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西游记》中"金鼻白毛老鼠精求婚"的白鼠直接来源于杂剧《西游记》中的"金女"。其他的"鼠婚"风俗及外来文化的"鼠"最多不过是"白鼠求婚"的文化背景。佛祖向唐僧师徒要"人事",唐僧只好把"紫金钵盂"送给阿傩,这不是佛祖贪财,而是让唐僧师徒达到"一丝不挂"、"六根清净"的境界,这个转换是通过阿傩的"微笑"来展现的。第二回的"三灾"的出现时间与后来不一致说明作者的构思中途发生了转变,"大闹天宫"的原型与现在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三家巷》中占很大篇幅的爱情描写虽然是为革命主题服务的,但出版后仍备受批评。爱情故事与革命主题的联合一方面与叙事人对材料的处理有关,另一方面与具体语境的接纳程度有关,而语境的变化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正因为50年代的具体语境已经无法为两者的联合提供合理的依据,《三家巷》中的爱情讲述才为批评家所诟病,但这恰恰成为中国文学现代性复杂特质的文本呈现。  相似文献   

3.
李洱的《花腔》以葛任的人生经历切入革命历史,深刻地表现了个体真实的生命历程与历史叙述话语之间的错位,显示了个体在复杂乖谬的历史情境中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生存难题和精神困境。作品用一种对话性的叙述策略重构了革命历史,消解了革命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4.
《革命之路》是美国现代作家理查德琊茨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出版当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该小说中耶茨不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中产阶级面临的婚姻生活危机,而且讽刺了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走向标准化的现象。该文主要借用女性主义批评的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当时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时代背景,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革命之路》这部小说,展示男权社会中女主角爱波由于被置于“他者”地位所经历的生活的压抑与困境,分析其“革命”之路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而揭露出女性寻求独立自由寻求解放之任重而道远,表明女性主义的发展最终应走男女和睦相处的无私之爱的道路,爱与合一才是幸福家庭生活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十七年”集体实验范本之一的《红旗谱》,在革命意识形态的指挥棒下,呈现的是一种革命历史化的叙事模式:革命的浪漫激情在历史成长的记忆中被激活;历史成为叙述的“主体”,直接从后台走向前台;英雄这种人格化形象在历史革命化进程中尽情表演和演绎。这种叙事方式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秩序合法性的一种确证和体认。  相似文献   

6.
1940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第一次修改,这次修改反映了毛泽东在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关系、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抗战建国的目标等问题上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过这次修改,毛泽东在上述问题上的认识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7.
姚雪垠的《李自成》从构思写作到全部出版,横跨“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及之后四个历史时段。其漫长的写作历程与戏剧性遭际,造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学史现象。重读《李自成》,既是对农民革命叙事工程的谱系梳理,又是对变革年代文学、历史与政治错综交结关系的深入挖掘、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苹 《文教资料》2009,(8):26-27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抛弃了理性,将身体话语置于作品的中心位置。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叙事风格都是从身体出发。本文尝试分析《香水》这一特殊文本,解读出其中的身体话语。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自我革命视域下重新解读《反对本本主义》是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和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研究的双重需要。历史维度而言,《反对本本主义》是反映党在思想路线上自我革命的经典著作;理论维度而言,《反对本本主义》蕴含着丰富的党的自我革命思想,明确了党进行自我革命的思想遵循、基本途径、关键环节和根本目的。实践维度而言,该文为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提供重大启示: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以历史凝结的传家法宝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学好马克思主义“必修课”,以强大理论武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把好实事求是“方向盘”,以科学思想工作方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协同推进“两个伟大革命”,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雷雨》自出版以来,其本中的序幕与尾声被一再地删除,执笔删除的是作自己,但真正的决定力量是无产阶级学话语的权力之手。在政治意识形态的干预下,《雷雨》本原有的“仟悔”叙事语言和“教赎”创作意图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1.
吴波  李大圣 《今日教育》2007,(11S):61-62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力作,由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翻译,长春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面世即好评如潮。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并反思了教育改革中面临的许多重要问题。作者坚信,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勒庞的《革命心理学》虽然揭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群体心理的革命行为,但从革命概念、革命领导者、革命受众、革命原因等多方面来看,其论述都是单向度的,可以说是单向度的革命,这与勒庞所处的时代及其对时代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和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有很多相似点,都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都写了战争下的女性。比较这两篇小说,有助于我们认识严歌苓和哈金完全不同的写作模式,同时也告诉我们,当作家们在想象"女性与战争"时,如何突破固有的模式,打开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阿Q正传》这个经典文本本身出发,对小说中“革命”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首先对文本中的主人公阿Q的朴素的革命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又从作者鲁迅写作小说的缘起以及时代背景的角度,结合作者本人所认为的革命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作者本人对于“革命”的基本态度是不能仅有政治革命,还必须有思想革命。最后从前辈研究者的成果中,进一步分析总结了研究者从专业阐释者的角度出发对革命问题所作的的深入理解和再认识,对文本内外多重交错的文学、革命和政治的多重角度来综合理解“革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托洛茨基对鲁迅文艺思想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研究。鲁迅对于托洛茨基文艺思想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文学与革命》日译本,该书阐述了托洛茨基关于布尔什维克文艺政策的思想。鲁迅不仅从日译本转译了该书第三章,还在自己的杂文和演讲中多次提到书中观点,并表示了赞同的态度。如托洛茨基站在政治家的角度指出,不应给文学家下什么命令;鲁迅则站在文学家的角度多次提出,写文章不能接受别人的命令。在1928年革命文学论战中,《文学与革命》中的一些观点也给了鲁迅精神上的支持。即使托洛茨基已经在权力斗争中失败,鲁迅仍不因人废言,继续表示“我以为他这话(‘不舍利害关系的文章,当在将来另一制度的社会里’)却还是对的”。  相似文献   

16.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导演姜文以寓言的方式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行了风格化的叙述与阐释。通过细读电影文本,本文认为,《让子弹飞》中最核心的问题意识是告别革命与继续革命的歧路彷徨,正是在这一点上,姜文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凸显和延续了20世纪中国革命者共同的执著与焦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说《色戒》的解读指出,在战争和社会转型时期人性被扭曲。女性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和社会人格,她们的躯体往往被异化为革命工具。反过来,用躯体进行革命的女性又往往遭到革命同志的鄙视和唾弃,革命和伦理因此构成了对女性的双重压迫。以易先生、邝裕民为代表的男性占有政治话语和男权话语的双重优势,终于成了"虎"。而王佳芝承受了革命和伦理的双重压迫,她的心理和情感困惑不仅导致刺杀行动失败,也必然沦为"伥"。  相似文献   

18.
朱老忠是《红旗谱》中最具艺术光彩的典型形象。他所走过的道路,既是旧时代中国革命农民自发反抗道路的一个终结,也是新时代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农民自觉革命道路的一个新的起点。在朱老忠这一英雄形象里,既糅合着旧时代农民群众美好的传统品格,又熔铸着新时代农民英雄的特质。巨大的历史深度,广泛地艺术概括性,深沉丰实的个性特征.充分显示出这一典型人物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9.
现代意义的"革命"涉及那种旨在实现政治和社会变革的群众运动,它与之前朝代更替中的宫廷革命和军事政变有本质上的区别。晚清很多思想家如章太炎、梁启超、梁漱溟等都曾从自己关心的角度谈论过近代"革命"。而章太炎对"革命"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革命主体的思考,认为革命者应该知耻、重厚、耿介、必信。  相似文献   

20.
陈崇正 《文教资料》2013,(34):12-13
在“十七年”文学中,革命与革命者的关系是定型的,革命具有天然的神圣性,革命者也都是笼罩着光环的英雄。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特别是在李锐的《旧址》和《银城故事》中,革命和革命者不再是单一的关系模式,而是处在多重的牵制和悖反之中,这种多重的关系最终使黏附于那些被扭曲的“革命”中的神圣,崇高,正义被消解。鲁迅的《药》可引发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