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其培养质量受生源状况、导师培养能力、教育观念、培养方案设置及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从交叉科研平台建设、跨学科学位点整合、规范化培养管理、生源质量保障、学科文化融合等方面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管理信息化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本文阐述了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特点,介绍了培养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思路及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3.
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体制缺乏激励与评价机制,同时也面临着政策差异和认识不足等改革阻力。华南农业大学从完善奖助体系、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建立健全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等方面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就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出:要坚持"科研主导"与"导师负责"的核心理念和学科分类指导的原则,同时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介绍了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个能适应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的研究生“三助”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系统结构、功能特点和技术实现。系统分析了研究生“三助”工作流程,运用信息技术为研究生搭建网上虚拟的“三助”工作环境.辅助管理人员基于网络对“三助”岗位进行管理,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及质量监控,提高研究生“三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的“三助”管理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个能适应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的研究生"三助"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系统结构、功能特点和技术实现。系统分析了研究生"三助"工作流程,运用信息技术为研究生搭建网上虚拟的"三助"工作环境,辅助管理人员基于网络对"三助"岗位进行管理,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及质量监控,提高研究生"三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赵炜 《考试周刊》2011,(86):7-8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连年扩大,本校复试管理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而且越显复杂化,信息化管理改革迫在眉睫。于是作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自行开发了网络版复试管理信息系统.并在近几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实践中投入试运行。随后进行了使用情况反馈调查,并对本系统进行了分析改进。希望借此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并进一步深入推进研究生管理信息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是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笔者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流程为研究对象,梳理以往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盲区、漏洞和主要问题,改变传统的以信息化手段模拟管理流程的方法,提出以信息化理念和手段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改变以培养计划为核心的单线管理流程,建立了培养计划、排课选课、成绩查询三线并行的新式管理流程。近几年的实践表明,优化后的管理流程提升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方便了广大师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每年减少70%以上的工作量,适应了学校研究生全过程-全方位开放式育人模式的新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在研究生学籍管理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估模式等方面所作的改革和创新。指出"以人为本",依法办学,走教育国际化的道路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有效途径和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呼丰 《教书育人》2013,(24):36-37
"研究生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端,代表着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高校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对创建研究型高校和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研究生数量也逐年猛增,这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周密性和传统的、手工的研究生管理方式繁琐性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
大量科技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催生跨学科产生、推动跨学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以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对如何通过培养跨学科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予以了探讨。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个体化设计项目、跨学科学位项目、跨学科经验补充项目和非学位跨学科项目四种类型。虽然它们的组织规范程度略有差异,但都以项目或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发展说明:在单一学科仍居高校统治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机构或以项目制来推动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比调整现有的学术组织、学术人员更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定位在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学术型人才上。但近十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研究生不断扩招,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门槛越来越高,高校和科研部门已把录用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作为基本条件。硕士研究生就业已经转向非学术研究的实践领域,这些部门更看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认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既是顺应外在整体变革的趋势,更是研究生教育内在发展的自我诉求。剖析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个性化培养缺失的现状,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卢叶 《科教导刊》2024,(10):1-4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经过30余年的长足发展,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文章以浙江大学为例,分析了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探索以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提供思路和支撑。  相似文献   

15.
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是目前学科发展和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对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是高校及研究机构交叉学科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我校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亲水胶体”,探讨了学科背景、特色和培养目标,并围绕交叉学科研究生的招生、课程设置、培养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爱丁堡大学早在1983年就开展了人工智能理学硕士培养,是英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的大学.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理学硕士的主要特征为:强大的科研实力,较长的培养历史,强调跨学科培养,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人工智能学科.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启示为:加大跨学科、跨学院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的力度,大学与政府、企业等机构一起联合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生,不断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增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武汉大学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主要做法,阐明了培养模式创新在提升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中的形式与地位,指出优化培养体系、强化培养链管理与健全保障机制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新契机.通过对北京大学构建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分析,指出研究生奖助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是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高校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北京大学研究生奖助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主要特点和运行效果等,论述信息系统在研究生奖助工作以及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目前信息系统的局限性.并且对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