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大量劳动力转移相伴随的是其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及社会融合问题。对随迁子女而言,教育融入是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教育融入”为视角,论述随迁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挖掘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如何使随迁子女顺利实现教育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虚拟实践"的虚拟性分析 "虚拟实践"包含了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这也是一种实践,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一切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以达到对客体的改造和利用.另一层涵义,这种实践在cyberspace或者internet中进行,在以计算机为活动平台的空间中,人们运用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以高度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3.
鲁海涛 《现代语文》2010,(4):131-133
本文以20位越南留学生的作文为考察对象,对越南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习得偏误进行分析,梳理出了标点符号的书写偏误和使用偏误两种类型,分析了偏误成因,并对今后对外汉语教学中标点符号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术教育》2004,(9):57-58
学校简介:学校是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坚持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面向广大农民子女开展职业培训,确立了"一切为了农民子女成才,一切为了农村家庭致富"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5.
浅议家庭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美育是指家庭成员在一定美学理论的指导下 ,以主客观世界中一切美的因素作为教育内容和手段 ,对自我、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的 ,以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培养审美能力、塑造完美人格 ,促进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其核心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美育。家庭美育是一种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理念 ,是体现并渗透于一切家庭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艺术或教育方法。一、家庭美育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奠基教育和终身教育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创新教育和强调主体性的教育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健全人格和创造才能是要靠从小培养的 ,…  相似文献   

6.
苗壮 《现代语文》2013,(5):111-112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偏误是伴随学习者学习过程始终的。动词偏误是词汇偏误中的一个大类,本文以所收集的21篇留学生作文为语料,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动词偏误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动词偏误的类型以及偏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纠正偏误的两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阶段人学受教育作为一项权利,需要得到保障,这基本没有争议。但义务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被规定为以入学并完成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为唯一的履行方式,值得商榷。现实生活中,父母不送子女人学,一般有两种情况:以前较为常见的是因为家庭贫困,父母认为读书回不了本或者认为读书没用而致子女失学;现在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出现的情况是在经济文化条件较好的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维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然要追求实效。追求实效就要在如何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追求实效,既要摆脱以往的仅仅强调国家意志的内容模式或者以社会要求淹没国家意志的内容模式,也要使内容模式涵括教育对象需要,从而把社会要求、国家意志、对象需要在区分的前提下有效地结合起来确定教育内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实效的必然要求和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的存量人口和增量人口在向城市转移的途径选择上应该有所区别。存量人口的转移办法基本上是补救性措施.新的增量人口应通过新的路径把他们合理地转移出去,而不能够积累成存量人口问题。农村增量人口转移有两种途径.一是农民子女-学生(大学)-城市(镇)人口;二是农民子女-学生(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一部分城镇(市)人口和部分新农村人口。无论选择何种路径,农民子女接受教育是关键.它能使农村人口稳定地向高层次转移。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转移才能使重庆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前人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研究成果上,通过离合词的两种扩展形式分析了以英语为母语留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的偏误以及其原因。此外,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分析了留学生使用离合词带宾语的偏误情况,并针对这些偏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礼仪”谈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 ,是人们为人处世的标准和依据。古代的家庭教育正是按照礼仪的规定 ,从子女幼年时期开始 ,以学会“做人”为宗旨 ,训练、教育和培养其具备“做人”所需的能力和品德。并以自身的行为、举止 ,感染和影响子女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磨炼他们的意志 ,养成良好的习惯、道德。经过教育和培养 ,在子女步入成年时 ,使之懂得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过度教育"是当前教育异化的集中表现,其表征为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学习时间过长,学习起点过早,学习过程过死、过严。这种异化是工具理性教育价值观的宰制、"有罪推定"儿童文化的规约、"超级儿童"观的偏误及制度化教育的规训与压迫之结果。要实现"过度教育"的自我救赎,就必须推进文化与教育价值观的改造,进行基础教育体制设计的调整,实现基础教育实践运行着眼点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语用偏误包括语用语言偏误和社交语用偏误两种,其中,社交语用偏误更容易引起文化冲突,甚至导致商务洽谈失败。为规避商务日语社交语用偏误,对商务洽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发生偏误的特征及原因,寻求提高社交语用效果的有效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外国学生习得汉语双音节动词时出现的语义方面的偏误进行研究,学生偏误分为词义偏误和语用偏误两种。其中语义偏误分为词义理解错误、近义动词混用两种情况。语用偏误分为句子主语和动词搭配不当和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两种情况。针对学生偏误,本文提出在动词教学过程中要以词项为单位进行教学,要加强动词释义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搭配语块输入。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平台”(1992—2015年)以及“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2016—2019年)为语料来源,主要以德语母语者的汉语学习偏误语料为例,对外国人习得汉语作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语料分析结果显示,外国人习得汉语偏误主要有语汇偏误和语法偏误两种类型,其中语汇层面主要存在词语误用、多词、缺词等偏误,语法层面主要存在成分多余、成分残缺、句型错误和语序错误等偏误,且以语汇层面的词语误用和语法层面的语序错误最为典型.基于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视角分析,外国人习得汉语教学应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强化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民以“举家迁移”的方式进入城市务工或者经商,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归属感的培养。文章阐述随迁子女集体归属感的重要性,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随迁子女自身角度分析了集体归属感弱化的原因,分别从抓好学校主阵地、打造多元育人环境,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等角度探讨培养随迁子女集体归属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尼采以权力意志为教育立法,力图从根本上改造现代教育,由此确立了冲突中生成的师生观。在他看来,师生是有着权力意志的独立个体,而权力意志追求自我强盛的本能赋予师生斗争的合法性,对抗成为了师生自我超越的一种方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抗自己,学生则在认识和肯定自我的同时摆脱教师的依赖,进而获得本真的自由。这种辩证的师生观具有肯定与否定的二重性,天然带有乌托邦色彩,但在审视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师生交往时亦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大趋势,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在此进程中,确实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迎接全球化的基础在于实行教育创新,建立一种能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体系是教育要面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以马斯洛的教育理论为基础,以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探讨一种能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模式,培养高校学生适应全球化进程所应具有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贫困对教育的消极影响,低收入国家和捐助者目前正在致力于加大社会保护力度,帮助贫困家庭及其子女.本文分析了低收入国家社会保护计划中教育转移支付的类型:对教育的直接资助、以教育行为为条件和有特定教育目标的补贴、没有具体教育目标或条件的其他补贴,最后指出转移支付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家教》2000,(8):57-59
1、我国儿童事业的特点是:爱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未来。2、父母在家教中对子女提出适度的期望,是对子女发展成长的一种良好的精神激励,也会收到理想的家教效果。3、挫折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儿童性格意志的锻炼和能力品格的培养,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4、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社会是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