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课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新型教学手段,是一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工具。英语教师应立足于微课教学的实际,积极转换教学方式,创新设计英语课堂学习的各个"微环节",指引学生在"微预习"中预学,在"微情境"中乐学,在"微片段"中互学,在"微课练"中验学,在"微反思"中促学,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正>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  相似文献   

3.
李冬梅 《小学生》2013,(2):14-14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玉香 《中国教师》2013,(12):28-29
<正>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内容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时,对教法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设计。第二,挖掘教材本身蕴含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蒋文 《海外英语》2011,(1):107-108
由于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快速,学生学习的性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接受性,而发展成为创造性。因此以培养实用性的应用人才为教育理念的高等院校,其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单纯灌输式的模式,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微课教学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思维一起走进了微时代的课堂,它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力。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广,微课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对微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以及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一些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8.
语文创新教育需要课堂上的创意教学,而今天的语文创意教学更需要一种新思路--在教育理念、观念上放开,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放手,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放飞.广大语文教师应做到实施教学不怕调整思路,启导学生不惜"白费时间",组织研讨不惧"捅漏出乱",训练思维不忌"逆行犯上",引导想象不怕"翔飞千里".最终达到学生思维放飞的标志是视野愈加开阔,自主思维活跃,思维层次深入,突破思维定势,敢于挑战权威.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开启了一场"重塑教学"运动,其对大学教学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技术、观念以及思维三个方面。以信息技术为表征的信息社会的到来为大学教育提供了技术便捷,从而在知识生产模式、知识获取方式和知识传播途径上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基础并重塑了大学创新教学的知识根基。"自媒体时代"在教育观念层面对传统大学课堂中的教师权威提出严峻挑战,并为大学创新教学所推崇的民主协商、人格平等、宽容理解等理念的落地生根奠定了社会基础。信息社会对大学传统教学冲击最大的当属"互联网思维",从而"用户思维""共享思维""整合思维"和"跨界思维"成为大学创新教学走向深化的实践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教学资源方式下产生新的教学模式是当代教学方法的新局面,即在微课模式下进行"翻转课堂"教育。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微课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我国大学教育的自主性,还可以减少学生对课堂环境的恐惧,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符合当今大学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微课模式的分析,研究"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早就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新."而善于学习与批判正是"探新、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和必要条件.近几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不盲从因循,不"唯书""唯上",勇于进取,富于创见.我们认为只有点燃批判思维的"火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创新思维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英语教学就是根据学科特点,通过对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使其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 一、创新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想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  相似文献   

13.
"再创造"能搭建自由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中的"关键步子",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断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梳理、对比和整合"差异化资源",驱动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达到"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黄大鹏 《时代教育》2009,(6):243-243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案"教学克服了旧模式中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现实,既完成了基本知识的识记、学习技巧的掌握,又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也达到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究性学习平台,"微课"不仅有利于更加全面的普及大学体育知识,还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意识,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促进体育教学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张木忠 《考试周刊》2014,(46):189-189
<正>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提倡自主学习,课改内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领悟、探索、创新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然而,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不足,表现为重"灌输",轻"启发、引导",更轻学法指导;重"记忆"轻"思维";重"单一口授",轻"多种教学方法并用";重"研究教材",轻"研究学生";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重校内轻校外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  相似文献   

17.
周先锋 《考试周刊》2014,(32):74-74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从课堂教学做起,真正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在教学时善于捕捉学生的"美妙语言",采用适当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供主动活动的机会,使其敢于"异想天开",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一线教师如何更好地深刻理解新课标、驾驭新教材,结合实际生活和现代技术合理整合,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运用适当的教育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思维的问题氛围,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使学生真正乐于学习、乐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67):7-8
构建"说理课堂",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思维走向清晰,数理得到明确,从而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的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变革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标展开教学设计、观照教法学法进行教学实践,接轨教学科研实施教学创新,为"说理"课堂构建良机,为优化课堂教学打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哲 《海外英语》2012,(22):35-36
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严重。其教学成果和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批判性思维是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人才的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各项技能,从而使学习者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学会筛选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李燕斌 《家教世界》2012,(12):65-66
本文从当前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开始着重论述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指出培养人才最重要是培养创造力",为培养创造力而教"已成为教育的倾向。揭示与传统"应试教育"相比,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