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上海中学(以下简称“上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于2008年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在上海市中学中率先实施。该项目树立了学生发展的“志趣导向”(重“立志”与“激趣”的结合),着力探索以聚焦志趣为突破口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在“面”上注重构建学校课程期望图谱,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发展,在“点”上加强分领域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先从科技与数学领域着手,设置科技实验班与数学实验班进行探索,条件成熟时,再扩大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2.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12,(11):28-29
我国在由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问题。当前基础教育如何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实验,探求具有我国特点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基本规律,成为一个艰巨而紧迫的课题。上海中学在十余年的资优生教育探索以及于2008年在上海市中学中率先开展"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高中阶段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基本规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阶段,以聚焦志向与兴趣、激发潜能为导向的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将志向、兴趣、潜能合一作为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切入口,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构成作为基本载体,以基于一定领域的探究性学习作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主要途径,以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的整合作为学生创新的重要激活方式,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实质性合作为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资源助推力,形成了具有一定普适性、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吴敏  赵锋 《上海教育》2010,(23):38-39
创新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创新的兴趣和爱好,还要有创新的意志和毅力,以及创新的方法和技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现代化大学的共识,而在高中阶段,探索学生创新素养早期培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不仅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国家发展后备人才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潍坊市积极探索加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各项工作,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主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建立起了工作机制健全、课程开展普及、教学设施充足、师资配备到位、评价指标科学的学生创新素养"五位一体"培育体系,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互联互动、高效协同的创新教育工作格局,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工作提供了潍坊经验。  相似文献   

6.
彭素花  王洁 《上海教育》2023,(Z2):36-3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党中央从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发,将科技、教育、人才统筹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重视中小学阶段的早期培养。因此,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培育学生创新素养,而课程无疑是创新素养培育落地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张涵诚 《现代教学》2013,(12):14-15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闵行中学近年来对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该校,就该校围绕创新素养培育这一内容进行了采访,试图将该校就三维导向的创新素养培肖、多元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交流合作中教师团队的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呈现如来,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8.
莫凡 《教育评论》2023,(5):12-19
基础教育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的作为,主要体现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中:一是塑造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格基础,二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基础,三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视野基础。当前,基础教育存在若干阻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不利因素,如创新人格的塑造方法不当、创新能力的培育手段不力、创新视野的拓展路径不足等。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基础教育生态,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家庭育人生态,塑造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格基础;二是构建学校育人生态,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基础;三是构建社会育人生态,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视野基础。  相似文献   

9.
素养包括很多层面,高职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尤其重要。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佳载体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创新因子,这些创新因子既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发明、文化创新等各个层面,也体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章提出了构建"五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养载体。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呼唤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高中阶段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重要阶段,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奠基作用。高中阶段推进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关键要素有哪些,应当建立怎样的培育机制,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上海中学与多所大学进行了十余年实质性合作,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上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实践调研,明晰了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应把握育人观念、课程衔接、教学方式、管理平台、评价系统等多方面的关键要素,在机制创建上需深入推进集聚强潜能学生的高中与相应大学的实质性合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基础教育如何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实验,探究具有我国特点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基本规律,已成为一个艰巨而紧迫的课题。上海中学的经验值得借鉴。其在具体操作时关注四个方面八个核心内容:激活有潜质学生的内动力(社会责任与思想境界、兴趣与潜能的匹配),养成创新思维(思维的批判性与深刻性、跳跃性与缜密性),孕育创新人格(钻研与痴迷、坚忍性),基于兴趣聚焦领域的发展指向性领域(个性化的知识构成、基于一定领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实验需要对教育公平进行新的思考,认真应对挑战,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晓慧  朱轩 《职业技术》2022,(12):50-56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社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对智能时代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技术发展的视角对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评价要素及其培育问题进行探讨显得尤为必要。跨学科素养、计算思维与数据思维以及科技创新与伦理创新的统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对创新人才的新要求。文章构建了创新人才素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评价要素;探讨了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认为打造学科群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型师资队伍、创建人文智慧育人环境能有效推动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落地。  相似文献   

13.
林唯 《现代教学》2013,(9):15-16
作为现代文明进程的标志性内容,信息化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创新素养的重要表征。上海市闵行中学在提炼高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基本要素与构成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硬件建设和与之相配套的活动,从各方面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素养培育。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围绕整体建设评价机制、师资培训等方面陆续介绍该校如何基于信息化平台进行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关键阶段.科学选拔、精心培养是其关键.广州市执信中学以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内部学习动机驱动为理论依据,融合孔子"学思行结合"与杜威"做中学"的教育观点,提出基础层、技法层、应用层为基本层级的可扩展的汉诺塔式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育模式.学校运用汉诺塔选拔模式,以广州执信教育集团创新素...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参考》2013,(16):79-79
近日,"上海中学校外专家授聘仪式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链的构建研讨会"在上海市上海中学举行。在此次会议上,上海中学不仅将来校上课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工程、能源、环境、海洋、通讯、金融、法学等十多个领域的100位大学、科研院所的教师聘为校外专家,而且就"创新人才培育链的构建"这一话题进行了研讨。上  相似文献   

16.
创新素养的培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高中理科实验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逐步成为创新素养培育的主阵地。但目前的实验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评价方式单一等诸多弊端,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育的需求。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依托江苏省“高中STEAM创新实践课程基地”、理科创新实验室硬件优势及科技教育特色,通过理科实验课程的开发及融通实施,探索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新途径:培养创新人格,解决学生“愿不愿”创新的问题;培育创新思维,解决学生“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开展创新实践,解决学生“做不做”创新的问题。同时在建构主义、深度学习、生成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探索中等生源背景下创新素养培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加强不同学段的协调与统整,以课堂变革推进课程实施效果,以多元课程满足个别化成长需求。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积极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以课程目标一贯制、课程内容主题化,建构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实施的机制建设,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推进适才教育范式,提升教育效能、提高教育质量,以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的实现路径。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课程体系的建构,还需要不断完善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横向整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唐盛昌 《中学教育》2010,(7):16-20,15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型过程中,高中阶段大力推进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成为应有之义。为此,聚焦于优秀学生的培育,借鉴世界一流名校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自身有个性的、整体的课程框架,并付诸实施,就是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中学在对国际主流课程的实践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把握中国特色与学生的优势,从2003年开始致力于构建学校课程图谱并付诸系统实施,突显了可供同类学校借鉴的、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五个要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注重学生志存高远与意志磨砺,推进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匹配,不断激发学生成长的飞跃期,激励学生基于专门知识领域与数字技术整合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关系国家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出优质资源,做强品牌活动,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自2013年起,以探索创新素养培育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模式为着力点,以原有科创教育资源和工作机制为基础,整合优化校内外优质资源,创建卓越学院、晨晖学院和钱学森学院三大育人平台,统筹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法,对我国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框架进行探索性建构。该框架以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以国际上关于资优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理念为借鉴,以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三维说”作为一级指标的建构依据。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对三个级别指标进行意见征询,综合吸纳12位专家意见,建构起以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专业精神素养为一级指标,并包括12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的中国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框架,各素养指标之间呈现出互依共生性、权重均衡性与发展协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就“课程教学——嵌入式实践——主题拓展”三个方面提出针对师范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的培养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