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州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拥有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的美誉。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战略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湖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在剖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综合化、品牌化、国际化、智慧化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大背景,分析了阜新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各部门间协调配合不畅与缺乏资源整合机制、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低、政府供给与游客需求不对称等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包括构建统筹发展的智慧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主体多元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构建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型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其能使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并带动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旅游业“智慧”程度不高、旅游建设中各部门缺乏沟通配合等阜新市智慧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要实现阜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应从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体系、强化对智慧旅游服务的监管及提升旅游从业者素质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湖南梅山武术为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梅山武术融合乡村旅游开发的契机、路径、实现困境与对策。研究结果认为:第一,梅山武术作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张名片,它与乡村旅游融合对加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第二,梅山武术与乡村旅游融合可以从传统武术节、传统武术表演、梅山武术文化与旅游文化等路径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第三,梅山武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地方区域具有高知名度,但是由于位置离省城较为偏远,与相关产业融合不高,在旅游开发上有一定的劣势。建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扶植乡村龙头体育产业,深度推行“体育+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后冬奥时代,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是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亟须深入研究并予以解决的问题。文旅融合作为文化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冰雪旅游的文化内涵,满足冰雪旅游市场消费升级需求,为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新的实践路径。该文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辽宁省冰雪旅游在产品特色、品牌效应与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基于辽宁省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出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策略:提升冰雪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加强冰雪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7.
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基层图书馆是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有效“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图书馆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经费保障和文献资源建设、管理规范及乡村人群阅读意识问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该文在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资源保证体系;保护传承好乡土文化;推进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做好人才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图书馆社会影响5个方面对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文化素质和生活品位的提高,茶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本文将分析信阳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禀赋、现状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为其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茶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加快其发展步伐,为茶文化旅游研究领域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有村村联盟、镇街片区联盟、特色联盟、县级联盟等,各有优势和短板。功能要素互补型、资源优势显著引领型的文化礼堂联盟其发力点各有侧重,才能真正提质增效,构建目标一致又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联盟。从“云上文化礼堂”的理想模型与实际使用的差距、实体文化礼堂和数字化文化礼堂的关系定位等角度出发,发挥数字化文化礼堂对农村文化礼堂的系统重塑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人才储备不足成为困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问题,于是诸多乡村开始重视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但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乡村资源投入相对有限、乡村市场导向尚不准确、乡村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制定倾向性人才培养政策,加大财政资源投入,建立健全带头人遴选机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落实多元激励措施,完善监督评价机制等措施,助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取得更好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市场变化出发,结合当代文旅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对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市场进行分析。从加深旅游文创产品文化内涵、优化文创产品承载形式、拓展文化创意客源市场、打造城市文化IP形象四个方面切入,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四个策略,以期为旅游文创产品的转型、优化和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晓颖  孙聪 《中国名城》2022,(12):62-67
国内乡村景观建设如火如荼,然而早期建成的旅游型乡村面临着多方考验,景观的衰败以及微薄的营收难以维持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聚焦景观规划中易被忽视的乡村外部空间,从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方面出发,运用旅游管理、风景园林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理论,总结目前乡村外部空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瓶颈,探讨文旅模式介入对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的价值及影响,进而提出多种景观优化举措。结果表明,在文旅融合模式下,文旅部门、文旅举措、文旅思想、文旅品牌和文旅规划五方面对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的更新活化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通过文化植入乡村建成空间、旅游外显乡村自然空间的方式,助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景观更新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推出万村景区化工程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构建了以课程体系为基层,以双方师资互认为支撑层,以师生竞赛为行动层,以创业为提升层的万村景区化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产教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该文从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的角度出发,立足乡村文化振兴的需求,全面梳理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架构,探讨高校智慧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以期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层民间文艺团体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文化惠民的重要表现,是培育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笔者以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家庭型民间文艺团体刘家"文化大院"为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民间文艺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合二为一的新兴产业,能够使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利益,成为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应采取农游结合、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等对策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殷雪桥  陈慧琳 《职业圈》2011,(36):67-67
高通胀时期分红险发展现状 分红险作为一种新型寿险产品,自2000年3月推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寿险业的追捧的热点。在历经2007-2008年的高速、粗放发展之后,保费成为评价国内保险公司业绩的最重要指标,市场唯以规模论。虽然到了2009年,随着中国保监会“结构调整”的一纸政令及经济环境的变幻,这一指标有些弱化,规模以外的其他指标正在凸显,但保险公司以保费为指标的现状仍未改变,而此时顺应经济市场的变化各保险公司纷纷推出多种分红险,并使其成为寿险市场的主要产品。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异,使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宏观目标。我国正在进行深化经济改革,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在农村地区建设金融信用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文章主要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展开研究,并分析了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的相关理论基础、巴马县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现状等问题,希望给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辽宁温泉旅游地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辽宁省各城市积极发展温泉旅游,以填补冬季旅游市场的空白。本文以此为契机,对辽宁温泉旅游地进行了分析。指出辽宁温泉旅游在产品开发、专业人才、与温泉地的周边资源整合、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温泉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辽宁温泉旅游地发展应本着产品开发的个性化、品牌化,结合地域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从重视软件入手,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温泉旅游产品与高质量的温泉旅游服务,并且在省内构筑温泉地信息网络系统等发展模式。而且还要加强当地居民的参与度,以法律法规、条例为保障,使辽宁的温泉旅游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而且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迅猛的国际旅游既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旅游传播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本国居民的出境游,还是他国居民的入境游,都会影响到该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