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在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想象、积累、表达。由此看出,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习作的原动力。一.亲身实践,丰富习作储备语文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习作能力也是从实践中锻炼形成的。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阶段,习作训练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凭借之一,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习作训练的效益,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共同的教学探索和追求。本文拟从两条路径出发,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学生语文习作时,常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怕写,老师难改,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总是皱着眉  相似文献   

4.
<正>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让学生想写、乐写、会写,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每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如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顾名思义,习作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学生习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作文是语文基本功中集中的体现,也是衡量和体现学生其他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写作欲望,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快乐。多少年来,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习作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在引导学生利用文字表达自身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尽管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习作基础也有一定的积累,但仍然需要创新习作教学模式。本文从"生活教育"的角度,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分析"生活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积极作用基础上,重点就如何运用"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具体策略,旨在为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景亚琼 《甘肃教育》2014,(19):51-51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喜欢写作的学生并不多,学生的习作水平令人堪忧,而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习作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落实课标精神,使习作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快乐事呢?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68):35-36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生活,善于让学生在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提取习作素材,让学生的写作散发生活的芬芳。语文教师要激趣学生习作,有效开展写作教学,教会学生语言组织的技巧,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促使学生发现写作的魅力并主动习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习作理念,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构建习作教学的全过程,盲校也不例外。一.作文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标准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1、习作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习作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习作教学本身的复杂性,许多语文教师对“导演”习作这场戏缺乏足够的信心和管用的妙招,课堂容量少,单调沉闷,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难以调动,缺乏写作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了让学生乐于去表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要力改以往教师命题学生做的旧的教学模式,多一些自主拟题,采用自由表达的开放的习作形式。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作文是语文基本功中集中的体现,也是衡量和体现学生其他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写作欲望,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快乐。  相似文献   

17.
葛雅 《成才之路》2022,(6):139-141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学习乃至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一直存在着无序和低效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厌倦感,出现"不会写""不知道如何写""还原例文"的现象,写作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文章从片段训练入手,探究语文习作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敢于尝试,乐于表达,抒发...  相似文献   

18.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学生习作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快乐作文.结合教学实践,我觉得作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乐于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提供了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习作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作文是语文基本功中集中的体现,也是衡量和体现学生其他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写作欲望,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快乐。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简单地说,写作好就是语文好.但是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令人担忧.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学生的习作很"涩",文不畅,错字、病句频现,无事可写或写得不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