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一般我们都习惯于从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城乡差距、贫富差别等宏观纬度来展开,而很少关注课程中内隐的公平问题。其实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公平,探讨课程公平对于我国当代学校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中的课程公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思考包括课程在内的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幼儿教育中的课程不公平有着多种表现,其产生与课程本身必然是价值负载的、社会差异的必然存在及盲目引入他情境中的课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的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活动、教育评价之中。从教育本身的角度研究教育公平问题,有助于我们形成科学的教育公平观。  相似文献   

4.
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都习惯于从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贫富差别、城乡差距等宏观纬度来展开.而很少关注课程中内隐的公平问题。在阶级社会里,课程作为官方知识的载体,它承栽更多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价值系统,课程内容本身是不利于被统治阶级子女的学习和掌握的。但这种不公平通常借助于奖励优秀、矛盾转移、公开选拔与隐性淘汰相结合等方式而合法化了。  相似文献   

5.
试析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公平是一个系统问题,它不仅包括教育机会公平,也包括教育质量公平。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是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充分体现。就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公平问题而言,它是学生的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位在课程中的体现。高等教育课程设计理应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设计最有价值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比较多,但很少深入地去研究课程公平的问题。应该说,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公平,探讨课程公平以及衡量课程公平的基本维度,对于我国当代学校课程改革是有意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的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更加关注如何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其焦点逐渐转移至微观的教育过程层面。课程作为微观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抓手,在技术促进下正在改革创新。该研究首先重新审视了课程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内涵,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包容性公平成为未来课程实施的重点。其次,在技术融入课程背景下,有四类创新课程被引向教育公平,即数字化课程、个性化课程、跨学科课程与弹性课程。最后,研究以OECD的调研报告为基础,分析了四类创新课程在促进教育公平实践中的国际经验挑战。基于此,研究希望在技术促进课程创新的实践中可以关注教育公平的多层内涵、发挥教师的决定性作用并积极开展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利用区域资源,体现学校特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不均衡。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课程公平在教育公平中的价值,使课程公平逐步成为教育公平的关注重点,要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建立优质校本课程交流共享的机制,注重学校的课程统筹能力培养,加强课程微观制度设计研究,推进区域内的课程合作开发,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和必要的支撑系统,加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公平分配直接攸关实质公平,如何将有限的课程资源在学生间进行公平的分配,既是学生应得课程资源的结构问题,也是课程实质公平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应得公平观下课程公平强调基础性课程、个性化课程、补偿性课程的结合。课程公平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作为课程资源是影响课程公平的重要维度,学校文化是把双刃剑,既能推动又能阻碍课程公平,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文化影响直接反映课程公平的程度。建设学校文化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课程公平,应加强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力和执行力,提供基础性课程支持;提高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个性化课程支持;扶持区域内薄弱学校,提供补偿性课程支持。  相似文献   

11.
1972年<教育修正案第9条>的颁布为美国性别公平课程的建构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美国政府和各种组织确立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改变女生在数学、科学和体育等课程中的不利处境,并开发出了专门的性别公平课程.重视性别平等教育立法和经费保障;注重性别问题与种族、收入水平等问题的交互作用;性别公平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一体化,是美国建构性别公平课程的主要经验.但美国建构性别公平课程的模式尚需进一步改革,<教育修正案第9条>所确定的平等理念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王惠娟 《时代教育》2009,(5):123-123
本文立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探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对影响公平问题因素分析,提出应建立公正合理的课程制度,应充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保证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形式上的教育公平主要是法律上的公平,即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实质上的教育公平指教育过程(尤其是课程)中的公平。我国现阶段学前课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主要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两方面进行分析。瑞吉欧课程对于实施学前课程公平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余桥  林群 《文教资料》2008,(34):84-86
本文立足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探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对影响公平问题因素分析,提出应建立公正合理的课程制度,充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保证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教育微观公平视角下,建构指向起点公平的课程架构新模型,建立体现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实践的新方向。校本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应从“效率优先的重点发展”转向兼顾“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最后形成“有效率的公平”双价值合拢的取向,以此改变原课程体系结构性、生本性、监管性缺失的情况,为每个受教育个体的良好发展提供更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实然、应然角度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平思想发展。马克思认为实然与应然具有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公平发展的应然价值追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公平思想是从实然逐步走向应然的起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公平思想是从实然逐步走向应然的动力,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公平思想从实然向应然有了新的迈进。中国社会公平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以实然为起点、不断向应然渐进的辩证统一的长期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吴支奎 《教育导刊》2014,(12):10-12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课程公平,课程公平的实质是承认知识多样化,倡导多种多样知识以“合法”身份进入课程。课程公平问题缘于课程作为官方知识的载体,通过课程分化和标定来完成知识的不公平分配。课程公平的实现可通过加强校本课程开发,重建知识伦理;推进冲突性整合,实现课程知识的多元共生;深化制度变革,调整课程知识的供应制度等路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课程研究多集中在技术层面,很少关注课程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本文揭示了课程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存在的课程伦理问题,认为课程运作过程中教育内容的选择、组织以及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科书代表着不同权力主体的意语形态和价值观,造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为此,在进行课程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育人成才为最终旨归,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与幸福.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既是一个由实践引发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由理论所建构的实践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教育公平都有为了教育的教育公平和为了公平的教育公平之分。为了教育的教育公平意味着将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本身的问题;而为了公平的教育公平则意味着将教育公平视为社会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组成部分;作为教育问题的教育公平则是实现教育理想的必要条件。当前理论与实践中教育公平多以公平本身为目的,教育公平问题被作为社会问题,程序性公平是主要诉求。但事实上,公平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教育理想的手段。教育公平应从教育本身出发,通过教育变革实现一种实质性的教育公平,即为了教育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课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微观化、具体化。在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视野中,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结果诸方面均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不公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公平,对农村基础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强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