,高校应该将研究的视角放在他们人格特征的培养上,以增强他们人格当中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提出的乐商概念对于贫困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在上升,已经形成高校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针对这一群体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不仅要给贫困生以经济解困,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解困。同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不良思想表现,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人方面的原因,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由此引发其他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成长、成才和自身的发展.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观念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活动层面入手,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困扰,使他们恢复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大学校园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机:认同危机、就业危机、贫困危机、安全危机,尤其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精神危机。这些危机给大学的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转变教育的理念,如何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成长,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是摆在每个高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关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这座向往已久的象牙塔,随之带来的便是大学应届毕业生面对更加沉重的就业压力,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相较非贫困大学生而言就更为显著,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状态和解决方法的研究,对于高校来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