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许多中学物理教材都把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作为讲解光具有粒子性的典型案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光子与原子相互作用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也有可能发生康普顿效应,为什么产生的结果可能不同呢?换句话说,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发生的条件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发生的条件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把“康普顿效应”作为“阅读材料”,目的在于通过学生阅读康普顿效应来加深巩固对光的粒子性认识.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光散射理论的基本知识,对康普顿效应理解远远不够,应用康普顿效应解答有关石墨中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的相关习题,显得力不从心.其实对康普顿效应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碰撞过程中满足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一类问题的思考,这样既复习了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同时对康普顿效应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光学课程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为线索,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两种现象的物理本质及规律,联系和区别,以促进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4.
1927年康普顿因发现康普顿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我国现代物理学的先驱吴有训教授为康普顿效应的进一步证实和确认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邮票的背景图案就是康普顿效应,正面是面容清俊的吴有训先生.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回顾那段历史,感受前辈的勤奋和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5.
经过查阅大量文献,对物理学家康普顿的生平、康普顿效应实验和波粒二象性的内在联系进行简要介绍,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相关的物理学史料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物理和大学基础理论课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这两个效应是光的量子性的主要实验基础.它们都是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证明了光具有量子性.这两种效应中根据入射光的波长(能量)不同,产物也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效应.为什么入射光的波长比较长时出现光电效应,而入射光波长比较短时出现康普顿效应,一般教材不做过多讨论,  相似文献   

7.
李恒林 《物理教师》2009,30(10):11-12
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本中讲到“光的粒子性”时,先较为详细地讲了光电效应,接着介绍了光的粒子性又一有力证明——康普顿效应.教科书在阐述康普顿效应时,采用的是经典的弹性球碰撞模型,简单、明了并可方便地求得与实验事实相符合的散射规律.但是,由于只根据系统的初态和终态而未考虑光子与电子作用时的细节,所以在解释康普顿效应时,容易造成概念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董井林  易继东 《物理教师》2006,27(12):4-14,19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第48页关于康普顿效应的阅读材料中有这样几句话:“有些散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波的波长略长,他认为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根据这一明确的论述,任何读者都可以得出结论:光子可以失去部分能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次问过此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经典力学、量子论以及相对论相关知识,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相关知识进行探讨,并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统一性和差异差异性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康普顿效应是高中物理选修3-4模块中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重要内容.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表现是不平衡的,这种表现的不平衡与光的波长(或频率)有关,不同能量的光子与物质作用产生现象的概率是不同的.康普顿效应就是其中光的粒子性的典型表现,在什么条件下,这种效应才明显?经典物理此时是否还适用?必须给出一个定量的判据.此文通过定量的推导、计算,并用"数字"给出处理相关问题的"度",通俗易懂、定位准确、印象深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康普顿效应的原理和现象展开了两点讨论:光子与物质作用形式的选择性和利用布拉格公式导出康普顿效应中波长的增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使用的普通物理教材,对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在微观本质上的差异没有从理论上阐述。因此,本文讨论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在微观本质上之差异,以便进一步理解:光电效应是由于束缚电子吸收光子而产生的。而静止或运动的自由电子均不能吸收光子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是由于假设光子与自由电子做完全弹性碰撞而引起光之散射的结果。下面具体论证: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三册教材中把“康普顿效应”安排在阅读材料中作了介绍,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光的粒子性的认识.但教材介绍比较简单、笼统,学生在学习之后仍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理解这一效应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康普顿效应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不但对光的波粒二象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能加深对碰撞过程遵守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走出光子能量总是整个被电子吸收的误区。1康普顿效应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小颗粒物质,或者传播光的介质不均匀时,就会有一部分光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甚至于转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教科书中关于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某些细节的讲解,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康普顿效应看光的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普顿效应是光与物质作用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它的准确理解是对光的本性正确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中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正是光的本性中矛盾的双方造成的。通过经典的波动理论与现代量子力学中的微扰理论相结合,对光的本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中的光子和电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教材中对于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解释,指出在这两种效应中光子和电子相互作用的不同之处以及不同的产生根源,并阐明了两种效应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恒林 《中学物理》2012,(11):24-25
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本中讲到“光的粒子性”时,先较为详细的讲了光电效应,接着介绍了光的粒子性又一有力证明——康普顿效应.教科书在阐述康普顿效应时,采用的是经典的弹性球碰撞模型,简单、明了并能方便地求得与实验事实相符合的散射规律.但是,由于只根据系统的初态和终态而未考虑光予与电子作用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γ能谱康普顿平台的反冲电子密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γ能谱测量实验中,以刚性小球弹性碰撞作为γ光子与电子的碰撞模型,研究康普顿效应的反冲电子密度与反冲角度的关系,并对结果作出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郝东山 《天中学刊》1996,11(1):30-33
计算了在多光子康普顿效应条件下,自由电子激光中,光子的散射截面的表示式,得出了散射截面随因子而迅速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光电效应以及康普顿效应表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表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光是一种波 ,同时也是一种粒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为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但“光的波粒二象性”对大数中学生来说 ,都感到很抽象 ,比较难于理解 .笔者从认知的角度谈谈难于理解的原因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 .一、认知原因皮亚杰认为 ,学习的过程就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所构成的认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 .我们在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