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靖姑是闾山派女神,也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其信俗文化在柘荣有广泛的传承,迄今600多年。但是由于社会变动,陈靖姑信俗传承在上世纪40年代一度近乎中止,直至90年代开始复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开展,陈靖姑信俗的宗教性逐渐减弱,民间主体被动化的改变等,显示了列入"非遗"后政府对民间信仰的强力在场。虽然如此,民间信仰类"非遗"想要更具生命力,需要政府建立群体性传承人制度,并搭建与相关人士平等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和批语。元杂剧公案戏中"判词"包含了很多元代的文化讯息。较之历史上的法律判例而言,元杂剧中"判词"呈现出重视编造故事、突出人物塑造、表达人物道德诉求等特征。元杂剧中"判词",其呈现出的法理性、法律适用与历史真实性等,并不都与元代的法律相一致,它更多的是反映了元代下层民众对历史传统中儒家道德以及文化惯性的心理期待与追忆。"判词"中出现的思想内容杂糅、理想化形态等特征,亦可以从其创作者身份等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正"雅"与"俗"是一对相互对应而又密切关联的概念。作为一般的社会概念,高尚、文明、美好为"雅",反之,庸鄙、俚恶、粗陋则为"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雅"与"俗"分别指正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的下层文化。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堪称是对这两大文化层面分野对比的鲜明写照。将上述意识来看待人群,歌《阳春》《白  相似文献   

4.
黄溍为元朝著名儒家学者,其生平几乎与元代相始终,其人品、文品和学品于当世备受赞誉,师事者众多。在文学思想上,其“师心”、“任气”等观点对明朝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有着先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女性是杂剧作品中着力刻画的一类形象,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较之前代相比出现了新的性格特征,她们试图挣脱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挑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一女不嫁二夫"的传统文化观念。这种叛逆女性形象产生的背后是元代独具风貌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多元化、创作主体心态,受众审美趣味的共同作用下,叛逆的女性形象在元杂剧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正就城市整体格局来说,杭州文化是有"山头"的。杭州俗文化以西湖东南的吴山为代表,雅文化以西湖北面的孤山为代表。在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葛永海教授看来,杭州市民文化的最大特征是雅俗共体——琳琅满目的商品、诱人的美食……要说杭州最有市井味、烟火气的地方,当属吴山夜市了。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竞渡文化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认为,竞渡文化从其产生发展到现代,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生产生活为特征的原生态无意识竞渡文化阶段,即史前文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龙神图腾和巫术文化为特征的初始竞渡文化阶段,是龙舟竞渡的雏形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与端午节俗结合和纪念先贤为特征的节俗竞渡文化阶段,是"龙舟竞渡,纪念屈原"这个具有凝聚力主题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第四个阶段是以朝廷主导和民间文化融合为特征的娱乐竞渡文化阶段,其主题从唐代充满阳刚之气的竞技民俗,转化为了带柔媚之风的大众化娱乐民俗;第五个阶段是以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特征的现代竞渡文化阶段,随着龙舟被列为正式体育比赛项目以及竞渡新形式的出现,竞渡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嘉兴,处于沪杭铁路的中心,嘉兴南湖又是江南文化空间的一处胜地。民国报刊中有大量关于嘉兴南湖的报道和记述,其内容展现了嘉兴南湖以"烟雨楼—船娘—诗歌"为主体的形象,同时其也是兼具雅与俗两重特征的江南典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报刊中的图像较为生动地描述了南湖的风物与人情,文人笔下的诗歌更是提升了南湖的文化品位,清新质朴的南湖船娘与名扬海内的烟雨楼共同吸引着四方游客。民国报刊的报道和记述,使嘉兴南湖的形象更加生动和清晰。  相似文献   

9.
"百家讲坛"的文化定位应该是"百家",而不应该是造就明星学者。在相当长一个阶段,许多人把央视的"百家讲坛"定位于通俗的文化宣讲,故事性、趣味性似乎才是立足于此的标准。应该说,通俗并不等于媚俗、就俗,"百家"之家也绝不应该仅仅以故事性与趣味性作为"立坛之本"。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民俗文化因素:要"辨风正俗";基于法律文化因素:应强化"法治";总和民俗文化与法制文化:"德"不可失,"法"不可违。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都拥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该文从节日食俗和祭俗两方面出发,分析了食俗中的稻作文化象征及特色祭品,阐述了祭俗中的春耕、丰收、祈雨、祭魂、蓄牛魂等稻作仪式,丰富了中国、越南两国跨境民族的节日文化研究内容,对深化中越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民族文化研究需求,对稀有剧种"耍孩儿"的历史与构成,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探源和科学解释.认为其渊源与早期道情、宋代说唱、元代小令存在某种联系,艺术形态上则保留了某些中古特征.解释了"耍孩儿"独特唱法的本质属性及产生的地理人文原因,指出其具有仿生学的意义,在"非物质文化"中具有多方面的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过岁月沉淀后形成的农俗文化是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已成为云南本地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云南普洱地区主要围绕茶山、林地、水稻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最终由茶俗文化、养生文化和稻作文化等共同组成了具有多民族特色的边地文化。基于普洱地区多民族农业习俗的“农俗文化”用二十四节气串联茶俗、养生习俗、稻作习俗、建造筑物习俗、吉祥文化和特色民俗活动6个部分,该课程内容具有民族性、功能性、工艺性和文化性。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继续继承、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俗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繁华的商业街西四附近,有一座喇嘛教风格的白塔,高约50米。由于这一带高层建筑不多,所以在远处就能看见这座白塔。白塔是由外周人设计建造的.据史书记载,至元八年(1271年),也就是蒙古改国号为元那一年,忽必烈下旨从尼泊尔聘请建筑师阿尼哥及80名工匠,耗时8年建成了这座白塔。元代的北京处于地震多发区。从元朝定大都开始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元朝灭亡为止的不到100年时间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俗话说"百里不同俗",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受到居住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生产民俗活动也显示出各自的差异。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覆盖音乐、舞蹈、建筑、医学、历算、文学等许多方面,以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半夏 《文化学刊》2009,(6):188-190
按照中国正统的文艺观,兴盛于元代的曲(即一般意义上的散曲与杂剧的总称),是古代韵文中比较具有俚俗味道的东西,因而,其不被传统的主流文学所看重,则当在情理之中。这自然涉及到一个雅与俗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雅与俗虽然确实是处于同一范畴中的相对概念,但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对立关系。雅并不简单等同于高雅,俗也同样不能简单等同于低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立足韩国古代的傩文化,重点分析韩国的古代傩俗,特别是葬傩俗。韩国的驱疫和送葬是全部从中国引进的两大傩事,形式与中国大体相同,但葬傩俗的形式和相关史料记载却比中国的更加丰富。所以,本研究从葬傩俗发展的背景、火葬制度、送葬的程序及丧服四个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高丽时期葬傩俗进行探讨,介绍当时的葬制,揭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状况,并进一步讨论当时中国对韩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以纪实风格为基本特征、以文化传承为现实目标的纪录片,是中国推行文化外交、传播民族价值观念的重要影像载体。面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与对外传播的"文化逆差",如何在拍摄主体选择、叙事模式创新、对话式语境构筑等方面跨越东西方文化障碍,是中国纪录片践行"影像大使"文化责任、实现民族观念国际表达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9.
要作为人类探寻顺应"天道"的原始智慧和原始知识系统,巫术堪称人类的原始智慧。受当时科学文化的制约,人类先民对原始巫术的敬畏,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公序良俗与文明。要正视时下此起彼伏乃至甚嚣尘上的巫术情结与风尚,"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辨风正俗,祛魅驱霾",祛除文化的"巫术化",消解文化的一切旧渍新尘或说积渍新污,正是当今需要深入研究中国巫术历史和巫术文化意义所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史上一度十分辉煌的巫文化的最终归结,应是从原始蒙昧而有冒昧的幻象意识升华为对大自然的敬畏,升华为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礼俗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进行全面综合论述的文章。通过对"礼的种类"、"礼的起源"、"礼之实"、"礼与仪"、"礼与俗"等题目,从形式到内容,从表象到实质进行考察和探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礼是以仁义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是调剂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形式。它所具有的熏陶作用是其他形式的社会规范所不能替代的。当前,报上登载某些地区或学校的青年学生为立志而举办"成年"礼仪。这就给社会提出一个课题:如何使传统的礼仪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新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