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评孔孟儒家道德修养学说的文章甚多,而本文能站在哲学高度,对儒家道德原则和方法、性质和特点、价值和弊端进行反思,指出其在道德认识上具有唯物主义观点,其“中庸”思想具有辩证法因素。  相似文献   

2.
"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对它的诠释很多,其中以朱熹与王阳明的最为著名,然而朱、王"格物致知"的内涵却相去甚远。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理论以良知作为心之本体,奠定了道德修养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以良知被外物蒙蔽、失去行为导向功能,昭示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最后以"知行合一"作为修养境界,以"致良知"作为最终目标,凸显了王阳明修养理论的系统性。以此理论为依据,王阳明提出了静坐、事上磨练、改过等道德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商雅琼 《时代教育》2009,(11):38-38,41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特有的一对范畴.所谓知,既指知识之知,又指道德之知;所谓行,既指一般意义上的行动,又指道德行为和践履。由于儒家哲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故儒家学者谈知行问题,在主要的意义上,是关于道德认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问题,从本质上说,是道德修养的问题。王阳明作为儒学发展在宋明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探讨也是落在道德修养的问题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师爱思想源于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从“仁爱“的思想基础出发,在教育上倡导“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并强调爱、严、教三者的统一;孟子又进一步把父爱和师爱加以区别;及至明代王阳明更注意到了师生情感的相互作用,使我国古代师爱思想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批判地吸收了儒家道德修养学说的遗产,赋予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新诠释。文章重点从人性善、自我反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我批评、大公无私等方面分析了刘少奇共产党员修养理论对儒家道德修养学说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继承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特色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德性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自我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使个体形成良好的德性品质,应从个体德性发展的动力和行为加以探索。德性行为发生的动力机制,心理学界盛行四种理论:先天本能论、社会学习论、交互作用论和社会动力论。德性行为启动过程为:在启用机制条件下进行德性收益分析,经过激励机制的调控,迅速判断后发出德性行为。这是一般情景的德性行为启用过程,在复杂的德性情景中,促使个体做出有效德性行为的是自律德性,即德性自我管理,它的形成途径是:对德性规范的认同,用责任为德性立法,在意志指导下行动,习得自我约束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应确立以儒家道德信念为根本,提高大学生道德认识,规范其道德行为,形成鲜明的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借助概念分析方法,讨论了王阳明对孟子的继承与发展;孟子的"性本善"思想是对孔子的"仁"的一种阐释,而王阳明对"良知"的解说又是对孟子的这一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孔子创立的“以仁为纲”的完整的伦理学说,在世界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人伦结构以“正名”为基础,目的在于“复礼”,其伦理思想的实质就是“仁”与“礼”的结合,“仁”是内容,“礼”是外壳。孔子明确提出了“汎爱众,而亲仁”、“博施济众”、“齐家、国治、天下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下,虽令不从”的治国安民思想;在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如何求仁达礼,如何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上,在今天看来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调节机制是系统实现和维持自身内部平衡、稳态的重要机制。自调节机制与人的道德修养具有相通性。在青少年道德修养中应用自调节机制,要求树立道德生态理念,尊重青少年的道德主体地位,重视道德生态环境建设。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效应,实现“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中国共产党首部从党员个人角度论述党的建设的论著。少奇同志在“修养”中系统阐明了党员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内容、方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完善了中共党建学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修养”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必须转变高等教育观念,建立新的道德教育和管理模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育文明的道德环境,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前,部分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试模式仍然是学生日常表现和期末考试试卷两部分组成。这种考试模式忽视了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实际掌握和灵活运用。课题组根据考试改革的有关信息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河北某高校的200名"大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数据,制订了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6,(3):14-19
唐君毅重视儒家道德哲学的实践品格。他不仅以道德自我为中心对儒家道德形上学进行了现代重构,而且从操存涵养与省察克制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修养工夫论。他创造性地阐释了使一切工夫相续无间的根本工夫,并从一念陷溺的角度反思了恶的起源及明心复性的方法。他的修养理论既继承了传统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思想资源,又应对了现代社会的制度变迁与文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性论道德悖论是在德性论层面上对道德悖论进行诠释和分析,主要是从利他主义道义论而构建的德性论层面上分析道德悖论。"分苹果"道德悖论情境是最经典的德性论道德悖论情境。对"分苹果"道德悖论情境建立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双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试图找到能够解决德性论道德悖论的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7.
动力系统理论是近年来运用于研究儿童动作发展的新理论。在动力系统理论看来,儿童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通过自组织产生新的动作模式。关于儿童新动作模式产生的动力机制,动力系统理论给出了解释:系统内部的涨落是新动作模式产生的动力源泉;临界点的变动造成动作模式的突变,是新动作模式的发生机制;行为空间的吸引子决定了动作的发展方向,而吸引子的势井深度又决定了新动作模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修养存在职业素养提升不够、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地位待遇没有受重视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教师思想观念的偏差、师德制度建设有待完善、政策环境的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淬炼,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营造破"五唯"立新标的政策氛围.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培养机制改革视野下的研究生德育工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指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充分激发了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突出并强化了导师的育人作用,拓宽了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育人平台的同时.高额奖学金的利益驱动也导致研究生德育活动的淡化和人际关系的异化,研究生思想意识功利化和研究生心理压力过大等倾向.为此,提出研究生德育要创新工作思路,实现研究生专业培养与德育工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浅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道德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注重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我国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道德困境非常相似,它对我国走向开放型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发展我国学生道德判断力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确立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转变教师的德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