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热力学》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具有历史悠久、知识点多、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本文探讨了在时代特征明显、学科交叉性强和创新能力要求高的新能源专业教学特色下如何更加高效、科学和合理地教授《工程热力学》的思考和认识,并对本课程与新能源专业的结合和创新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相应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根底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较大。但“工程热力学”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抽象、工程性强,对于大二的本科生来说,由于无实践经验很难建立热力学思维;相比于热力学,“传热学”在理论上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但无法灵活应用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针对两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难点,本文探讨在“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仿真工具,利用其可视性强、颜色突出、动画丰富的特点对两门课程个别教学案例进行数值分析,启发学生自主创新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调整课程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网络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在热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从热工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外环节、实验教学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魏  李广超 《科教导刊》2023,(17):74-77
文章针对实践教学、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脱节问题,结合我国实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划,以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冷却结构为载体,设计了应用于本科教学的热工流体综合实验台。将流体力学、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相关基础知识与燃气轮机原理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设了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性实验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徐娓  陈姝 《广东教育》2007,(6):61-62
《传热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性极强,同时又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近年来,随着专业的发展,对《传热学》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热动专业对《传热学》的要求,本人在《传热学》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热工基础》是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面向机械设计专业及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拓展机械专业学生在能源动力方面的知识贮备,并使其掌握传热学与热力学两大基本理论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本文基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结合笔者的从教经验,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大方面对《热工基础》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传热学》是热能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发展石油化工科技的支柱学科之一。本文对传热学课程的教学作了分析,得出应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专业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适应能源与动力工业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需求,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展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团队根据传热学课程的特点,引入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并加以吸收,提出以工程实际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制课程教学模式,在与生产企业加深合作和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教学改革结果表明:项目制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五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综合创新实践课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综合训练》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项目式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不同层次的项目课题研究,课题来源于企业实践、教师科研和学生科技创新等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去研究和解决行业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